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重视加强与西欧盟国的合作,加强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力量,主张建立强大的欧洲,联合对付苏联。在亚洲,他吸取美国陷入朝鲜战争的教训,积极推行拼凑军事集团的政策。在1954年一年之内,就先后和日本签订了《共同防御互助条约》,同英、法、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签署了《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还和台湾国民党政府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美国通过这些区域性条约加强了对这些地区的控制,减少了美国在海外的驻军和开支。在印度支那,越南抗法斗争胜利后,美国加紧扶植南越吴庭艳政权,积极插手老挝、柬埔寨的内政,用培植亲美势力,建立傀儡政府的办法,企图控制印度支那。对中东地区,他主张填补由于苏伊士运河危机英法势力撤出而出现的“力量真空”。
1957年1月,艾森豪威尔提出:美国要抢在苏联之前,填补“真空”。他说,“如果失去中东,西欧将遇到危险,亚洲也将处于严重危险境地,对美国经济、政治前景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他要求国会授予他可在中东使用武力的特权,两年内额外拨款4亿美元向中东国家提供经济“援助”。当时,正值英、法侵略埃及的第二次中东战争失败,美国企图利用这个计划,一面以武力威胁为手段,一面以经济援助为诱饵,用反共作幌子,进一步排挤英、法等国势力,以实现其独占中东的阴谋。后来,艾森豪威尔主义也被用于中东以外的地区。艾森豪威尔主义遭到中东各国人民的反对。埃及、叙利亚、沙特阿拉伯和约旦四国政府两度发表声明,拒绝接受艾森豪威尔主义。但是伊朗和伊拉克等国均获得了“美援”。从此,美国势力进一步挤进中东地区。
对中国,他继续推行杜鲁门政府的敌视政策,除和国民党政府缔结《共同防御条约》外,还企图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50年代后期,美国发生了较严重的经济危机,国力进一步衰落。艾森豪威尔提出了“和平取胜”的新战略,主张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向苏联,东欧进行渗透,促其“和平演变”,以和平方法“战胜”共产主义。1959年他邀请赫鲁晓夫访问美国,举行了戴维营会谈,开始了美苏又争夺又想搞缓和的新局面。赫鲁晓夫也邀他访苏,后由于美国U-2间谍飞机侵犯苏联领空被击落,因而取消了对他的邀请。
在内政方面,艾森豪威尔主要抓了平衡预算和减少对农产品的补贴以解决农产品过剩问题。因为这种补贴使农场主不怕亏损,促使他们扩大生产,造成了农产品的过剩。他花了三年时间实现了预算平衡,但由于日益增长的军费和援外费用,最后又出现了赤字。大农场主反对政府取消对农业的补贴,并对国会施加影响,要议员对政府的动议不予支持。在种族问题上,他对学校的种族歧视等问题采取过一些行动,还成立了专门机构研究种族歧视问题,但遭到南方种族主义者极大反对,致使问题拖而不决。1957年爆发了小石城事件,他派兵平息了这场骚乱,引起了人民的不满。
在工作作风上,他仍带有不少军人特色。如要助手把送来的文件压缩在一页纸上;与别人谈话时喜欢直来直去。他只抓重大决策,把许多具体事情交给他信任的助手处理。他把他们称为“我的参谋长”,因此有人批评他把
军队的参谋制度搬到了白宫。在外交事务上,他主要依靠杜勒斯。杜勒斯为人苛刻、冷酷,但谙熟外交,工作努力,能力强,很受总统的信任,其反共反华的反动主张对艾森豪威尔有很大影响。
他任内生过两次大病。1955年夏天,他在岳母家度假,白天打了一天高尔夫球,晚上心脏病发作,被送到医院,作了手术。1957年又得了一次中风,但很快痊愈 。
麦子落地
1960年,根据1951年2月批准生效的宪法修正案第23条关于总统只连任一届的规定,艾森豪威尔宣布不再竞选总统。离开白宫后,他搬到葛底斯堡农场,除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外,集中主要精力撰写回忆录。他的独子约翰帮助他处理具体出版事宜。艾森豪威尔的回忆录出版后十分畅销。
由于他不是专业作家,免收所得税,所以发了一笔财,成了百万富翁。
1965年他心脏病复发过一次,此后身体明显衰弱,经常住院休养,很少公开露面,但声望未减。在1968年底的一次民意测验中,仍被列为美国最受敬慕的人物之一。
1969 年3月28日,78岁的艾森豪威尔心脏病再度发作,抢救无效逝世。他的传记记者写了个标题《落地的麦子不死》,遗体被运到首都华盛顿供人瞻仰。有87个国家的总统、首相、特使前去参加葬礼。4月2日安葬于故乡阿比林城。他的临终遗言是:“我始终爱我的夫人,我始终爱我的儿子,我始终爱我的孙儿,我始终爱我的祖国。”主要著作有《远征欧陆》、《白宫岁月》和《艾森豪威尔的战争经历》。
主要成就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不久回国,历任营长、师参谋长、军参谋长、集团军参谋长。因工作成绩优异,受陆军参谋长G.C.马歇尔赏识。1941年9月晋准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任陆
军参谋部作战计划处副处长、处长,负责组织向太平洋战场增调防御力量。1942年3月任作战处处长,支持"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主张集中兵力于英格兰,尽快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沿最近路线攻入德国本土。1942年6月任欧洲战区美军司令,为在法国登陆做准备。11月作为北非远征军总司令,指挥实施北非登陆战役。1943年2月任地中海战区盟军总司令,组织实施突尼斯战役,结束北非战事。随后指挥西西里岛登陆战役和意大利南部战役,迫使意大利投降并对德宣战。12月任盟国欧洲远征军最高司令。
1944年6月组织实施诺曼底登陆战役,指挥盟军将德军逐出法国,直捣德国腹地。同年12月晋陆军五星上将。他具有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精于计划,善于协同,指挥果断,处事有方,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重要贡献。1945年7月任美国驻德国占领军总司令。同年12月任美国陆军参谋长。1948年5月退役后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1950年再次服现役,任北大西洋条约组织武装力量最高司令。1952年11月当选为美国第34任总统。任内大力发展核武器和空军,推行大规模报复战略和战争边缘政策。1954年12月与台湾当局签订共同安全条约。1957年1月连任总统,提出插手中东事务的"艾森豪威尔主义"。1958年7月出兵干涉黎巴嫩。
个人演说
1.1944年6月6日,艾森豪威尔的“登陆日演讲”——反攻动员令:
各位联合远征军的海陆空战士们:
你们马上就要踏上征程去进行一场伟大的圣战,为此我们已精心准备了数月。全世界的目光都
注视着你们,各地热爱和平的人们的期望与祈祷伴随着你们。你们将与其他战线上的英勇盟军及兄弟一起并肩战斗,摧毁德国的战争机器。推翻压在欧洲人民身上的纳粹暴政,保卫我们在一个自由世界的安全。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你们的敌人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久经沙场。他们肯定会负隅顽抗。但是这是在1944年。与纳粹1940、41年连连取胜时大不相同。联合国在正面战场予以德军迎头痛击空军削弱了德军的空中力量和陆上战斗能力;后方弹药充足、武器精良、部署得当、后备力量丰富。潮流已经逆转,全世界自由的人们正在一起向胜利迈进。我对你们的勇敢、责任心和作战技巧充满了信心,我们迎接的只会是彻底的胜利。
2.1961年1月17日,艾森豪威尔在白宫的告别演说(节选):
再过三天,在我为我国服务半个世纪之后,随着总统的权威按传统的隆重仪式归属我的继任者,本人将卸下公职。……
1961年1月17日距本世纪中点已过十年,这个世纪经历了大国之间四次大的战争,我们自己的国家卷入其中三次。尽管发生了这些大规模的战祸,当今美国乃是世界上最强大、最有影响、生产力最高的国家。我们自然为此卓越成就感到自豪,但我们也意识到,美国的领导地位和威信不仅取决于我们举世无双的物质进步、财富和军事力量,而且取决于我们如何为世界和平与人类福利使用我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