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颜雍企图制止生产关系向封建租佃制的转化,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他颁布禁止中原猛安谋克户出卖奴婢转租田地的诏令。次年(1182年),他又规定:一旦查出有不自耕种的猛安户,杖六十;谋克杖四十。
对于贵族地主多占冒占官田,完颜雍在大定十九年和二十一年先后派员到各地拘括官田。括田的本意是将所括之田分给贫民,继续对无田少田的猛安谋克户实施计口授田的旧制。但在实际执行中,一些小地主和农民的土地都被强行拘括,田地更集中到官府和女真贵族官僚地主的手中,反而加速了封建租佃关系的发展。
金初对人户三年一籍,清查其人口、驱奴、土地和资产,据以排定户等,征收物力钱(财产税),征发差役。但贵族、官僚和地主以各种方式隐瞒财产逃避税收,而贫苦人户却负担重税。
为改变赋役不均现象,大定四年(1164年),世宗下令分路通检天下物力,因标准不一,诸路不均,百姓不堪承受。次年,颁布“通检地土等第税法”,统一各路标准,轻重不均的现象始有所改变。
大定十五年(1175年),离上次通检已经十年,但赋役仍有不均,世宗再命分路推排物力钱,手续较通检简化。而随着猛安谋克户内部的阶级分化,地主和农牧民的赋役也开始严重不均。大定二十年,从中都入手在猛安谋克户内也实行推排,两年后推广到全国,方法是清查各户土地、牛具、奴婢之数,分为上中下三等以均赋役。
大定二十六年和章宗泰和八年(1208年),金朝还进行过这种推排。尽管在通检推排中,不无官员上下其手苛增物力的扰民现象,但对均平全国赋役,保证国家收入,缓和社会矛盾,毕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文化
金世宗完颜雍在位时,在文化上延续金熙宗、海陵王以来的汉化政策。他即位之初,有许多大臣劝他还都上京会宁府,但由于李石、张玄素、独吉义等人的劝说,世宗最终还是决定以中都为首都,仍旧坚持汉地本位。他对以石据等汉官委以重任,令他们依照唐宋制度继续对金朝的典章文物进行改革。同时世宗还重视人才培养和科举取士,大定四年(1164),完颜雍下令:“进士文优则取,勿限人数”。大定六年(1166年),开始置太学,学生最初只有160人,后发展到400人。大定十六年(1176年),又设置府学十七处,有学生上千人。金世宗对状元、进士,不仅要求其有才,而且要求人品要好。他规定,状元品行不好的,要除名。对中状元的人,先要访察他在乡里的品行,品行好的,才能按状元的待遇对待。全世宗一朝,科举制从人数到考试科目、到中举的质量,都有了发展和提高。官吏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科举考试。世宗朝的科举考试极为严格,由女真士兵对考生“解发袒衣,索及耳鼻” ,严防作弊发生。科举制的发展,为金朝政府广招人才,进一步充实了统治集团。
除此之外,金世宗本人也熟读汉文典籍,治国理政皆尊奉儒家思想,他崇尚“民本”,体察民情,爱惜民力。“每当食,常想贫民饥馁,犹在己也”。 每次春水秋山,外出巡狩,世宗都严禁随从扰害地方,所需物品不许向民间索取,征发人夫,以钱和雇。大定一朝,黄河累年决口,灾害连年,世宗始终能坚持赈贷,不遗余力。他推崇儒学,遵奉礼教,严于律己,崇尚节俭。“朕虽年老,闻善不厌,孔子云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大哉言乎!” “人之行,莫大于孝弟。孝弟无不蒙天日之佑。” “昔唐虞时,未有华饰,汉惟孝文务为纯俭。朕于宫室唯恐过度”。 他“常慕古之帝王,虚心受谏”,令群臣百姓“有言即言”,“敷奏勿有所隐”。 世宗曾经这样讲:“朕以万机之繁,岂无一失”,“卿等但言之,朕当更改,必无吝也。” 从谏如流的唐太宗与耿直敢言的魏征,一直是他为政治国常常提起的榜样。 他熟读史书,注意以史为鉴,修明政治,经常与臣下谈古论今,论史事兴咎,评人物得失。“朕于圣经(儒家经典)不能深解,至于史传,开卷辄有所益。” 在他的倡导下,金朝文化不断汉化,他的皇太子完颜允恭便“读书喜文,欲变夷狄风俗,行中国礼乐如魏孝文”。
但是,金世宗反对全盘汉化,他认为吸收过多的汉文化,会使女真族腐化堕落,丧失尚武本性,因此在大定十一年(1171年)以后,金世宗频频强调维护女真旧俗,掀起一场“女真文化复兴运动”。 金世宗曾向右谏议大夫、契丹人移剌子敬流露过这种想法:“亡辽不忘旧俗,朕以为是。海陵习学汉人风俗,是忘本也。若依国家旧风,四境可以无虞,此长久之计也。” 金世宗完颜雍是一位女真民族传统的坚定捍卫者,他为保存女真文化可谓苦心竭虑,不遗余力。世宗经常像这样谆谆告诫女真贵族说:“女直旧风最为纯直……汝辈当习学之,旧风不可忘也。” 一次,世宗与太子允恭等人前往宫中睿思殿,命歌者用女真语唱歌,随后对皇太子及诸王说:“朕思先朝所行之事,未尝暂忘,故时听此词,亦欲令汝辈知之。……汝辈当体朕意,至于子孙,亦当遵朕教诫也。” 拳拳之心,溢于言表。最令世宗担忧的是,自海陵南迁以后,新一代女真人已经渐渐遗忘了本民族传统,他曾对朝廷宰执吐露过这种忧虑:“会宁乃国家兴王之地,自海陵迁都永安,女直人寖忘旧风。朕时尝见女直风俗,迄今不忘。今之燕饮音乐,皆习汉风,盖以备礼也,非朕心所好。东宫不知女直风俗,第以朕故,犹尚存之。恐异时一变此风,非长久之计。甚欲一至会宁,使子孙得见旧俗,庶几习效之。” 后来世宗果真实践了他的这一夙愿。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三月,世宗亲率诸皇子皇孙回上京会宁府寻根,并在太祖完颜阿骨打起兵之地建立《大金得胜陀颂碑》,以弘扬女真民族精神。直到次年九月,世宗一行才返回中都。
此外,世宗还大力倡导人们学习和使用女真语、女真文。兴办女真字学,创立女真进士科,以及用女真大小字翻译儒家经典,是世宗时期复兴女真文化的几项重要措施。世宗大定初,在全国各地大兴女真字学,“择猛安谋克内良家子弟为学生,诸路至三千人”,后又定制“每谋克取二人”。 大定十三年(1173年),始创女真国子学,后又创建女真太学,各路广设女真府州学,“其学大振”。 世宗兴办女真字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广和普及女真大小字,藉以保存女真族的文化传统。世宗还于大定十三年(1173年)创女真进士科,以女真大字试策,以女真小字试诗,取徒单镒以下27人。 女真进士科的创立不仅是为了保全女真文化,还含有世宗将女真文化发展为一种能与汉文化匹敌的文化体系的意图。他曾对左丞相完颜守道说:“契丹文字年远,观其所撰诗,义理深微,当时何不立契丹进士科举?今虽立女直字科,虑女直字创制日近,义理未如汉字深奥,恐为后人议论。”守道回答说:“汉文字恐初亦未必能如此,由历代圣贤渐加修举也。圣主天姿明哲,令译经教天下,行之久亦可同汉人文章矣。”
将儒家经典翻译为女真字文本,这是世宗致力于女真文化建设的又一贡献。自大定四年(1164年)世宗下诏翻译汉文典籍始,先后译出《周易》、《尚书》、《论语》、《孟子》、《春秋》、《孝经》、《老子》、《文中子》、《刘子》以及《史记》、《汉书》、《新唐书》、《贞观政要》等十余种,这些译著被作为女真字学的教科书颁行到全国各地。以女真字来翻译儒家经典,这种做法最能体现世宗的文化主张,他一方面积极倡导学习女真语言文字,另一方面又很赞赏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在他看来,女真人朴实无华的传统美德与儒家的价值观念非常契合,他曾这样对人说:“女直旧风最为纯直,虽不知书,然其祭天地,敬亲戚,尊耆老,接宾客,信朋友,礼意款曲,皆出自然,其善与古书所载无异。” 从这个角度考虑,世宗很乐意接受儒家文化,他曾“以女直字《孝经》千部付点检司分赐护卫亲军”,并对宰执说:“朕所以令译五经者,正欲女直人知仁义道德所在耳。” 他的目的是要把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移植到女真文化中去,而不是让女真人抛弃本民族文化来接受汉文化。此外他还禁止女真人使用汉姓、模仿南人(宋人)装束、提倡骑射等等,都可看出金世宗为复兴女真文化、防止全盘汉化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