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海底养珊瑚”珊瑚养殖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
来源:南方日报 日期:2018-02-05
珊瑚养殖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专家表示珊瑚养殖也需量身定制方案
“这个缸已两年多了,里边的珊瑚长势不错,人工繁育珊瑚看似简单,但要让它们健康成长有太多细节需要科学、精确地把握,比如水的温度、光照强度、水流的动力、空间结构及珊瑚的品性等。”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黄晖的办公室门口放着一个珊瑚缸,里面形状各异的珊瑚在灯光的照耀下显得五彩斑斓。说到培养珊瑚的过程,她滔滔不绝,谈起当下的珊瑚养殖热潮,她提出需要科学理性对待。
珊瑚礁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种类最丰富、生产力最高的典型生态系统之一,被誉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广东海洋大学专家介绍,这个复杂且敏感的生态系统已在地球上存活了数十亿年的时间,占海洋面积不足0.25%却养活了30%的海洋渔业资源。
然而,美国和法国研究人员的研究表明,过度捕捞、富营养化污染等因素导致全球珊瑚礁数量不断下降,而气候变化进一步加剧了这些问题。
因此,如何努力确保这些独特的生态系统继续生存下去成了社会各界共同面对的一个课题,黄晖团队也是其中之一,她正带领团队在中国南海建立大范围的珊瑚底播试验区和示范区……
黄晖的团队之外,在广东还有多个团队在从事着珊瑚养殖和保育的工作。人工养殖珊瑚对海洋资源海洋环境修复意义如何?珊瑚该如何科学养殖?人工养殖珊瑚的难点在哪里?影响珊瑚养殖的因素有哪些……记者采访了多位从事珊瑚养殖和保育的工作从业人来解答这些问题。
1 海底雨林
珊瑚礁“定居”可保礁护岛
“海底的珊瑚就好比陆地上的森林。一个岛礁周围如果没有珊瑚礁,就像一个山头没有树林,会出现水土流失,受到海水侵蚀、风暴潮、台风等影响。”
中国海洋大学傅秀梅等专家的研究表明,中国珊瑚礁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海诸岛海域和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近岸海域。
广东沿岸拥有丰富的珊瑚礁资源,南起徐闻珊瑚礁保护区,北至南澳南鹏列岛,特别是徐闻珊瑚礁保护区、深圳东部、珠海万山群岛和惠州大亚湾保护区,拥有大面积的珊瑚群落分布。
黄晖所在的团队把中国所有的珊瑚礁都调查过,甚至是多次调查,修正和记录了很多新的种类。他们统计出,中国有近300种珊瑚。
相关资料显示,徐闻珊瑚礁拥有珊瑚种类共3目19科82种,其中54种石珊瑚全部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大亚湾水产资源保护区拥有珊瑚种类共29种,深圳市大鹏半岛珊瑚种类共68种。
“海底的珊瑚就好比陆地上的森林。一个岛礁周围如果没有珊瑚礁,就像一个山头没有树林,会出现水土流失,受到海水侵蚀、风暴潮、台风等影响。”多位从事珊瑚养殖的工作者均用了这样一个通俗易懂的说法来强调珊瑚的作用。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海洋生物门类都有代表在珊瑚礁“定居”。更加证明了珊瑚礁具有“保礁护岛”的重要作用。
傅秀梅等人指出,中国珊瑚礁具有造礁与消波护岸、维持珊瑚礁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提供生物资源和材料、生物地球化学与科学研究、文化教育与生态旅游等多种生态功能与价值。
2 潜在压力
人类活动影响脆弱珊瑚
珊瑚虫的生存条件十分苛刻,水温不能太高或太低,最适宜的温度在23℃至27℃之间。另外,水压也不能太大,水的盐度要适中、稳定,还要有一个清洁的环境。
珊瑚礁对于海洋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遗憾的是,广东沿岸珊瑚礁生态系统较脆弱,珊瑚礁区面临较大的环境压力。
由省海洋与渔业厅统筹、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相关人员为主力的“广东珊瑚礁普查团队”通过对近年来普查数据的分析发现,近年来,广东沿岸珊瑚礁区活造礁石珊瑚覆盖率保持较稳定,没有出现大面积白化与死亡现象,没有大规模的珊瑚病害与敌害生物出现,但礁区海水悬浮物浓度较高,透光率低,能见度差,沉积物覆盖珊瑚,造礁珊瑚群落结构发生变化。
2017广东珊瑚礁普查活动于近日结束。普查结果显示,大亚湾、深圳东部海域和珠海庙湾等地共21个站位的活造礁石珊瑚(其平均覆盖率是显示珊瑚礁健康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平均覆盖率为36%,与2016年相比保持稳定,“如果把时间轴拉长,活造礁石珊瑚平均覆盖率跟十年前相比还是下降了。”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珊瑚保育中心主任、广东珊瑚礁普查项目负责人廖宝林说。
对于影响珊瑚变化的原因,黄晖认为,一般而言,气候异常和人类活动均是危害珊瑚礁的致命因素,而在我国,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压力要远大于全球气候变化影响。
珊瑚礁的主体由腔肠动物珊瑚虫组成,其生存条件十分苛刻,水温不能太高或太低,最适宜的温度在23℃至27℃之间。另外,水压也不能太大,水的盐度要适中、稳定,还要有一个清洁的环境。
珊瑚虫与共生的虫黄藻相互依存,珊瑚虫靠虫黄藻光合作用提供营养,珊瑚之所以有颜色也是因为虫黄藻的存在。如果环境不适,虫黄藻离开,珊瑚虫就变成白色,然后慢慢死亡。
3 人工繁育
广东“种”出10万平米珊瑚
2009年,黄晖开始带领团队尝试小面积繁殖和培育珊瑚。目前,已在南海成功养殖了约10万平方米珊瑚。
廖宝林从2012年开始便与其当时所在单位徐闻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起进行珊瑚人工培育。经过多年摸索,目前,他与自己的团队一起,在深圳大澳湾、大鹿湾等地养殖了13700株珊瑚苗,“都是作为苗种,一株一年可分10株出来,未来五年,将会有珊瑚苗50万株以上。”廖宝林展望道。
2014年,深圳市大鹏新区也开始了人工养殖珊瑚的尝试。截至2017年底,由大鹏新区经济服务局支持,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在大鹏半岛海域共投放了63座人工生态礁盘,养殖人工珊瑚13700株。经回访,人工养殖成活率高于90%,周边海洋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物可见密度、多样性明显提升。
同样在深圳,从2016年6月起,在梅沙街道、盐田海洋生态环保服务中心等单位的支持下,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投放人工生态礁盘15座,养殖珊瑚3000株。
目前深圳大鹏已委托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根据大鹏半岛海域生态系统实际情况,科学培育养殖珊瑚,打造国内首个北缘珊瑚生态修复保护示范区。
4 因海制宜
专家量身定制繁育方案
“种”珊瑚是为了恢复生态环境,但是不能只凭一腔热血,“种”珊瑚需要考虑的因素特别多,一定要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去“种”珊瑚,否则“种”出来的结果可能是另外一种性质的破坏。”
随着更多的人加入“种”珊瑚行列,作为专门研究珊瑚修复的专家,黄晖心中产生了隐隐担忧,“在海底‘种’珊瑚就像在陆地上种树一样,树不能乱种,珊瑚也不能乱‘种’的,一定是要讲科学,讲生态学的。”
黄晖提出种树是为了青山绿水,同样,“种”珊瑚是为了恢复生态环境,但是不能只凭一腔热血,“‘种’珊瑚需要考虑的因素特别多,一定要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去‘种’珊瑚,否则‘种’出来的结果可能是另外一种性质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