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亭简介

renwenyishuadmin 提交于 周三, 2018/06/13 - 02:58
分类

停立“狮背”,俯望寺前右侧两山夹寺的钟潭,三面峭壁陡立,每逢雨过天晴,飞流直泻潭中,似一幅白练悬挂。激起的烟雨在日光的辉映下,幻成多彩斑斓的彩虹,甚是壮观。据《枫亭志》载:“天王院钟飞沉入潭,投石潭中,闻有钟声。故曰钟潭。”再望寺前溪涧龙潭,其水碧绿,深不可测,虽系山涧小潭,久旱不固。故《连江志》载:“天旱祈雨龙潭,次第钟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狮鸣寺优美的传说,悠久的历史,迷人的景色;钟潭的钟声入耳,龙潭的碧水奇岩,定会激起人们一饱眼福的雅兴。七十年代在钟潭修起了水库,在钟潭水库右侧又新建钟潭寺、观音亭、凉亭,这些新景光不失为人们垂钓游览的好去处。

赤岭

枫亭赤岭,方圆七里土石颜色皆紫红。丽目照射,似有金光闪烁,雅称“紫金土”。每当旭日东升夕阳西下,人过其地,肤色泛成微黄,甚是奇特。

赤岭的紫金土与西南隅的“吊船山”共有一个动人的传奇故事。古时赤岭有一奇人,自小终日用纸剪裁戎装兵将,蓄意谋反。一日,奇人突然弯弓发箭,欲射死宫中皇帝,但因时辰过早,只中宝座。经朝官占卦推知,乃赤岭奇人所为。朝廷谴兵围剿,奇人仓促间抛出“兵将”,俱成残臂断腿,终于败北,殃及九族,株连邻里,血染赤岭,故土石皆成血红。奇人孤身欲乘备用的吊船逃避,虽船帆高悬,却因潮水未涨而难逃厄运。故船帆高悬的吊船化作一座青山永驻赤岭西南隅,由此得名“吊船山”。

吊船山与七里紫金土的神奇传说,赤岭盛极一时的胜地风光,更加令人怀古遐思。《连江志》载:“蔡准及其子京卞宅在赤湖。”宋时的蔡京府第面对笔架山,府临七里湖,亭台水榭,比比皆是;厅堂楼阁建筑奇巧,山光水色别有韵致。每逢仲秋月夜,游人临湖观赏,只见峭壁奇峰,星斗皓月;楼台水榭,同映湖中;微波荡漾,胜似海市蜃楼,妙景雅致,常注骚人笔端。

岁月流逝,沧海桑田。如今的七里湖已成养育下社、东宅、溪南村民的良田沃野,蔡府原貌亦荡然无存。但那载入文人篇章的题咏,留在东宅桥上“湖心印月”的题字,当可成为赤岭古时胜迹景观的佐证,吸引着众多前来考证蔡京府第遗址的专家、学者;探索紫金石奥秘的科技人员;及观赏三株千年古荔,遥瞻吊船山、笔架山的游客。

蔡襄陵园

蔡襄陵园,原为蔡襄墓,位于仙游枫亭锦岭将军山下,旧福厦公路西侧。1961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蔡襄(1012—1067),出生于枫亭清泽亭卧牛山(今九社村),于宋治平四年病逝枫亭家中,享年56岁,葬于锦岭,欧阳修为其写“墓志铭”,朝廷追赠少师,谥忠惠,墓前立有一对“石望柱”,上刻对联:“五谏经邦,昔日芳型垂史册;万安济众,今朝古道肃观瞻。”据传,当年墓园占地60亩,墓前大道还立有“武官下马,文官下轿”的下马碑。

1997年,海内外蔡襄后裔把其墓重建为“蔡襄陵园”,历时三年,于1999年竣工,占地面积20亩,仍保持宋代艺术造型,增建“山门”、仪门、围墙、端明楼、四垂亭、书法碑廊、以及管理房和停车场,重塑文武石仲翁、石羊石马、石虎,铺平石墓埕、水泥通道等附属设施。墓陵占地一亩,建造古老壮严,围墙绿树参天,绿草成茵,环境幽静优美。陵园前方“仪门”,高7.5米,白色花岗石构筑,横匾前书“庆历名臣”,后书“刚正廉明”;山门及前门,分别刻有对联:“跨海筑桥不尽黎民歌惠政,挥毫飞龙凤何曾勋业掩文章”,“忠国兴邦三谏有诗誉扬端明殿,惠民利涉万安无险功业洛阳桥”,“公慑奸魂千古乾坤留正气,诚承祖德万家荔谱永留芳”,表达了后人对蔡襄一生品德及其功业的崇高评价和敬仰。

在重修陵园时,菲律宾总统依斯特拉和世界僧伽会副会长瑞今(蔡襄后裔)闻讯,特致词电贺。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亲笔题写“蔡襄陵园”和“碑林”。全长134米的“书法碑廊”,共有134块碑文,镌刻蔡襄为主的宋四大书法家楷、行、草、隶12600字,为福建省现有规模最大的碑林。“端明楼”正厅塑有蔡襄铜像,设有书法展览厅,供游人参观。

欲置枫亭县一统湄洲港起风波

自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析晋江县东乡十六里置惠安县,至1996年泉州市肖厝经济开发管理委员会成立的1015年间,泉港区域一直属惠安县辖区。明嘉靖年间,曾经出现一场划今泉港区、秀屿区以设置兴化府枫亭县的争议,成为泉港历史上值得一书的一段插曲。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底,倭寇攻陷兴化府城,恣肆屠戮、劫掠,府城焚毁殆尽,官吏、士绅及百姓死伤无数,“环列数万余家,盖荡然一平野矣。”(载《愿治堂疏稿》)。嘉靖时期,沿海县城或卫所城沦陷的难计其数,然而府城的沦陷,这是第一次,因此全国震动。莆田籍御史林润向嘉靖皇帝上《请恤兴化府事宜疏》,其中有“请求割邻境界属以宽民力”一项。主张割福州府属福清县、泉州府属惠安县归属兴化府,藉此调剂补充兴化屠戮殆尽的人口空虚和解决征收税赋的困难。兴化府随即申乞析惠安县北十五里(今泉港区)、莆南二十五里(今莆田市秀屿区)、仙游二里(今枫亭镇),以枫亭古镇为中心,设立枫亭县。惠安县士绅沸沸扬扬,引起了一场围绕“割地置县”的争议。
  明都御史张岳的侄儿、贡生张宇遍访全县各地,尤其是深入惠北民众中,广泛征求意见,然后上《呈寝议割地建县文》,在论述割惠安县隶属兴化府之“六害”后,条分缕析地陈述了割膏腴的惠北以立枫亭县之“八不可”。
  一、时诎举赢。惠安本民生艰困,亟需省冗官、去闲务,与民休养生息,设立新县,就要设官分职,修筑城池,如此致民众不堪其负。
  二、图里不均。一旦割惠北十五里地,惠安仅剩二十里,而将要设立的枫亭县则有四十里。惠安仅占枫亭县的一半。依惯例,只有割大县以补小县。如今割惠北地,造成枫亭、惠安两县版图不均。
  三、肥瘠不均。惠安县东南滨海可耕之地甚少且地质瘠薄,民多赖渔盐为生,而惠北靠山,皆属惠邑膏沃之地。此地一割,惠安只剩贫瘠之地,导致枫亭、惠安两地肥瘠不均。
  四、岁费不支。惠安官田、民田的赋税年收入约18000石。其中上缴国库的官米6000石,供本县财政费用的民米12000石。惠北地一旦割去,惠东南仅收民米6000石,难以应付官吏禄米、县学师生的粮米、上级院司按临及迎来送往的费用。
  五、民盐分争。惠北膏腴之地一割,惠东南应上交的6000石民米,原由盐地和田地分摊,实际上每年能收上的仅4000石,费用不足部分再由盐户和民户均分,必然造成民、盐之间矛盾。
  六、典礼不称。惠安人文,自古西北部出财赋,东南出人才。全县的进士、举人、生员多属惠东南,惠北割后,此等人减免赋税及宾客迎送等所需概由惠东南民众承担,民难堪其负,而这些费用又不可减免。
  七、兵不实城。惠安城小,居民不足千人,倘贼众攻城,只有依靠全县民兵。全县民兵计600人,割惠北后,惠东南仅能供300人,公私杂役均靠这300人,城守自然不坚实,不利于抗击乱贼和倭寇的侵袭。
  八、弃地失险。峰尾城为惠安门户,辋川为惠安斥堠,检行险阻,伺候盗贼,如今一割,这些要冲放弃,一旦有军事动静也就难以互相照应,如敌自海道登陆,则惠安县城关隘屏障均失,如此弃地失险做法万不可为。
  张宇在文末指出,士大夫们不要心存本乡、本郡,而应奉行法制,遵守本职,做到轻徭薄赋,以民为本,本固则邦宁,因此,兴化府应致力于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民生得以复苏。由于张宇的奏书入情入理,论据充分,有关部门反复论证之后,便打消了割惠安隶属兴化府、割惠北地以设枫亭县的主意了。

人文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