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微芯片”变身“电子人”你愿意吗?

renwen 提交于 周三, 2019/03/27 - 00:37
分类

植入“微芯片”变身“电子人”你愿意吗?

来源:广州日报 日期:2018-08-07

 

 

  挥一挥手就能打开大门、打个响指就能购买食物……这不是科幻电影,它真的实现了。前段时间,瑞典的一家科技公司通过微芯片植入技术,为员工提供变身“电子人”的机会。可是转念一想,被植入芯片的人类,在未来会成为科技的傀儡吗?

  科技改变“工作方式”:

  瑞典一公司给员工体内植入芯片

  你是否愿意让外物“入侵”自己的身体?是否能够接受那种“针刺”的感觉?

  身处科技时代,如果说到“被植入”,你会第一时间想到什么?《卫报》驻旧金山的资深科技记者Olivia Solon(奥利维亚·索隆)告诉你,在完成芯片植入以后,她觉得自己就像是一张“密钥卡”,不需要经过任何“接触”就能完成各种“任务”——比如说是上下班打卡,又或者是非接触式购物。

  不久前,位于斯德哥尔摩的创业中心启动了一个科技项目,在拇指和食指之间进行半无痛注射之后,将一颗米粒般大小微芯片植入员工体内。成为“电子人”的员工,可以利用这一微芯片来通关门禁、操作打印机,以及从小吃店购买食物和饮料。这是如何做到的呢?据开发人员解释,待注册以后,该无线射频识别(RFID)芯片就可以让员工们直接利用它来开门、登录电脑系统、购物结账。当然,完成上述那些“任务”的前提,是那些系统使用了恰当的软件,而且部署了非接触式芯片阅读器。

  植入非溶性芯片的方式,很容易让我们想起那些植入到狗的颈背和猫的脖子的芯片。难道真的有人会愿意携带“植入物”,变身成“电子人”吗?据国外报道显示,这一微芯片植入项目目前十分受欢迎。创业中心有近100多家公司和2000名员工,如今已有150多人参与了这个项目。此外,截至报道为止,该公司总部的80名员工当中,已有50余人自愿报名。

  这个新闻一出,随即便引起了人们的热烈讨论。技术将使许多事情成为可能,但技术的使用却往往不那么简单。

  专家声音

  任何智能设备都存在“数据入侵”风险

  微芯片植入技术最令人期待的地方,是可以通过微创手术,将自己的手变成一张免接触智能卡。通过向多种设备注册这个标签,就能直接触发特定功能。比如说,将自己的联系信息发送到朋友的手机上。

  当然,和大多数新技术一样,植入式芯片技术也引发了外界对安全和隐私的担忧。大多数人不愿意接受植入主要还是担心隐私泄露。比如说,老板会不会在雇员没有同意、甚至并不知情的情况下,追踪他们去洗手间或午休的时长呢?

  就此话题,记者采访了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专业黄翰教授。“任何一个技术都可以被坏人所利用,不只是植入式芯片或可穿戴智能设备,任何技术都有这个问题。”黄翰教授表示,与植入式芯片相比,可穿戴设备是处于身体之外的,而且需要穿戴以及主动操作;植入式芯片则更多是固定的、被动的,能够成为身体的“一部分”。所以植入式芯片在数据存储安全上更占有优势。

  对于安全性能,我们可以尝试这样理解,植入式芯片只不过是射频识别阅读器芯片,而非GPS追踪设备。换句话说,它是被动型设备,只有在收到数据索取请求时才会提供数据。但植入式芯片的不足之处是,由于设备存在于身体之内,因此在进行数据交互时存在局限性。“所以针对数据交互传输过程中的保密,是植入式芯片的劣势。”

  “从数据入侵的角度,与所有可穿戴设备、智能设备等技术一样,都存在着安全的隐患。”黄翰教授举例,比方说,熟悉芯片的数据交互接口和加密方式的人,可以通过无线通讯读取芯片中的信息,甚至修改芯片中的信息。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植入式芯片“数据入侵”的风险是一样存在的。“但我相信随着技术的提升,这些安全隐患一定有方法去解决与遏制。”他说道。

  人机交互“技术”仍是一个工具

  自从人工智能技术“诞生”以来,都是在向机器“传输”人类的智慧,如今情况却有可能发生“逆转”。去年年底,在华盛顿举行的神经科学学会上,披露了一项医学最新突破,由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资助的研究团队设计出一种由AI(人工智能)控制的大脑芯片,这种芯片发送的电脉冲能控制人类的情绪和行为。

  虽然这种刺激大脑的芯片植入科技,到目前为止,还处于为精神类疾病治疗的初级阶段,但研究者表示,大脑植入芯片实验的数据,对研究有非常大的帮助。或许在未来,就能开发出仅通过刺激颅骨,就实现大脑刺激的非侵入式治疗方式。

  如果说以前乃至现在,我们通常是通过一个人的行为和面部表情,来感知对方情绪。那么在未来,这种大脑植入AI芯片的新技术,或许能让你更准确地掌握他人情绪。于是我们很好奇,在未来,人类和AI彼此间的“存在形式”有可能发生变化吗?人类与AI之间,是否会以一种彼此“植入”,或者说“嵌入”的方式,和平共处呢?

  “AI 的行业前景特别好,前提在于AI的本质,是人类发明用来最大限度协助人类的工作的工具,人工智能最终改变的是人与科技交互的方式,无论通过文字、图像或者语言,甚至感官。”黄翰教授告诉记者,在这个交互过程中,人始终扮演着最核心和最重要的角色。所以他认为,人与AI的相处模式,一定是往和平健康的方向发展的。

  “当然,植入嵌入这些比较新型的方式,只是一种新的通讯与存储载,更多的是一种主体与客体更为方便的交互方法,这个交互中,技术的角色仍是一个工具。”他补充道。

  延伸阅读

  芯片植入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生活场景

  各个科学领域,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认知科学、信息技术和机器人技术的融合,将会对未来的植入式芯片产生巨大的影响。而植入技术的应用领域,也将可能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譬如,“植入”这个词在医学界已经被广泛使用,并且都是以拯救生命、修补残疾为前提的,比如心脏起搏器、脑神经刺激器以及人工耳蜗等。这些成熟的医疗技术,现在都已经在生活中得以普遍应用。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植入设备与植入技术不仅仅可以应用在医疗方面,也可以应用在个人的身份认证、安保、个人信息管理等方面,除了将植入式设备应用到人自身,例如可以用于找寻失踪人口、打击拐卖人口以及跟踪特殊目标人物,如精神病患者或者重要犯人等。”关于未来植入设备和植入技术的应用领域的拓展,黄翰教授表示,这个技术也可以植入到宠物动物中,更好地进行宠物动物等的安全管理、健康管理以及科学研究等。

  或许微芯片植入技术就目前来说并不算炫酷,但未来却有望应用于更多的场景当中。“和多数新型科技一样,微芯片植入科技仍有着安全和隐私的争议,虽然以生理角度来说十分安全,但芯片纪录的数据可以轻易披露出勤和买东西的习惯。而且,和手机及卡片不同的是,员工无法轻易摆脱它。”黄翰教授说,“但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将来一定会有更完善、更安全的科技和解决方案,我们应该辩证地去看新型科技的发展,而不是一味否定,又或者全部肯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