使用正确方法 帮孩子去除任性的标签 - 关于孩子的知识

renwen 提交于 周日, 2023/04/02 - 00:01
分类

自从有了孩子之后,总觉得自己在升级打怪,小的时候担心发育、吃饭问题,大了之后又要纠正孩子的一些坏习惯。最让家长头疼的是,孩子任性、不听话,打也不行,骂也不行!有的家长就认为,孩子任性、不听话多半是惯的,打一顿就好!这种说法只对了一半,今天本文就跟大家聊聊关于孩子任性的问题。

造成孩子任性的原因

1、同伴交往机会缺乏。

随着人们居住条件的改善,出现了不少"高楼儿童",这些孩子很少有机会与其他孩子一起玩。同伴的缺乏,导致幼儿的玩伴由成人来替代。由于亲子交往常常炒是一种平等的交往,因此往往是成人造就孩子。在这种不平等的交往情景里,如不是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培养,孩子就会缺少互助、合作的意识,缺乏谦让、自制的行为。

2、家庭教育问题

就是我们前边说的,孩子任性多半是惯的,这句话说的挺对。当前的家庭多是四二一或四二二家庭。祖辈们毫无节制的宠爱与父母的迁就,要星星不给月亮,想干什么大人都依着,放任孩子的各种无理要求,家长们就这种浓厚的“爱”的方式,促使孩子被祖辈和父母的错爱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造成了孩子严重的任性霸道的性格,孤僻、不善于接纳别人等。

所以,到幼儿园时,很容易将抢小朋友手中的玩具占为己有,一不顺心就躺在地上打滚哭闹,又蹦又跳,甚至对老师拳打脚踢。逛街或者逛超市时,稍不满足就哭闹。

3、自主意识萌芽

除了家庭教育外,1~3岁的孩子自主意识比较强,在他的观念中所有的东西都应该是他的。他们不懂得分享的意义,这个年龄讲道理也不听。这种孩子,他们自以为已经长大,想挣脱大人的管束,想展现自我的一种表现。但是他们理解意识薄弱,根本不能分辨是对是错,对事物的认知和判断能力还很缺乏。

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家长表示,明明没有溺爱,怎么也成这个样子了?

不论哪种原因造成孩子的任性,我们必须采取正确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使用正确方法,帮孩子去除“任性”的标签

1、打骂不可取,找对方法才可以

当孩子任性时,有的家长大声训斥、恐吓,甚至打骂,这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还有可能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幼儿进一步用任性的行为来与家长抗争,从而使他们更任性。家长可以用"负强化"的方法,即以不予理睬的方法来对待孩子的任性。例如,孩子吵着要买玩具,甚至在地上打滚,父母可采取不劝说、不解释、不争吵的方法,让孩子感到父母并不在意他的这些行为。当孩子闹够了,从地上爬起来时,父母可以说:"我们知道你不开心,但你现在不闹了,真是一个好孩子。"并表示出高兴、满意和关心,跟他讲道理,分析他刚才的行为对不对。这种"负强化"的方法往往比较有效。

2、勤与孩子沟通,听听孩子的想法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只有通过与孩子的沟通,我们才能真正知道孩子们内心一些真实的想法,才可以“对症下药”,对孩子进行一些心理疏导和正确的引导。比如孩子要某个玩具,但是家里有很多同类型玩具,你就让他说出跟家里的有什么不一样或者为什么想要这个玩具。沟通比例,也可以按照3:1进行,沟通3次,满足1次,至少让孩子知道,沟通是有效果的。

3、纠正祖辈观点,一味满足孩子并不是爱

面对孩子们的需要,应该有原则性的满足,要做到爱而有度,爱而有则。同时要明白孩子的行为是否正确,孩子提出的要求是不是合理,如果觉得不合理那就不应该去满足他。家长有针对性的加以说服教育,给孩子分析利害关系,讲清楚家长不答应他要求的原因。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全家人要步调一致,不要心疼他。否则,不但目的达不到,还会造成孩子任性行为越来越严重。

4、自主意识强的孩子,要学会分享

让孩子学会分享,对于矫正任性也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家里买了西瓜,切开之后,不要第一个给孩子,爸爸先拿一个给爷爷或者奶奶。妈妈这个时候教育孩子,“看爸爸先把西瓜给爷爷/奶奶了,你把这个西瓜给爸爸,好不好?”或者让孩子把西瓜给长辈先拿过去,如果孩子照做了,最后可以给孩子一个比较大块的作为奖励。

1~3岁的孩子,自主意识比较强,容易出现抢夺玩具或者推搡的现象。如果有别的小朋友到自己家里做客,家长在准备玩具或者食物的时候,要做到人手一份。当孩子有暴力倾向出现的时候,要及时制止。正确处理,不过分溺爱,不用担心孩子会成为小霸王。

5、明确要求,预防在先

家长平时对幼儿的行为要有明确的要求,如制定一些简单、明确的规则。规则一旦制定,就要坚决执行,以此来规范孩子的行为,如待人接物的礼貌要求,作息时间的安排等。这些规则可以使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应该受到一定的约束。

6、家长教育孩子的要求、观点应保持一致

尤其在孩子任性时,家长应统一要求。如果一个严,一个宠,那么孩子的任性会越演越烈,很难得到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