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
宋朝汲取了唐朝藩镇割据的教训,一级行政区划改为“路”。至道三年(997年)始定为十五路,包括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淮南、江南、荆湖南、荆湖北、两浙、福建、西川、峡、广南东、广南西五路。咸平四年(1001年)分西川为利州、益州二路,分峡路为夔州、梓州二路。天禧四年(1020年)分江南路为江南东、西二路。熙宁五年(1072年)分京西路为南北二路,分淮南路为东西二路,分陕西为永兴军、秦凤二路。之后又将河北路分为东西二路,分京东为京东东、京东西二路。崇宁五年(1106年)又将开封府升为京畿路。
宣和四年(1122年)宋金盟约,约定灭辽后宋得燕山府路和云中府路。结果后来并未设置。建炎南渡后,宋朝设立两浙东、两浙西、江南东、江南西、淮南东、淮南西、荆湖南、荆湖北、重庆府、夔州、潼川府、京西南、成都府、利州、福建、广南东、广南西十六路。宋朝的行政区划设置与地方政治制度可谓重内轻外,中央高度集权。虽然避免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但导致地方防务贫弱,也让终宋一代外患不止 。
政治
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宋朝的相权大幅萎缩,仅负责行政职能。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合称二府,掌文武大权。又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主管财政大权,号称计省。这样三司、宰执、枢密使三权互相制衡,因此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宋朝还在御史台之外增设谏院和置谏官,这些都是监察机构,负责弹劾等事宜。
军事
宋太祖建国初年,为加强皇权和军事阶层的稳定,决定加
强中央集权,防止将领剥夺权利 。建隆二年三月,宋太祖削去都点检这个重要的禁军职位。同年七月,宋太祖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武官的军权,禁军的领导机构改为殿前司和侍卫司,分别由殿前都指挥使、步军都指挥使和马军都指挥使(三帅)统领。但是,三帅无发兵之权。宋朝在中央设立枢密院来负责军务。枢密院直接对皇帝负责,其他任何官员都不得过问。而枢密院虽能发兵,却不能直接统军,这样就导致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同时,宋朝经常更换统兵将领,以防止军队中出现个人势力,战争时战区司令皆由文官或太监担任,而且改变战略必须经过皇帝同意,对宋朝战力有负面影响。宋朝的建国兵力部署“守内虚外”,但在熙宁年后首都驻军减少。
宋朝实行自愿性的募兵制 并且将灾年招募流民、饥民当兵,作为一项传统的国策,有社会福利性质,起到稳定政权作用。军队分为四种,即禁军、厢军、乡兵、藩兵。禁军是中央军,也是宋朝军队的主力。厢军是各州的镇兵,由地方长官控制。乡兵则是按机关抽调的壮丁。藩兵是防守在边境的非汉民族军队 。
北宋中期以后对辽、西夏等国的战争,使得军事费用增加,对统兵将帅限制太多“权任轻而法制密” ,将不专兵,动相牵掣,“元戎不知其将校之能否,将校不知三军之勇怯,各不相管辖,以谦让自任。” 和军纪不明使宋军严重缺乏训练,终日“游戏于廛市间,以鬻巧诱画为业,衣服举措不类军兵” “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 。张演评说:“宋朝之待武臣也,厚其禄而薄其礼。” 王夫之指出:“宋所忌者,宣力之武臣耳,非偷生邀宠之文士也。” 南宋军队的主力为屯驻大兵以及三衙。屯驻大兵战斗力较强,多属私人召募部队,如岳家军,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之说。这时朝廷控制军队的能力已经弱化,枢密院的权责也逐渐缩小。绍兴十一年,韩世忠﹑岳飞等将领的兵权相继被削减 。
宋代军事技术的巨大进步,宋朝以前仍
处于冷兵器时代,从宋朝开始火器登上战争舞台,使用霹雳炮、震天雷、引火毬、铁火炮、火箭、火毬、火枪、火炮等火器,逐步进入冷兵器和火器并用时代。水战装具的发展,舟师仍在江河、濒海地区发展,南宋时还尚有车船。投石机方面有车行炮、单梢炮、七梢炮与旋风炮等 。
在兵种结构上,步兵为主要兵种,并配有少量骑兵,车兵则逐步消失。没有北方良好牧地提供足够战马的问题终宋一代始终困扰著宋国军备(尤其在主要敌国辽、金皆有优势骑兵的情况下特别严重),并成为两宋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城防设施发展出城制、弩台、敌楼等设施。其中以山城防御体制最具有名,南宋守将余玠于四川防御蒙军,为了巩固渝川地区,他采用“守点不守线,连点而成线”的方针,修筑钓鱼城(重庆合川区东)、大获(四川苍溪南)、青居(四川南充南)、云顶(四川金堂南)、神臂(四川合江西北)、天生(重庆万州区西)等十余城,形成一个防御网,成功抵御蒙军攻击 。
经济
宋朝的经济繁荣程度可谓前所未有,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易发达,和南太平洋、中东、非洲、欧洲等地区50多个国家通商。 宋代对南方大规模的开发,促成经济中心南移。
赋役
宋代的农材赋役制度,大致延续唐末的两税法,但增加了丁税,而差役则甚为繁重造成人民负担,因此王安石变法时有免役法的推行。关于岁入1.6亿贯实为铜钱、米麦、白银、布棉、丝绢、草料等不同物产单位的合加总数 ,宋代财政最高收入为六千余万贯 ,商税占财政总收入约70%。
农业
宋代大兴水利,大面积开荒,又注重农具改进,农业发展迅速。 许多新形田地在宋朝出现,例如梯田(在山区出现)、淤田(利用河水冲刷形成的淤泥所利用的田地)、沙田(海边的沙淤地)、架田(在湖上做木排,上面铺泥成地)等。这大幅增加了宋朝的耕地面积。 至道二年(996年),全国耕地面积为三百一十二万五千两百余顷,到天禧五年(1021年)增加到五百二十四万七千五百余顷。
各种新的农具在宋朝出现,代替牛耕的踏犁,用于插秧的鞅马。新工具的出现也让农作物产量大幅成长。一般农田每年可亩收一石,江浙地区一年可达到二至三石。北宋时宋真宗从占城引进耐旱、早熟的稻种,分给江淮两浙,就是后来南方的早稻尖米,又叫占城米、黄籼米。
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农业发展迅速。一些北方农作物粟、麦、黍、豆来到南方。棉花盛行种植于闽、广地区。茶叶遍及今苏、浙、皖、闽、赣、鄂、渝、湘、川等地。种桑养蚕和麻的地区也在增加。南宋时太湖地区稻米产量居全国之首,“苏常熟,天下足”之称。甘蔗种植遍布苏、浙、闽、广、等省, 糖已经成广泛使用的食品,出现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制糖术的专著:王灼著《糖霜谱》。
手工业
宋朝哥窑——米色釉贯耳瓶北宋的主要矿产包括金、银、铜、
铁、铅、锡、煤等。北宋时期金属矿藏达到两百七十余处,较唐朝增加一百余处。仁宗时期,每年得金一万五千多两、银廿一万九千多两、铜五百多万斤、铁七百廿四万斤,铅九万多斤、锡卅三万斤。
宋朝官窑、民窑遍布全国。时有河北曲阳定窑、河南汝州汝窑、禹州的钧窑、开封官窑、浙江龙泉哥弟窑、江西景德镇景德窑、福建建阳建窑等七大名 瓷窑,和分布在各地的许多大小瓷窑,所产宋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如日本、高丽、南洋、印度、中西亚等地区。其中钧瓷以神奇的窑变特色和每年36件的稀有产量而位居宋瓷之冠。北宋的瓷器,不论在产量还是制作技术上,比前代都有很大提高。当时,烧造瓷器的窑户,遍布全国各地,所造瓷器各具特色。
官窑(河南开封)、钧窑(河南禹州)、汝窑(河南汝州)、
定窑(河北曲阳)和哥窑(浙江龙泉),是北宋五大名窑。官窑的产品,土脉细润,体薄色青,略带粉红,浓淡不一;钧窑土脉细,釉具五色,有兔丝纹;汝窑则胭脂、朱砂兼备,色釉莹澈;定窑以白瓷著称,并能制红瓷,其产品十分精美;哥窑盛产青瓷,产品被誉为“千峰翠色”。真宗景德年间,在江西新平设官窑,所造进贡瓷器的器底书“景德年制”四字,这就是后来驰名中外的景德镇瓷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