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生活
1649年2月,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Queen Christina)邀请笛卡尔到瑞典皇宫教她哲学,以期使自己的宫廷成为艺术的庇护所和有学问人的荟萃之处。她自1647年以来,通过法国大使得到笛卡尔的著作,不断地与他通信。收到《心灵的激情》一份手稿后,她接连几次发出邀请信,表示渴望会见 "杰出的笛卡尔先生"。笛卡尔先犹豫了一阵子,因为他"生于都兰的花园中",不愿"去岩石和冰雪中的野兽出没的地方"。但后来他想这样一位尊贵的女王,对他的哲学的宣扬或许会有不少的帮助,何况女王派了一位上将去劝他,还派遣了一艘军舰去接他,与此同时,法国驻瑞典大使又频加敦促,他终于决心北上。是年9月,他由安姆斯特德(Amsterdam)乘船到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临行前,他将最后一部著作《心灵的激情》(Trait despassions)的手稿交给出版社,另外还有一部残缺的著作,即《理性之光对真理的探求》(La Recherche de la Verit Par la lumi ère Naturelle)大约也是在这段时间完成的。
笛卡尔到达斯德哥尔摩时,正值严寒之季,北国的天气异常凛冽。23岁的女王为他举行的盛大欢迎仪式,她的热情和活力给笛卡尔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是女王的性情却有些怪诞,她每星期要听3次他的课,但必须在清晨5时给她讲授。这出乎笛卡尔的意料之外,他原习惯晚起,如今为了将就女王的癖好,一星期有3天他必须半夜起床,然后在酷冷的天气下,从他的寓所颤抖地走到女王的书房上课。如此经过了两个月,1650年2月1日清晨,笛卡尔因为着凉患了感冒,很快地又转成肺炎,病情严重。10天后,在接受最后一次圣事后即与世长辞了,享年54岁。当时的学术界对他逝世的消息都不予重视,只有一家报纸报道此项新闻,但措辞讥讽:"在瑞典死了一个疯子,他以为人能任意地活下去 。 "因他是天主教徒,在新教的瑞典被埋葬在为未受洗礼的孩子准备的公墓里。出殡时,仅有寥寥几位友人前来送葬,这是否应验了他的座右铭:"凡善自隐藏者,方为善自摄生者"??可是笛卡尔的理想毕竟是历来思想家所企求的境界。他所提出的"方法的怀疑",对于"什么是真"的问题的提出以及对自明律或直观的说明,无疑是近代哲学的中心问题,所以不到几年,大家都发现了他的伟大,承认了他是时代的先知。1667年,他的遗骸被运回巴黎,隆重地埋葬在圣格内弗埃-蒙特(Sainte G nevi ève-del-Mont)的圣堂中。1799年,法国政府又把他的遗骸供在法国历史博物馆中,与法国历史上的光荣人物在一起。1819年以后,他的遗骸又被安置在柏雷斯的圣日曼(Saint-Germain-des-près)教堂中,供人瞻仰。尤其墓碑上写着:"笛卡尔,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第一个为人类争取并保证理性权利的人"。1896及1937年,世界各地都隆重地举行哲学会议,以纪念他的诞生和《方法导论》问世300周年。笛卡儿死于肺炎。在教会控制下的学术界,对笛卡儿的逝世十分冷淡,只有几个友人为他送葬。随着笛卡儿的数学和哲学思想影响的扩大,法国政府在笛卡儿去世后18年,才将其骨灰运回安葬在巴黎名人公墓。在评论笛卡儿的骨灰回归他的故土法国时,德国数学家雅克比幽默地说:“占有伟人的骨灰,通常比他们活着的时候占有他们本人更方便。”1799年又将其骨灰置于历史博物馆,1819年移入圣日耳曼圣心堂中,其墓碑上刻着:笛卡儿,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第一个为争取并保证理性权利的人。
爱情故事
一、(美丽的谣言) 1650年,斯德哥尔摩的街头,54岁的笛卡尔邂逅了18岁的瑞典公主克里斯汀。
那时,落魄、一文不名的笛卡尔过着乞讨的生活,全部的财产只有身上穿的破破烂烂的衣服和随身所带的几本数学书籍。生性清高的笛卡尔从来不开口请求路人施舍,他只是默默地低头在纸上写写画画,潜心于他的数学世界。
一个宁静的午后,笛卡尔照例坐在街头,沐浴在阳光中研究数学问题。他如此沉溺于数学世界,身边过往的人群,喧闹的车马队伍。都无法对他造成干扰。
突然,有人来到他旁边,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在干什么呢?”扭过头,笛卡尔看到一张年轻秀丽的睑庞,一双清澈的眼睛如湛蓝的湖水,楚楚动人,长长的睫毛一眨一眨的,期待着他的回应。她就是瑞典的小公主,国王最宠爱的女儿克里斯汀。
她蹲下身,拿过笛卡尔的数学书和草稿纸,和他交谈起来。言谈中,他发现,这个小女孩思维敏捷,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和女孩道别后,笛卡尔渐渐忘却了这件事,依旧每天坐在街头写写画画。
几天后,他意外地接到通知,国王聘请他做小公主的数学老师。满心疑惑的笛卡尔跟随前来通知的侍卫一起来到皇宫,在会客厅等候的时候,他听到了从远处传来的银铃般的笑声。转过身,他看到了前儿天在街头偶遇的女孩子。慌忙中,他赶紧低头行礼。
从此,他当上了公主的数学老师。
公主的数学在笛卡尔的悉心指导下突飞猛进,他们之间也开始变得亲密起来。笛卡尔向她介绍了他研究的新领域——直角坐标系。通过它,代数与几何可以结合起来,也就是日后笛卡尔创立的解析几何学的雏形。
在笛卡尔的带领下,克里斯汀走进了奇妙的坐标世界,她对曲线着了迷。每天的形影不离也使他们彼此产生了爱慕之心。
在瑞典这个浪漫的国度里,一段纯粹、美好的爱情悄然萌发。
然而,没过多久,他们的恋情传到了国王的耳朵里。国王大怒,下令马上将笛卡尔处死。在克里斯汀的苦苦哀求下,国王将他放逐回国,公主被软禁在宫中。
当时,欧洲大陆正在流行黑死病。身体孱弱的笛卡尔回到法国后不久,便染上重病。在生命进入倒计时的那段日子,他日夜思念的还是街头偶遇的那张温暖的笑脸。他每天坚持给她写信,盼望着她的回音。然而,这些信都被国王拦截下来,公主一直没有收到他的任何消息。
在笛卡尔给克里斯汀寄出第十三封信后,他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此时,被软禁在宫中的小公主依然徘徊在皇宫的走廊里,思念着远方的情人。
这最后一封信上没有写一句话,只有一个方程:r=a(1-sinθ)。
国王看不懂,以为这个方程里隐藏着两个人不可告人的秘密,便把全城的数学家召集到皇宫,但是没有人能解开这个函数式。他不忍看着心爱的女儿每天闷闷不 乐,便把这封信给了她。拿到信的克里斯汀欣喜若狂,她立即明白了恋人的意图,找来纸和笔,着手把方程图形画了出来,一颗心形图案出现在眼前,克里斯汀不禁 流下感动的泪水,这条曲线就是著名的“心形线”。
国王去世后,克里斯汀继承王位,登基后,她便立刻派人去法国寻找心上人的下落,收到的却是笛卡尔去世的消息,留下了一个永远的遗憾……
这封享誉世界的另类情书,至今,还保存在欧洲笛卡尔的纪念馆里。
二、 笛卡尔一直未结婚,但是他有一个私生女儿,五岁时夭折了,他讲这是他平生最大的悲伤。他永远衣冠楚楚,佩挂一柄宝剑。笛卡尔当然是个伟大的人,可是在爱情方面,他是不合格的,甚至让人愤怒。这个理性哲学家,被人拒绝了就立刻识趣的离开,身边的女仆为他生了个女儿,但只留下个名字,其他得旁人一概不知。没落的贵族伊丽莎白公主主动和他写信,他很开心的回信,可后来瑞典女王来了,他就不顾公主惨淡的境遇离开了。是不是过于理智的人就是这样?与斯宾诺莎、莱布尼茨一样,笛卡尔终身未婚,没有享受到家庭生活所带来的快乐。
个人作品
哲学
在荷兰的那段优越环境中,笛卡尔开始他的著作生涯,将多年的研究心得笔之于书。自1619年11月那次领悟之后,笛卡尔曾在一篇题为《奥林匹克》的手稿中对他的梦作了详细说明。他死后,这一手稿落到克莱色列尔手中。莱布尼茨在1675~1676年访问巴黎期间有机会从中抄了一些段落,这些一直保留在汉诺威皇家图书馆。与此同时,笛卡尔心中早已有了《方法导论》的轮廓,并设计了他的方法论的规则。笛卡尔回忆说:在这个冬天以后,我还继续练习运用我所规划的那种方法,因为我除了按照这些规则小心地对我的一切思想作普遍的引导之外,还不时留下一点时间,特别用来解决数学上的一些难题,有时也用来解决一些别的科学上的难题,我可以把这些问题弄得几乎和数学问题一模一样,使它们脱离其他科学中一切我发现不够坚实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