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院老院长徐悲鸿作为评委,还参加了国歌的征选。在国歌问题上,自征稿启事发布后,截止到1949年9月下旬,共收到国歌稿件632件,歌词694首。经过国歌词谱评选委员会的慎重研讨,认为征集稿件不足、应选者尚少。徐悲鸿建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他的这一建议被采纳,《义勇军进行曲》的词曲经修改后,最终成为共和国的国歌。
据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人民英雄纪念碑美工组副组长彦涵回忆,在纪念碑创作初期,有一批优秀画家,主要是中央美院的教师,参与了纪念碑的浮雕画稿工作。
比较完整的画稿有《渡长江》和《南昌起义》:《渡长江》的画稿主要由彦涵设计;《南昌起义》的画稿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原油画研究班主任王式廓设计。
纪念碑的真正实体创作主要由刘开渠、滑田友、王临乙、曾祖韶、张松鹤、萧传玖等8位雕塑家主稿。
时任中央美院华东分院院长的刘开渠主稿《胜利渡长江》。当时的中央美院雕塑系主任滑田友负责纪念碑浮雕《五四运动》的创作。王临乙是中国现代雕塑事业的拓荒者,新中国成立后为中央美院教授、系主任。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五卅运动》是其代表作之一。中央美院雕塑系教授曾祖韶也曾于1950年3月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设。他主稿浮雕创作《虎门销烟》。
经过中央美院艺术家们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人民英雄纪念碑在1958年5月1日落成了。
办学实力
师资力量
截至2013年12月,学院在职在编教职工613人,专业技术人员465人,其中专任教师348人,学院外聘教师134人。在职在编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83人,副高120人,讲师117人,初级28人。
院系概况
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院设有中国画-学院、造型学院、设计学院、建筑学院、人文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实验艺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等8个专业分院,开办20个本科专业,并设有继续教育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
教学建设
学院从2004年开始试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和新的教学院历,每年设38个教学周,分三个学期。第一学期20周,主要安排学校及各个专业学院规定的必修课程;第二学期10周,主要安排各专业课程及外出教学课程;第三学期8周,主要由学校安排专业选修课程及公共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及专业发展需要自主选择跨专业课程学习。
2013年,该校本科专项教学经费896.26万元。生均拨款980.6万元。
2013年,该校仪器设备类固定资产增加了3204.50万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2013年新增为2149.67万元,占2013年设备新增数的67%。
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北京市精品课程2门。
2013年,《从艺术源于生活到艺术改变生活——中央美术学院实践课程改革与建设》被评为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还编撰了《基础教学研讨汇编》、《专业基础教学研讨汇编》、《工作室教学研讨汇编》、《中央美院专业工作室教学概览》等系列文集,指导日常教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动画、雕塑、中国画、美术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摄影工作室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艺术、设计与建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敦煌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中国美术馆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北京市精品课程: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造型基础、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第一工作室泥塑人体课
北京市教学团队:设计学院视觉传达专业教学团队(王 敏)、版画专业教学团队(苏新平)、美术学专业教学团队(尹吉男)
学科建设
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1个一级学科硕士授予点,4个二级学科硕士授予点(包括1个建筑学二级学科硕士授予点),1个专业学位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授予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
博士后流动站:艺术学博士后流动站
二级学科博士授予点:美术学、设计艺术学
一级学科硕士授予点:艺术学
二级学科硕士授予点:美术学、设计艺术学、艺术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专业学位点:艺术硕士(MFA)
对外交流
学院引进学院聘请多名中国国外专家学者作为特聘教授、客座教授、客座讲师等参与本专业的教学和学术交流。还邀请日本建筑设计师,美国交通工具知名设计师等学者主持专业工作室。每年学院邀请中国国外一流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交流达100余人次。
学院与国际同类知名院校间开展互换学生交流学习,每学年学院有30余名学生到中国国外院校去交流学习,学期3-6月;每年接受中国国外院校学生60余名来该校学习,学期3-6月。另外,学院还设立各种奖学金,资助学生赴中国国外学习交流,并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国际竞赛多次获奖。
艺术研究
研究机构
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中央美术学院建有校级研究机构10个,逐步形成了由造型、设计、建筑、人文等学科群相互支撑的体系研究机构网。
建设成果
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中央美术学院承担着国家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八十余项,分别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项目;北京市教委共建计划建设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央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科学研究项目(一般、重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
中央美术学院学术项目研究取得被国家、学界、艺术界和社会广泛承认的结果。2005年,由袁运生教授主持的"中国传统雕塑的复制与当代中国美术教育体系的建立"项目获首届文化部创新奖;2006年,金维诺教授的《中国美术史论集》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艺术学二等奖),乔晓光研究员的《活态文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初探》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艺术学三等奖)。2009年,尹吉男教授的《明代宫廷画家谢环的业余生活与仿米氏云山绘画——中国绘画史知识生成系列研究之一》获“第五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艺术学二等奖)。
在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该校师生取得了一金(奖)、三银(奖)、八铜(奖)、十四优秀(奖)的成绩。
艺术资源
《美术研究》为中央美术学院学报,1957年创刊,1979年复刊。入选中文社会科学CSSCI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栏目包括:艺术教学研究、美术史研究、画论研究、书法研究、民间美术研究、创作与评论、追求与个性、展览评介、中外文化交流等。
《世界美术》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杂志社出版,1979年创刊,采用板块式结构,主要报道国际艺术动向,大型艺术展览和活动,中国与全球文化的互动;现代艺术的回顾,经典作品的分析,当代艺术家研究,博物馆与画廊介绍;艺术史研究的最新成果,艺术史方法、艺术批评与理论的研究介绍。
图书馆
截至2007年8月,图书馆藏书31万余册,生均藏书量超过80册,每年新进图书近两万册,生均年进书量超过4册。图书馆藏书以中外美术专业书刊为主,社科类图书为辅,尤其艺术类图书画册。图书馆设有线装书库和珍本书库,其中包括数量丰富的线装珍本、插图本线装古籍、木版年画、宣传画、连环画、汉代石刻画像拓片、历代碑帖、原拓印谱、民国时期美术出版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