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上电子设备使用禁令”解除,专家表示空中上网“不差技术只差钱”
一句“请关闭手机”的提醒将成为过去式?看到窗外迷人的云彩可以捕捉美好瞬间?发发朋友圈的日常就要搬到飞机上了?
近日,一则消息或许让不少“自拍达人”欢欣雀跃——9月18日,在中国民航局9月新闻发布会上,民航局飞标司副司长朱涛透露,日前,《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第五次修订发布,将于2017年10月起实施。而此次修订放宽了对于手机等机上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管理规定,允许航空公司为主体对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影响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和使用政策。
这意味着,大家所耳熟能详的飞机全程禁用手机的民航规定将成为历史。而随着规则的修改,不少旅客都疑惑道——是不是以后就可以在飞机上愉快地用手机了?然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却没那么简单。民航专家认为,参考国外航空管理部门的规定,可以使用手机并不代表着随时随地随意使用。
为啥禁了这么多年?
手机信号曾与
民航通信频率重叠
“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的法规,请各位乘客关闭所有电子设备的电源,移动通讯设备包括含有飞行模式的手机全程禁止使用。”这是很多经常出差的旅客再熟悉不过的一句机上安全提示。
这种提醒,与《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此前的规定有关。该规则在民航业内俗称 “CCAR—121部”——自1999年颁布实施以来,一共进行过4次修订。但在此之前,有关“移动通信设备在飞行过程中禁止使用”的规定从来没有进行过修改。
不过,中国并不是第一个有此规定的国家。早在1958年,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发现,频率调制的无线接收机能对飞机的导航系统造成干扰,因此美国联邦航空局禁止飞机上使用助听器、电子词典等电子产品。随后手机产品兴起,也相应地被禁止开机使用。而在1991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认为飞机乘客使用手机会对地面基站系统产生影响,也出台了相关使用禁令。
对此,通信业分析师项立刚表示,无线电频段资源有限,占用同一频段,会产生干扰。在飞机飞行过程中,机组与塔台的通讯十分重要,在上世纪90年代,手机信号是2G,其工作频率是800MHz和900MHz,与民航系统通信设备的频段有重叠,出于防止干扰、保证安全的角度考虑,欧美国家在当时率先作出禁用规定。我国民航采用最严格的安全规定,在飞机飞行过程中一直规定禁用移动通讯设备。
现在究竟会不会干扰?
所处频段跟民航通讯系统不再交叉
民航业内专家林智杰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和飞机制造水平的提升,美国在安全论证后于2013年取消机上使用手机禁令,但必须开启飞行模式,新加坡、澳大利亚、巴西等国也陆续放开,这是我国逐步解除相关“禁令”呼声渐起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目前对于飞机上使用移动通信设备,是否真的会对民用客机通航系统造成干扰,仍有一定争议。
不少业内专家也向记者表示,日常使用的普通电子设备,其所能产生的电磁干扰,在电磁兼容所能允许的限值之内;随着抗干扰技术的发展,飞机上的电子设备抗扰能力也进一步提高,所以并不会互相干扰;另外有观点认为,目前已经普及使用的手机移动信号3G、4G信号,其所使用的频段已和机上通讯设备工作频段不同,因此不会互为干扰。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运营商技术人员向记者解析称,造成无线电干扰的因素非常复杂,目前并没有哪一起航空事故可以被判定是由于无线电干扰所造成;再者,即使是在飞行过程中出现无线电干扰的情况,在事后也很难再次模拟确认。在飞行中,对通信设备使用严加规定,是为了最大限度保证安全。不过随着3G、4G的广泛使用,手机信号所处频段跟民航通讯系统不再交叉,而民航通讯系统换代升级也使得其抗干扰性变强,所以放宽飞行过程中的使用限制是目前全球主流趋势。
此外,据新华社报道,有民航通信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航空公司必须对飞机进行T-PED(带发射功能的便携式电子设备)测试,验证飞机的导航和通信系统不受T-PED影响。虽然国外已有成熟的测试规范,但毕竟不同的国家通信制式有差异,因此必须结合我国国情进行修正。
可以愉快发朋友圈了?
手机基站覆盖不了万米高空
此次规则修订,将是能否使用手机的决定权交给各个航空公司,是不是意味着以后可以在飞机上愉快刷朋友圈了?答案可能令不少人失望。
通信行业专家王立新向记者表示,首先,每个航空公司的飞机新旧程度不同,其通讯系统能力也不同,从安全角度考虑,每个航空公司对此反映可能不一。其次,平常手机通话、上网都要基于地面基站的支持,在万米高空上,手机并不在地面基站服务覆盖之内,会没信号。
“虽然现在有微型基站可能可以带上飞机,但是它与地面的联络只能通过卫星通路来达成,其服务支持能力仍存疑。”运营商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像地面演唱会那种大型活动,我们都常常要增加应急通信车来保障通信,在万米高空那样的特殊环境,即使使用手机,信号保障也有较大挑战。”
记者亦注意到,目前国外对机上通信移动设备的管制,多是遵循起飞降落过程开启飞行模式,高空巡航阶段可以打开日常模式的做法,所以,虽然各大航空公司还没明确作出回应,但他们也很可能遵循这一做法,这也就意味着,手机的使用仍然不可随意。
机载WiFi春天来了?
网速存疑,价格不菲
早在2014年,东方航空就开通了国内首个商用WiFi航班。不过,由于此前电子设备一直受十分严格的使用管制,不少人对此机载WiFi并未留意。而随着使用移动通讯设备规则的改变,基站WiFi似乎将“站到舞台中央”。
在当前技术条件下,乘客在高空难以获得通信基站较好的服务支持,打开手机后或将更多地选择使用机载WiFi。目前,国内部分先进的双通道民航客机可提供机载WiFi。
与陆地WiFi主要通过宽带转WiFi、4G转WiFi两种模式不同,机载WiFi主要采用卫星连接的方案。记者在广州至北京的航班上体验发现,机载WiFi与陆地WiFi体验也有较大差别,容易出现连不上的情况,而网速也无法跟陆地上相比。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机载WiFi通过卫星与地面实现通讯,信号要先传到卫星,再从卫星到地面,卫星带宽是有限的,不可能像陆地那样的快速。
而记者从部分机载WiFi服务提供商处了解到,现在很多新机型出厂就具备WiFi功能,传统机型改装的费用实际通常在三四百万元之间,价格不菲。
有数据显示,2016年民航在册客运飞机2950架,为实现空中WiFi业务,需要对现有飞机或新进口飞机进行改装,安置天线与发射器,设备改造费用约70万美金/架(450万人民币/架),飞机制造商会根据实际情况给一定优惠。整个飞机改装市场约1328亿元,年增长率10%。
一面是不菲的服务提供价格,一面则是尚未清晰的收费方式。目前,国内机载WiFi处于免费阶段,而在国外,WiFi收费模式主要有按航段、流量、使用时间、设备数量和内容点播以及24小时共享模式收费,也有包年和包月的计费方式,价格十分昂贵。据美国空中WiFi供应商公布的数据,传输数据到飞机上,每传输1M数据的成本大约是20美分,传输1G数据的成本大约是200美元。
正是因为这样,有的业内专家则认为机载WiFi未必能承载那么多期待。“可以借助正在制定标准的5G移动通信系统,直接实现航路上空信号的全覆盖,从而实现飞机到地面的宽带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