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纹伊蚊、埃及伊蚊是主要元凶
省疾控中心首席专家、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何剑峰认为,今年之所以疫情发展如此迅猛,从小的方面说,是因为市民还未充分意识到疫情的严峻性,“灭蚊大家都知道,但是都要求别人做”。为什么在防控登革热中,灭蚊如此重要?这得从蚊媒传染病讲起。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副院长陈晓光从事蚊虫叮咬引发的热带病研究已数十年。按照不同的族谱、家系,科学家迄今已发现3300种不同种类、亚种类的蚊子。在广东、广州地区经常出没和传播疾病的,主要是按蚊、库蚊和伊蚊三大类。这种携带刺吸式口器的昆虫,是许多蚊媒传染病的肇事元凶。各种蚊子在传播疾病上有不同分工:比如按蚊传播疟疾,伊蚊传播登革热,其中的白纹伊蚊、埃及伊蚊,都是传播登革热的主要元凶。
近年来,由蚊子传播的传统疾病,如疟疾、乙脑、丝虫病等都得到较好控制,但登革热、基孔肯亚热、细尼罗热仍不断冒头,登革热在东南亚、南美地区长期高发的状态一直没得到很好控制。2012年,西尼罗热曾造成美国数千人感染、上百人死亡,幸亏传播西尼罗热的元凶、库蚊的一个亚种在广东乃至我国并非优势蚊种,才没有越过太平洋将这一蚊媒疾病传播过来。
陈晓光所在的团队2010年前曾对我国的登革热传播情况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最终将研究报告发表在顶尖的美国热带医学与卫生学杂志上。结果显示,目前登革热的四种病毒分型在我国都有发现,而且这种流行逐渐向北扩散。
陈晓光介绍,人蚊之战从未停歇,从古时的烟熏火燎,蚊帐隔绝到现代的杀虫水、驱蚊露,继而到现代科学利用光、声、电、化学、生物武器来对付小小的六脚昆虫。“无论采用何种方式灭蚊、驱蚊,对于居家而言,从蚊虫生长必不可少的水源下手,控制好活动距离数百米的积水才是关键所在。蚊子从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中,只有成虫阶段脱离了水,切断其生存的水源,至少在蚊虫发育的三个阶段都可将其扼杀。”
化学武器:避蚊胺开始“力不从心”
化学防蚊法是目前最为普遍和有效方式。驱蚊水的有效成分主要为避蚊胺或驱蚊酯。其中避蚊胺(D E E T )是国内外公认最安全、最为有效的蚊虫驱避剂。驱蚊水实际上并不驱蚊,它可以干扰蚊子触角的感觉器官对人体表面挥发物的感应,让蚊子晕头转向,从而使人避开蚊虫的叮咬。
然而,避蚊胺在为人类提供驱蚊服务50余年后,也开始有些“力不从心”。最初在驱蚊水里添加5%的避蚊胺,驱蚊时间可以长达三四个小时,而现在即使避蚊胺含量达到8%,过了一小时,蚊子又变得头脑清醒,精准“觅食”。
基因武器:让蚊子得病或飞不起来
人感染病毒会得病,蚊子感染病毒也会得病。自然界中有一些病毒如蚊浓核病毒只感染蚊子不感染人,因此可用来开发环保的生物杀虫剂。但自然界的蚊浓核病毒的致病能力比较低,蚊子往往完成了生长发育、孕育后代后方才病故,这类毒杀工作效果显然很是一般。感染了蚊浓核病毒,往往只有10%左右的蚊子在幼虫阶段死亡,其余漏网之蚊继续为祸人间。
专家们通过实验室技术,在浓核病毒中插入蝎毒基因,使基因进行重组表达。加入蝎毒基因后,蚊子的幼虫感染病毒死亡率达80%,加快了病毒的“毒发”时间,提高了蚊虫死亡率。“我们已在实验室对重组蚊浓核病毒的杀蚊效果进行了测试,结果非常理想。”
专家们为了歼灭蚊子,将蚊子全身上下研究了个遍。美国已经有专家找到了决定蚊子翅膀发育的基因,他们通过干预基因使幼虫翅膀发育不良,无法起飞。去年已经在南美的小岛上释放了转基因蚊子,通过这批蚊子和岛上蚊子杂交,改变岛上蚊子的翅膀发育基因。实验结果可喜可贺,80%的蚊子幼虫因翅膀无法正常发育而夭亡,无异于针对蚊子投放了一个“大杀器”。
声波武器:看似高大上但效果不好
蚊子翅膀的震动频率也是实验室研究的重点。雄蚊子会不断发出求偶的声波,但已经受孕的雌蚊因为不想重复受孕,便会竭力躲避雄蚊。利用这个原理,不少科学家已经开始模拟雄蚊飞行时震动翅膀发出的声音频率来吓走雌蚊,达到驱蚊效果。
在一次国际会议中,陈晓光就发现一名美国专家腰上别着个“声波武器”。然而美国的驱蚊器在中国却显得很没面子,蚊子丝毫不受美国声波的影响,实际应用上效果不好。
终极武器:水源管理
只要一到蚊媒传染病发生时,卫生、疾控部门总是提醒市民清理积水。事实上,积水正是蚊子孕育的生命之源。
和许多低等生物一样,蚊子繁衍也离不开水,蚊子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这四个时期,其中前三个时期都生活在水里。蚊子对浅水和死水情有独钟,污浊的积水、污水盆中的水都是蚊子安居的乐园。若不常换水,花瓶里的水也会成为蚊子安乐窝。
因此如果要从源头上消灭蚊子,杜绝脏水、死水,改善卫生环境是最佳方法。应警惕房前屋后的积水,及时清理打扫卫生死角。对于家里种养的水生植物,则需重点照顾,要经常换水,不给蚊子留下在家庭里生存的空间。
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比较喜欢在日出后1小时和日落前1小时叮人吸血,其幼虫也容易孳生在花盘的积水中,因而老年群体在早晚锻炼、侍弄花草时,一定要注意防蚊、灭蚊。老年人一旦身体健康状况出现变化,应及时就医,因为重症登革热病例发生的群体,主要是高龄伴有慢阻肺、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患者。
出游提醒
国庆出游怎么防控
目前国庆节临近,会否因为人员频繁流动,导致登革热在全国大规模暴发的可能?对此,李德新表示,虽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但爆发的可能性不大,主要是登革热由蚊子叮咬传播,气温降低后,蚊子的活跃度下降,一般到10月底登革热的病例就会明显减少。
对于即将到来的国庆黄金周旅游旺季,广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传染病防控专家杨智聪直接建议广州市民回避到东南亚等登革热高发地区,对于来穗旅游人员则应充分做好防蚊工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所研究员李德新表示,一般来说,热带、亚热带地区都是登革热的高发区,比如东南亚地区,如日本、泰国、越南、新加坡、印尼等。出游前,要先了解当地的疫情情况或者该地区有什么流行病,包括了解旅游部门、检疫部门的旅游提醒,要做好预防措施后再前往。一般来说,在这个季节,较容易发生媒介传播类的疾病,比如脑炎、乙型脑炎等,因此首要是预防蚊虫叮咬。出血热与虫媒病毒研究专家杭长寿介绍,国庆期间如果前往广州、云南或东南亚等地区,都必须采取防蚊措施,比如穿长袖衣服、喷防蚊液,晚上住旅馆时要挂蚊帐等。一旦身体不适,出现腹泻、发热、头疼、关节痛等症状,要及时就医。就医时还应该主动向医生说明到过哪些地方,哪些地方是否有什么流行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