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末尔简介-人物

renwenyishuadmin 提交于 周三, 2018/06/13 - 02:46
分类

晚年逝世

凯末尔的晚年开始与土耳其人民疏离。他将以前苏丹的主要住处多尔马巴切宫整修一新,花在那里的时间较多健康状况日益变坏,当确诊他患肝硬化时已为时过晚。在他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他以极大的毅力和尊严忍受病痛,于1938年11月10日上午9时5分在多尔马巴切宫去世。凯末尔曾说过,我终归于尘土,而共和国却将永存。凯末尔领导土耳其15年,身后给土耳其留下了一只精锐强大的部队,一个根除了专制的共和国,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一个文明有序的社会,一个崭新的土耳其民族 。

凯末尔的遗体通过伊斯坦堡运至安卡拉,等待适合的墓地。数年后墓地建成:安卡拉的一座壮丽的陵墓,其中安放凯末尔的石棺,并包括一座纪念他的博物馆。

为政举措

政治

为了将土耳其改造成一个世俗现代化国家,凯末尔必须首先破除土耳其的神权哈里发制度,由于这种制度在土耳其有久远的传统,要废除它,必然会有强大的阻力,不仅遭到大地主、大官僚买办和伊斯兰上层的强烈反对,而且凯末尔的主要助手中也有不少人持反对态度。在这个问题上,凯末尔减少阻力,他分两步走,先废除苏丹制度,再废除哈里发制度。

1922年11月1日,土耳其大国民议会经过激烈辩论

后通过废除苏丹制决议。苏丹制的废除取消了苏丹的世俗政权,而仅仅保留其宗教领袖哈里发的地位。16日,议会通过决议,以叛国罪将苏丹及其主要大臣交付法庭审判。奥斯曼帝国最后一个苏丹穆罕默德六世于17日乘英国军舰逃亡国外。大国民议会选举穆罕默德六世的堂弟阿布杜勒·麦志德为新的哈里发。1923年8月,第二届大国民议会开幕,凯末尔再次当选大国民议会主席。

1923年10月6日,土军进入伊斯坦布尔,大国民议会于10月13日通过一项法律,宣布安卡拉为土耳其首都,避免了新政府受到伊斯坦布尔的苏丹制度拥护者威胁。1923年10月29日,土耳其宣布为共和国,凯末尔被大国民议会选为土耳其共和国第一任总统。

1924年3月,大国民议会通过了废除哈里发制的决议。土耳其最后一代哈里发阿布杜勒·麦志德被驱逐出境。土耳其从一个封建神权的君主专制国家变成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1924年4月,大国民议会通过了《土耳其共和国宪法》。1928年又从宪法中删去了伊斯兰教为土耳其国教的条文。这不仅有效地防止了旧势力的卷土重来,而且为凯末尔执政期间土耳其的一系列改革创造了条件。

1927年,凯末尔总结了治党、治国的经验之后,提出了共和

、民族、世俗、平民四大主张。1931年4月,凯末尔提出了六项(增加国家主义、革命主义)被称为根本意义的原则,5月10日,土耳其人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凯末尔提出的六项原则制定了党章、党徽,把六项原则称为“六箭头”,1937年2月,将六项原则归纳和升华为六大主义,并写进了新宪法第二条。这六大主义一直是土耳其政府制定政策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是土耳其共和国官方的政治意识形态。 凯末尔主义包括以下六大主义:

凯末尔主义奠定了土耳其政治现代化的指导方针,所以说凯末尔本人奠定了土耳其政治现代化的基础并不为过。  

凯末尔主义是现代土耳其民族国家的立国基础。1

923年,土耳其共和国建立,共和国缔造者、第一任总统凯末尔正式宣布,土耳其民族主义放弃泛突厥主义的幻想,建立以安纳托利亚高原为核心、主体位于小亚细亚包括伊斯坦布尔及其周围一小块欧洲领土在内的新型民族国家。人们通常以此作为凯末尔主义与泛突厥主义彻底断绝关系的标志。1927年10月,凯末尔在议会发表了著名“讲话”,详细阐述凯末尔主义的思想内涵及其要点,进一步明确了对泛突厥主义的态度:“我既不支持所有穆斯林民族实现联盟,也不支持所有突厥民族的联盟。在座的每位有权保留自己的看法,但政府必须保持固定的政策,以事实为根据 ,采用一种观点,坚持一种思想,保证本民族在自然疆域之内的独立与生存。任何感情与幻想都不能影响我们的政策。”这次讲话明确指出凯末尔主义与泛突厥主义的主要不同点,即:凯末尔主义把土耳其的民族认同和政治认同严格限定在共和国现有疆界之内,否认泛突厥主义的民族观和国家观。

军事

1918年10月14日,奥斯曼帝国的大维奇尔(相当于总理或首相)艾锡代表奥斯曼处理有关停火谈判的磋商。10月30日,《摩得洛司停战协定》被签订,协约国开始实施之前已经秘密协议的瓜分奥斯曼帝国。由于奥斯曼的首都已被英军控制,苏丹政府此时已无力拒绝协约国的要求。

1920年8月4日,新成立的苏维埃俄国政府对凯末

尔政府表达了希望土耳其成为其共产主义盟友的意图,凯末尔回答说”这个问题要等到土耳其独立之后再谈“,并允诺割让纳希切万和巴统,以此争取到的俄国的支持,随后获得了苏俄的资金及武器支持。之后的一年里,获得了武器及资金支持的凯末尔成功将土耳其国内的民族主义武装联合起来,先后驱逐了法国、英国、意大利、亚美尼亚、希腊等国的武装干涉,随后英法等列强考虑到国际形势以及增加驻军会对国内政治产生的巨大影响,决定不再向土耳其派遣军队,法国、意大利及英国邀请凯末尔到威尼斯商讨停火,手中有了谈判筹码的凯末尔执意要求在穆丹雅举行会谈。(参考词条“土耳其独立战争”)

经济

土耳其共和国建立后的头几年,土耳其处于经济恢复和重建时期。

外国资本在经济领域中还占有优势。为了摆脱对外国的依赖,凯末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鼓励民族私人资本主义和限制外资的政策,如颁布保护税则,降低运输价格等等。这种做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土耳其的民族资本势单力薄,国内的民族工业基础薄弱,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缓慢,加上1929年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对土耳其经济的冲击,使凯末尔下决心实行经济改革,推行以“国际主义”为指导的经济政策,即由共和国统一管理国民经济计划和经济建设,国家直接在工业、交通运输、银行等方面投资经营。

1934年,土耳其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由国家直接投资兴办一系列企业。以“国家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经济政策,促进了土耳其民族工业的发展。它不仅使土耳其比较顺利地渡过了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冲击,而且为建立独立自主的民族工业奠定了基础。

1924年到1939年,土耳其修筑了近4000公里的铁路,全国铁路总长达到6950公里。土耳其政府又不断从外国承租者手中赎回租让企业,到1939年,几乎所有的铁路、码头、船坞、煤矿和城市公用事业都转入土耳其政府手中。

在凯末尔执政时期,土耳其在农业方面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如废除奥斯曼帝国的土地法,宣布土地归耕种者所有,向农民分配国有土地和无主土地;废除封建的什一税;建立农业信贷体系,以减少高利贷剥削等等。这些改革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为适应社会现代化的需要,在政治、经济等领域进行改革的同时,凯末尔政府还在文化教育、社会习俗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改革。

社会

1924年3月,凯末尔废除了源自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后人的哈里发制度,将奥斯曼王室成员全部驱逐出境,并进行政治改革。他废除了历史悠久的伊斯兰教长(Shaykh al Islam)制、撤消沙里亚(Seriat)(即伊斯兰法)、停办独立的宗教学校和经院、关闭宗教法庭(特别沙里亚法庭)以及废除被奉为神圣法典的沙里亚法、制订和采用依据西欧国家法律为摹本的新民法等等,从而为土耳其的世俗化扫清了障碍,这使得保守的伊斯兰教徒认为他是伊斯兰信仰的背叛者。

凯末尔利用1925年大国民议会授与政府的特别权力,以激烈的手段完成了颇具象征意义的土耳其服饰革命。他颁布命令,强制所有政府人员必须穿戴西装与礼帽,同时颁布一项禁令,禁止非神职人员穿着宗教袍服或宗教徽记;11月25日,又颁布新的法律,强制所有男子必须戴礼帽,凡戴土耳其帽者将依律治罪。他带头脱下军服,换上西服,以为国民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