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松“洗完澡”变棉花南都鉴定实测戳破谣言

renwen 提交于 周六, 2018/12/22 - 02:04
分类

  对此,吴工介绍说,包括棉花在内的棉制品,不仅嚼不烂,用水也很难煮烂。而包括肉松以及制作肉松的瘦肉、鸡胸脯肉,经过长时间煮制,都会被煮烂。“这个就像我们平常的炖肉,长时间的炖煮之后,就会烂掉。”

  D

  显微镜

  肉松纤维不规则外壁不光滑 棉花纤维规则外壁非常光滑

  “其实,将肉松和棉花,直接放到500倍的显微镜下,二者的区别从视觉上就很直观了。”吴工介绍,不过这需要有切片机,才能鉴别。试验当天,虽然没有500倍的显微镜,吴工同样用40倍的显微镜,对肉松和棉花的纤维细节做了观察。

  吴工将肉松放到40倍的显微镜下放大,肉松的每条纤维其实是呈现不规则的曲线形状,外壁并不光滑。而棉花的每条纤维都是非常规则的,而且外壁非常光滑。吴工表示,如果显微镜的倍数提高到500倍,二者的区别将更为明显。

  鉴定者说

  棉花和肉松成分完全不同

  造假成本高

  效果难以达到

  吴工介绍,棉花、木棉絮、再生棉和莫代尔这四种都属于植物纤维;而肉松、羊毛都属于动物蛋白;涤纶和锦纶则属于人造纤维。所以,这几种东西看起来形态上可能有些类似,但是从成分上来说是完全不同的,根本没法互相混淆。吴工表示,锦纶(旧称尼龙)和涤纶都是人造纤维,属于石油化工产品,这也是它们燃烧时会产生黑烟的原因所在。“肉松配料里有一剂重要的成分:豌豆粉。它是一种植物蛋白,混合在肉松里会让其口感变得更好。”

  吴工表示,从造假效果及成本来看,只有棉花的价格与肉松更为接近。莫代尔和羊毛要价都比肉松要贵很多,而涤纶和锦纶则是完全不同的物质,与肉松完全混不到一块。“棉花天然形状即是团絮,肉类经加工后才能成为类似形状的肉松制品。此外,从口感上来说,棉花是嚼不烂的。”吴工表示,“用棉花来造假肉松,不仅造假成本太高,造假效果也难以达到,没有人愿意做的。”

  鉴定补充

  辨别网络谣言

  简单试验能判断真伪

  鉴定君了解,福州市食品工业研究所工作人员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视频中有人浸泡肉松后说是棉花掉色,这是不科学的。肉松含有酱油等调味料,本身就会掉色。另外,肉松具有肉的特性,除了含有蛋白之外,也含有纤维,能够燃烧也在情理之中。“网友通过浸泡、燃烧等方式说明肉松是棉花制成,其实是漏洞百出的。”

  吴工认为,很多网络谣言,即使市民没有专业知识,也可以通过简单的试验就判断出真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拿出两种东西对比,煮一煮,或者烧一烧,你自己就能发现不同。如果单纯地只拿着肉松说它是棉花,这种太没有科学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