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明初对山东的大移民状况:
元朝末年的战乱与明朝初年的“靖难之役”主要发生在中国北方,山东又都是主战场。多年的战乱导致山东人口稀少,经济凋蔽,赤地千里。为扭转这种局面,明朝洪武初年,朝廷有组织地强迫人民迁移,进行了规模空前的全国大移民,仅华北地区移民总数就有490万。
进入山东的移民主要有三个来源地:一是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这是山东外来移民的主体,数量很大,而且分布也比较集中,主要是今聊城市和菏泽市。据有关历史文献记载,从洪武二十一年至洪武二十五年,朝廷有计划对东昌府进行移民。明代归东昌府管辖的今临清、高唐、平原、夏津、武城、东昌、茌平、莘县、冠县等山西洪洞移民村落分布较为密集。明代官方文献记载中提到的另一移民较多的地区为兖州府。今菏泽市当时大部属兖州府,现在移民村落分布仍较为密集。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实际上来自晋南和晋东南一带的太原府、平阳府、汾州、沁州、泽州、潞州和辽州等地。其中平阳府人口最多,而洪洞县又是平阳府中人口最多的一个县,再加之洪洞县移民数量多,交通便利,就成为山西移民的集散地。由于路途遥远,河北的枣强成为洪洞移民迁往山东的中转站。二是来自云南的移民,主要分布在胶莱河以东。移民来源于云南乌撒卫的卫所军队官兵及家属。明代在全国及山东沿海遍设卫所,各卫所军队之间经常有调整、换防。三是以掖县为中心的四川移民,也可能是调防山东的四川卫所官兵及家属。
明初对山东的大移民直接导致山东村落的重构。山东全省有建村历史可查的村落共有4830个,其中建于明代的就有3448个,这充分说明明代移民村聚成为山东村落的主体。明代朝廷对山东大移民的总数约29万多人,使山东人口得以增加,农业劳动力得到补充,移民大多垦荒屯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也推动了山东当地民俗的重新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