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手套,能“听见”声音
来源:广州日报 日期:2017-08-22
这款手套曾获“英特尔杯”创新赛一等奖。
手套正面。
听不到声音?手套振动让你感知危险、告诉你门铃响了、提醒你有人在叫你……
你见过一副手套上布满电线、电路板和传感器吗?它可以将声音转变成振动,以此提醒听障人士不同的信息,当汽车鸣笛响起,手套五指全振提醒危险;甚至还能把歌曲的旋律化为节奏的振动,让听障人士“触摸”歌声。
发明这款手套的是一位游戏设计师,在她眼中,智能穿戴关注的并不仅仅是解决沟通、出行等残障人士最基本的需求,他们更需要心灵和情感的慰藉。现阶段囿于受众少、价格高等因素,面向残障人士的智能穿戴未来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设计灵感
来自一场车祸
王璐是名游戏交互设计师,工作中她独当一面,而在私下她常常开启“极客”模式捣腾出各种设计。
2014年底还在读研的王璐,正在江苏无锡街头做一个调研。当时她琢磨着设计一款智能产品,导师给她的意见是要针对老年人群体。
目睹了街头的一场突发车祸后,王璐瞬间改变了设计的初衷。
“当时车铃声很刺耳,一个阿姨被自行车给撞倒了。”王璐急忙上前查看。周围人问阿姨的伤势,她咿咿呀呀地叫着,但没人能听懂她说什么。肇事者看到这幅场景,吆喝了几句就扬长而去。
王璐当时猜测,受伤的阿姨是听障人士,为了能了解阿姨的伤势,王璐用手机打字和阿姨交流,不过面对阿姨敲出来的支离破碎的句子,王璐只能去猜。
在之后的调研中王璐发现,听障人士因为听力缺陷,他们的语言系统十分紊乱,文字交流也会遇到障碍。
看着阿姨之前被撞缝了二十多针的伤疤及腿上的淤青,王璐意识到听障人士比普通人的知觉更迟钝,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这个痛点真的很痛。”出于设计师的敏感,王璐寻思着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并开始了为期一年的调研。
听障人士有安全需求更要情感慰藉
萌发了设计的念头后,王璐需要更清晰地知道用户的需求,但听障人士是怎样一个群体她并不了解。
带着疑问,王璐花了一年时间走进了无锡当地的残疾人联合会、无锡聋哑人学校、听障人士工厂。“刚开始他们还以为我是骗钱的。”王璐笑着说,随着接触的增多,听障工人开始乐意和她聊天。王璐观察发现,工人之间平时交流多靠手语,和正常人交流则靠纸上写字。
身为设计师,王璐深谙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听障人士也同样有不同层次的需求。王璐说,听障人士在底层的安全需求上,比普通人更强烈。
在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有听力障碍的孩子们戴着耳机,放大音量感受音乐的律动。元平学校学生处主任万勇说,这些孩子还有一些残余的听力,他们和正常的孩子一样也有心情的起伏,也需要从音乐当中寻求刺激和回响。
当王璐问工人们平时喜欢什么,有人写下“听音乐”三个字。这让她有些吃惊,原来他们把耳机调到最大声,用声音震动耳膜去感知节奏。这个场景给了王璐很大的触动,她将设计要解决的“痛点”归结为两类:“安全的刚需”和“情感的慰藉”。听障人士“听音乐”给了她启发:用触觉。
不同声音
不同振动
准备用触觉解决问题,王璐后来查找文献还发现,手指是人感知触觉最灵敏的部位。一个想法浮上心头:可不可以做一个将声音转化为震动的智能手套?
说做就做,学电气工程的王璐,对焊接电路、调解电压手到擒来。草图方案分析、功能结构设计、指间反馈设计、震动反馈设计,到硬件市场淘零件,她咨询专家并向同学求助,一个个难题在她的坚持下不断被攻克。2016年,手套基本成型,王璐形象地叫它“触摸声音的智能手套”。
王璐说,通过手套上的音频传感器,手套可以感知不同的声音再转化为不同的振动提醒模式。它可以识别大于一定频段的声音,比如汽车鸣笛声、火警鸣笛等等,手套会五指全震动,让听障人士及时感知危险。此外,特定的场景声音比如录上自己的门铃声和自己的名字,一旦听到门铃声,手套食指部位中强度振动;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拇指低强度振动。王璐曾随机让几位听障人士试用过手套,在纸上写下叫名字和门铃等不同声音下的振动模式,让听障人士简单了解后,再实际试用,听障人士都能够得到准确的反馈。
手套更酷炫的功能当属“听音乐”了,它可以把音乐节奏转化成不同幅度的振动,让听障人士也可以在闲余时光“听听小曲儿”。
残障人士
智能穿戴亟待发展
对普通人来说,智能穿戴可能是一个“玩具”,给自己的生活锦上添花,但对残障人士来说,却是五感的延伸。
深圳市残联综合服务中心康复辅具部的吕女士表示,在针对残障人士的辅具创新上,深圳走在了全国前列,智能穿戴是相关产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已经研制出帮助下肢瘫痪人士行走的机器人,还有操作电脑的眼控仪已经市场化。不过总的来看,供残障人士使用的智能穿戴设备还不是很多。”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处主任万勇建议,在设计研发产品时,能多在残障人士中调研,设计功能实在的产品。
“至2015年,我国有3600万聋哑人。”王璐认为,智能穿戴可以更好地改善残障人士的生活,“主要还是靠推广和技术支持,让更多的厂商和设计师参与进来,设计师低成本设计,残障人士低成本获得”。
离量产还有距离
这款智能手套曾获“英特尔杯”创新大赛一等奖,但王璐认为,目前智能手套还是一款概念性产品,技术上有一些难题还未能完美解决。“手套的抗噪能力还不是很好,容易将鸣笛声和其他大的环境音混杂在一起,影响分辨的准确度,离最终量产还有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