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小白梨】 集中产于济南市历城区的仲宫、西营、锦绣川一带及长清县的张夏镇,是我省优良果树品种之一,历史上称 “白梨”,解放后当地俗称“线穗子梨”。1962年根据其植物学特性近似秋白的特点,命名为“泰山小白梨”,亦称“泰山美人梨”。
泰山小白梨适应性强,山区、丘陵、平原,沙土、壤土、粘土都可栽植。幼树生长旺盛,栽后3 ~5年结果,15年左右进入盛果期,一般株产200~250公斤,最高株产可达750公斤左右,7月下旬至8月上旬成熟,果实卵圆或倒卵圆型,果柄长,平均单果重100~150克,最大单果重400克。成熟的梨果浅黄色,果肉乳白色,皮薄、肉细、质脆、味甜、汁多。
泰山小白梨为历城区的主要果品, 现全区约有梨树22万株, 约9000余亩。年产350万公斤左右。 1962年首次在香港市场试销,当年出口13.2万公斤。1976年后,年出口量稳定在50万公斤左右,除销香港外,还销往日本、新加坡及澳门等国家和地区。每年为国家创外汇5万多美元。1987年总产350万公斤,出口外销55.62万公斤。
长清县也盛产小白梨,现有梨树13万株,一般年产量为150万公斤,最高年产250万公斤。
【博山池梨】 原产于淄博市淄川区口头乡池板村,池板村在清朝时属博山县,故称此梨为博山池梨。
博山池梨梨皮黄绿色,系中型果,单果重170克左右,果肉黄白色,味甜爽口。果面光滑无锈色,果心小。此梨汁多、质脆,食用时可用手在梨蒂部掰裂。博山池梨,果皮较厚,耐贮存,可窖贮至翌年6月份,贮后梨皮变薄,香味更浓。
博山池梨明初即有栽培, 清时被定为贡品。池板邻村双井村,现存一株约400龄的古梨树,高达 17米,仍年产梨500公斤左右,被誉为 “池梨王”。博山池梨适应性强,沙石山、青石山、平原皆可栽植。现在淄川境内,结果树已有3万多株,年产池梨达125万公斤。此外,博山、沂源也大量引种。池梨除在国内销售外,1956年首次运销香港市场被抢购一空。1983年,池梨被列为优良乡土树种推广,并载入《中国梨树志》。
【莱阳茌梨】 通称莱阳梨,为山东梨类传统名贵品种,驰名中外。莱阳茌梨曾相传是 “邑人于茌平得来”;又说此梨来源于平原县的金香梨。经莱阳果树站和地方志工作者的考证,莱阳茌梨系莱阳农民经多年栽培、 选育、掐花而成的一种地方独特品种,已有300余年的栽培历史。莱阳境内尚存 300余年树龄的老茌梨树,现仍根深叶茂,硕果累累,株产达500公斤左右。
莱阳茌梨为梨中上品,果型大,皮层薄,香味浓,肉质细嫩,清脆渣少,含糖量8.5%左右,含酸量仅为0.113%。莱阳梨不仅鲜美可口,还有开胃、消食、化痰、清肺、止咳的功效。“莱阳梨止咳糖浆”就是用莱阳茌梨的果汁加中药配制而成的。莱阳梨还可用于酿酒,用莱阳梨加工制成的梨膏、梨干、梨脯、罐头等,深受消费者喜爱。
莱阳梨的缺点是不耐贮运,果皮粗糙,锈斑多,果点大,不甚美观。
莱阳茌梨,集中种植在莱阳市五龙河及其支流两岸,这里为沙质壤土,土层厚,养分丰富,通透性好,对光的反射性较强,能使树叶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很适宜茌梨树的栽培。
莱阳茌梨栽培历史虽然很长,但发展缓慢,1949年,栽培面积为4000余亩,产量80万公斤。建国以后,政府很重视莱阳梨的发展,当地群众加强了梨树的栽培和管理,1987年,梨树栽培面积扩大到 2.3万亩,梨产量为2577.5万公斤。莱阳梨除在国内销售外,每年都有出口,主要销往香港及日本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年出口量30~40万公斤。
【栖霞大香水梨】 属白梨系统,原称 “南宫茌梨”,引进栖霞后经过150多年的栽植培育,形成独具风味和特色的香水梨品种。大香水梨平均单果重200克左右,果长圆形,果皮黄绿,贮后黄色,果皮较薄,果点小,果肉细嫩、汁多、质脆,味甜微酸。9月中旬,大香水梨开始成熟。果实耐贮藏,一般存放期可达8个月左右。
大香水梨的主要产地在栖霞县漩河流域和清水河流域的河滩地上。这里属细砂土壤,土质疏松、通透性好,地内升温快,散热也快,昼夜温差大,利于梨树糖分的积累。因而大香水梨含糖量较高,每百克鲜果肉含糖12克,成为白梨系中的佳品。在1985年山东省果品鉴定评比会上,被评为优质果品。
现全县共栽植大香水梨2万多亩,年产3500万公斤左右。
【龙口长把梨】 为山东梨类名贵品种,因果梗长而得名。长把梨果实中大,一般果重160~200 克,倒阔卵形,果皮黄绿,薄而细,被蜡质,果点细小,外观甚佳。果肉白色,肉质脆而多汁,味甜酸,嚼感稍粗。成熟期为9月下旬,果实耐贮藏,一般可贮藏到翌年4~5月,贮藏后的梨果品质更佳,适宜远运,多年来盛誉中外。
长把梨原生长在龙口市东江乡崔家,清朝康熙年间始有栽培,其母树原名叫“天白梨”。后经嫁接繁育成为今天的长把梨。长把梨梨树强健,丰产而稳定,抗寒、抗旱、抗风力较强,为山丘地栽植的优良品种。龙口市的南部和东部山区广泛种植。文基乡大张庄南山梨园有一棵合抱粗的梨树,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每年仍产梨1000公斤左右。
民国初年,龙口即有数家梨庄经营长把梨销售及出口。每年经营数百万公斤。解放以后,国家在资金、技术方面大力扶植果农生产,梨园面积不断扩大,梨树寿命延长,产量逐年提高。1983年全市有梨园2.5万亩,1986年达到5.5万亩,年产梨9000万公斤左右。1987年总产量1亿公斤,为全省产梨总量的1/7。
龙口长把梨是山东省传统出口产品,近年来,年出口量750多万公斤,为全省出口最多的梨种。
【乳山巴梨】 巴梨系西洋梨的一种,自上世纪引入山东烟台迄今已有百余年,目前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首推乳山县,该县巴梨栽培面积4000多亩,年产500多万公斤,每年以巴梨为原料加工制成的 “阳梨罐头”可出口2900吨,占全国出口总量的42%。
乳山巴梨一般在4月下旬开花,8月末9月初果实成熟。其果形较大,一般单果重250克,最大重500 克左右。梨颈粗呈葫芦形,成熟时果皮黄色,阳面略带红晕,表面凸凹不平,果点小而细密,果梗短粗,果肉乳白色,初采时味道略带酸涩,放置7~10天后,果肉变得细软,甘甜中略带爽口的酸味。
乳山县巴梨成龄果园平均亩产1250公斤,最高达4000公斤,4年生密植丰产园可达3800公斤。
【三吉梨】 1920年前后由朝鲜引进的高产耐贮梨种。梨呈圆形,果体较大,单梨一般重250克左右。皮呈黄褐色,果肉白色,细脆多汁,味甘甜爽口,含糖量在8~11%左右,特别适宜加工罐头。每年10月上旬收摘,常温下一般可贮藏至次年4~5月份。
威海市环翠区羊亭镇是我国最早的三吉梨引种地,栽培面积大,技术普及。60年代末开始在全区推广,现全区栽培面积4000多亩,年产量在380万公斤左右。
【阳信鸭梨】 阳信是鸭梨之乡,阳春三月,梨乡梨花怒放,田园村落掩映于皑皑 “瑞雪”之中;仲秋时节,梨园果实滴翠,梨乡之名伴随梨香名闻遐迩。
鸭梨,因其梨梗基部突起状似鸭头而得名。阳信鸭梨,外型美观,初采为黄绿色,贮藏后通体金黄,贮藏可保鲜6个月。阳信鸭梨个大,平均单果重175克,皮薄核小,汁多无渣,酸甜适度,香味浓郁, 含糖量高达12%以上, 素有 “天生甘露”之美称。梨表农药残留仅0.008毫克/公斤(国家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