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毒蘑菇中毒的高发季节

renwen 提交于 周六, 2019/06/01 - 00:42
分类
来源:信息时报 日期:2016-05-13

  时下正值春季,气温回升、雨水充沛,菌类生长迅速,是毒蘑菇中毒的高发季节。

  毒蘑菇又叫毒蕈,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已知具较明显毒性的毒蘑菇种类约有200多种,广东则有100多种。广东最常见的剧毒蘑菇种类有白毒伞(致命鹅膏)、灰花纹鹅膏、黄盖鹅膏白色变种、粘盖包脚菇、簇生沿丝伞(簇生黄韧伞)等。一些野生蘑菇中的毒蘑菇与食用菇外形相似,鉴别需要专业知识并借助仪器设备,肉眼和经验难以辨别,极易误采误食而引起中毒。

  另外,在野外,无毒蘑菇往往与有毒蘑菇混生,无毒蘑菇很容易受有毒蘑菇菌丝沾染,部分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无毒蘑菇可能沾染毒性。所以即便食用的是无毒品种蘑菇,仍然会有中毒可能。误食毒蘑菇,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严重的可出现溶血、肝脏和肾脏损伤等严重症状。目前对有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且中毒症状严重,发病急,死亡率高。

  中毒患者应立即进行催吐

  市民如食用有毒植物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伴头晕、头痛、四肢乏力等症状,要立刻进行催吐,将未消化的有毒植物排出体外。可先让误食者服用大量温盐水,5~10ml一次,然后用手指(最好用布包着指头)刺激咽部,促使呕吐。最重要的是,务必立刻到医院诊治。

  几招预防

  误食有毒植物

  1

  不要轻信民间或网传的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毒蘑菇鉴别方法。

  2

  不要轻易采食野生蘑菇来源不明的野生植物。

  3

  对于市场上售卖的野生植物,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植物,不要轻易食用。

  4

  禁止集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单位自采、加工、食用野生蘑菇等野生植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