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美食的地位,远高于味道出众的普通菜式。因此,看似普通、一成不变的节日美食,总是难以被取代。软糯的口感流露出温情,香气在唇齿间流窜,粽子这一传统节日食物,是端午前后最受人关注的焦点。和月饼一样,粽子年年在被创新,而其创新主要表现在馅料上,予人新鲜时尚感。不过,万变不离其宗,无论它的馅料如何多变,粽子所蕴含的传统味道不会改变。
内外兼修的传统滋味
传统咸香型粽子总还是离不开经典的几样食材:猪肉、蛋黄、豆沙,用冬叶包裹,清香消暑。市场上,对经典款情有独钟的消费者大有人在,因而对于商家而言,推出经典味道,是一步稳棋。潮皇食府新上市的“潮皇如意粽”,便是传统口味的代表。温和滋补的糯米,与瑶柱、虾米、猪肉、蛋黄、绿豆、豆沙等馅料互相融合渗透,口味馥郁清香。这种清香还有赖于粽叶,多年经验师傅精心甄选只在西江两岸出产、自然生长三年以上的老身冬叶作为粽叶,冬叶生长于山谷、溪涧之间,色绿、叶香、柔韧,并能起到较好的保鲜、清热解毒、清心降火的作用。
馅料丰富是传统粽子的特质之一,裹蒸粽是其中的佼佼者。除了糯米,还有脱皮的绿豆和猪肉,栗子和咸蛋黄等。中山的芦兜粽亦十分典型。当地人用芦兜叶包粽子早已成传统。旧时村民发现河边这种百合科野生植物叶长、味香,便尝试用来裹粽。据说,这种做法已历时百年,每逢端午节,家家户户、宾馆酒楼,总少不了这个长达30厘米圆筒粽的身影。
在外形上,它与普通粽子有着明显的不同,直径约12厘米,长30厘米,两头交错一字平口,呈圆筒状,一只粽一般两至三斤重。馅料更为丰富,除了洗净的糯米和绿豆外,还有烧腩肉、两颗以上的咸蛋黄,有的还添有少量的五香粉,色香味俱足。一般用圆水草绑扎后,在武火下煲至水滚放入芦兜粽,文火煮4个小时,间或加些开水,收火留浸于汤内4小时。有些人家还会在煮粽的水中放菖蒲以增加香味。而沙溪人偏好红豆,他们认为绿豆性凉,易破气,红豆性温,喜庆。
用来裹粽的芦兜具有清热解暑的功效。在裹粽之前,还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工序,去刺,再煮水去腥,放在院子中晒三天,五条扎成一卷备用。裹粽子之前,须浸水12小时以上,浸过后擦干,再浸再擦,重复3次,完工后即可。
潮汕地区,甜咸相伴的粽子,风味更是别具一格。对于正在广州打拼的80后小兵而言,咸甜粽是家乡亲切的味道,他的自营店果然鲜,卖的尽是潮汕特产,咸甜味的潮汕传统粽,经过他的精挑细选,馅料中满是丰富而充满戏剧化的味道。甜的部分是细腻的乌豆沙,而咸的馅料则是香菇、虾米、腊肠、莲子、蛋黄和猪肉混搭而成,和着一并入口,甘甜之余带有温润的咸香,很是奇妙。与动辄数十元的贵价粽相比,潮汕的双味粽走平价亲民路线,一颗不到10元,未等小兵入下一批货,他已经接到数十个订单,这种独特风味如此受欢迎,是他始料未及的。
新口味粽子大行其道
如果说传统口味的粽子早已拥有了市场口碑,那么近年来,新口味粽子越发具有占据市场的潜力。广州香格里拉大酒店最近一举推出九种口味不一的粽子:瑶柱鲍鱼裹蒸棕是高大上的代表,清新荷叶裹着晶莹的粽体;浓郁的海味鲜香与箬叶清香融合,是厨师力荐之作;姬松茸和牛粽,是尤为吸引眼球的创新派;由具杏仁香味的姬松茸搭配入口即化的和牛,是为集美味与时尚一身;采用五谷杂粮制成的秘制八宝粽、陈皮味豆沙粽及黑糯米鲜肉粽,入口甘香,益气健脾,滋补养颜;炸酱鲜肉粽的制作手法则别出心裁,厨师团队将夏宫秘制的美味炸酱浸润到传统鲜肉粽中,使浓郁酱香与上乘的糯米清香相得益彰,在传统口味中又增添了新意,粘、糯、滑的口感更为突出。
馅料的改革无非走两个方向,或健康,或时尚。日渐注重饮食健康的当下,用五谷杂粮做成的粽子成为引领潮流的代表。香港逸东轩推出的野米金华瑶柱蒜香粽,在糯米中拌入红野米,具有健脾、益胃之效。而朱古力果仁口味的碱水粽,选用的是美国原粒果仁,与圆形的朱古力配搭,吃起来犹如品尝朱古力蛋糕一样,口感软化绵密,令人愉悦。
一些西餐厅也推出特别口味的粽子,如广州1920德国餐厅新推出烟肉、芝士等口味的粽子,时尚新潮便是卖点之一。
地方风味粽独具一格
不同地方的粽子风味迥异。对于热爱腊肉和烟熏肉的湖南人而言,将腊肉放入粽子中是最自然不过的做法。让腊肉代替新鲜肥肉,带有烟熏味,油滋滋的味道让人感受到几分岁月的味道。与软糯的糯米搭配,爽脆的腊肉皮,混搭出层次分明的新鲜口味,肉感十足,咸香满溢。
相较之下,台湾卤肉粽和台湾卤肉饭一样,拥有其香甜的一面。将腌制过的卤肉藏入糯米之中,咬开粽子,里面渗透出浓郁的卤肉香气,别具个性。香菇、干板栗、干虾仁则是增添惊喜的搭配品,有它们的衬托,卤肉粽则变得更为矜贵而颇富内涵。
北京粽子同样是独具特色的地方美食。个头较大,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市场上供应的大多数也是糯米粽。而在农村中,仍然习惯吃大黄米粽。黏韧而清香,别具风味。北京粽子多以红枣、豆沙做馅,少数也采用果脯为馅,口味相对偏甜。北京的粽子大约可分为三种:一种是纯用糯米制成的白粽子,蒸熟以后蘸糖吃。另一种是小枣粽,馅心以小枣、果脯为主。第三种是豆沙粽,比较少见。华北地区另有一种以黄黍代糯米的粽子,馅料用的是红枣。蒸熟之后,只见黄澄澄的黏黍中嵌着红艳艳的枣儿,有人美其名曰“黄金裹玛瑙”。
东北的粽子一般有两种,白色的纯糯米粽或者是黄色的黄米粽。也有将二者掺在一起包的。粽子一出锅,浓浓的粽香扑鼻而来,再蘸上细白糖,吃起来香郁粘滑,非常享受。除了端午节吃粽子,在东北春节过年的时候,粽子也会被搬上餐桌,因为东北人管粽子叫“挣子”,寓意来年可以多挣钱。
对于老广而言,最常见的粽子是碱水粽,它由食用碱和糯米粉做成,因口感比较粘稠,里面一般不包裹其他食物,用刀切开沾白糖一起食,口味相对简单,对于不喜好吃油腻和相对比较甜的人来讲,碱水粽的清香是端午节最值得回味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