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上半年,这些科学新成果或改变你我生活

renwen 提交于 周三, 2019/03/27 - 23:38
分类

  此次发现有何重大意义?科研人员解释,毫秒脉冲星是每秒自转上百次的特殊中子星,对其研究不仅有望对理解中子星演化、奇异物质状态起到重要作用,而且稳定的毫秒脉冲星是低频引力波探针。脉冲星搜索是进行引力波探测研究的基础,脉冲星计时阵是观测超大质量双黑洞发出的引力波最有效的方法。脉冲星计时阵依赖数十颗计时性质良好的毫秒脉冲星,其样本的扩大、性能的提高起始于脉冲星搜索。此次FAST首次发现毫秒脉冲星,展示了FAST对国际低频引力波探测做出实质贡献的潜力。FAST项目组已经策划的FAST多科学目标同时巡天规划将发现大量毫秒脉冲星,大幅度提高脉冲星阵探测引力波的灵敏度。

  中国科学院研发新型陶瓷材料未来可用于“太空3D打印”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科研人员在瑞士利用欧洲失重飞机成功完成了国际首次微重力环境下陶瓷材料立体光刻成形技术试验和我国首次金属材料微重力环境下铸造技术试验,试验验证了多项微重力环境下高精度制造前沿技术和新型材料,获得多件完好的陶瓷和金属制造样品及丰富的实验数据。

  本次试验于6月12日开始,截止到6月13日下午,共进行了28次微重力、2次月球重力和2次火星重力飞行,搭载的两套装置分别对陶瓷材料和金属材料进行了预先计划的制造任务,共获得10件陶瓷样品和8件金属样品。

  科学家发现多个大鲵隐存种 对今后大鲵保护提供全新科学支撑


研究揭示中国大鲵至少由5个物种(有可能为8个)组成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领衔的国际科研团队在中国大鲵遗传多样性与保护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基于基因组水平数据揭示中国大鲵至少由5个物种(有可能为8个)组成,这一成果打破了此前学界一直以来认为的“中国大鲵是一个物种”的结论,对今后我国大鲵的保护策略提供了新的科学指导和依据。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5月22日零时在国际期刊《当代生物学》上发表。

  发现大鲵的多个隐存种对今后大鲵保护提供了全新的科学支撑。科研人员介绍说,基于过去的分类知识和常规做法,在保护区划分、人工养殖、增殖放流等保护过程中,中国大鲵长期以来被当作一个物种对待,且没有区分不同地理种群。“若不及时调整,不仅有的物种不能得到保护,还很容易使小种群物种受到其它物种的基因侵蚀,甚至被取代,造成巨大遗传资源损失甚至物种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