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锥编简介

renwenyishuadmin 提交于 周三, 2018/06/13 - 02:57
分类

《管锥编》是钱锺书先生于1960至1970年代写作的古文笔记体著作。全书约一百三十万字,论述范围由先秦迄于唐前,用文言文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写成。此书考论词章及义理,打通时间、空间、语言、文化和学科的壁障,其间多有新说创见。书中引述四千位著作家的上万种著作中的数万条书证,所论除了文学之外,还兼及几乎全部的社会科学、人文学科。本书1979年8月由中华书局出版一套四册。后钱锺书又出了一套《管锥编增订》增加改正原来的内容,共五册,均为中文繁体版本。2001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又发行了一套四册的版本。

“管锥”二字,出自《庄子·秋水》。在《韩诗外传》中有:“譬如以管窥天,以锥刺地——所窥者大,所见者小,所刺者巨,所中者少。” 书名来自钱锺书的笔名。钱锺书曾用笔名“中书君”。而唐韩愈曾经以“中书君”指代“笔”,在韩愈所著《毛颍传》、《新五代史·史弘肇传》中,“管城子”、“毛锥子”也用来指代“笔”。所以书名就是钱锺书笔记汇编的意思。钱锺书在《管锥编·序》说:“瞥观疏记,识小积多。学焉未能,老之已至!遂料简其较易理董者,锥指管窥,先成一辑。”

内容梗概

《管锥编》是钱锺书先生生前的一部笔记体的巨著。本书堪称“国学大典”,是钱锺书先生灌注大量心血而成的学术著作,是其主要学术代表作之一。

《管锥编》辑录《周易正义》27则、《毛诗正义》60则、《左传正义》67则、《史记会注考证》58则、《老子王弼注》19则、《列子张湛注》9则、《焦氏易林》31则、《楚辞洪兴祖补注》18则、《太平广记》215则、《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277则,共计781则,近130万字。书中旁征博引,引述四千位著作家的上万种著作中的数万条书证,对《周易》、《毛诗》、《左传》、《史记》、《太平广记》、《老子》、《列子》、《焦氏易林》、《楚辞》以及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等古代典籍进行了详尽而缜密的考证和诠释。其中以《太平广记》、《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二种耗力最巨,占全书近半篇幅 。

写作目的

(艾朗诺(Ronald Egan))先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美学和人文文化进行过多年深入的研究,他独立编成的《管锥编》英文选译本《Limited views:Essays On Ideas and Letters》1998年由美国哈佛大学亚洲中心出版。)

您个人觉得《管锥编》最吸引您的地方在哪里?

艾朗诺:我也是研究了好几年,才对钱先生的目的有了稍许了解。当然他的目的不止一种,是有多方面的,其一就是刚才提到的《管锥编》所继承的随笔传统。以前中国最有学问的随笔、札记是清代的考证派学者写的,我一直在想,钱先生写《管锥编》的时候针对的是谁?他在跟谁辩论?我觉得钱锺书就是在同清代学问最好的学者争论。那么争论什么呢?钱锺书很反对考证派把文学当作历史的观念,这种观念不承认文学有其独立性和独立价值。清代人研究杜甫,就必须考出来他今天写这首诗的生活背景,而受到他们影响的后世学者研究《红楼梦》,也就一定得先把曹雪芹的家世背景弄个一清二楚。《管锥编》的一个很重要的主题就是引用西方文学的例子,来证明清代学者对自己国家的文学传统的误会。我觉得这也许是他最基本的目的。

钱锺书的第二个目的是要指出不同的语言、审美原则或者思想中的相同趋向。我们当然对“人类普遍性”这样大而化之的概括都有警惕性,钱锺书自己就很警惕那种不同人文传统中的大作品的生拉硬拽的比较,然而在单个思想或主题的层面上,钱锺书便在不同领域和语言中如鱼得水,他用尽可能多的不同来源的材料来展现一个主题的多个方面。许多现代学者不满于传统批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弱点,而钱锺书却担心他们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管锥编》就是一棵棵“树木”,他关注这些树木的方式空前绝后,在跨越时间和语言的同时,也尽其所能做到不忽略任何可能的材料。

另外的目的可能跟“文化大革命”有关。《管锥编》是在“文化大革命”后期写成的,其中对于二十世纪的政治状况只字未提,这里也许有远离事端或者说明哲保身的动机,然而“文化大革命”对文化传统的破坏一定是他一直在思索的问题,他常常把古代中国的诗歌散文小说与古代西方的文学作品相并列,这就是要表示中国的文学传统与任何其他国家的文学传统一样丰富一样有价值,而不是什么封建毒草。当然他从来没有直接明言,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将之看成一种可能性 。

作品目录

中华书局版

管锥编 (第一册)

周易正义二七则

一 论易之三名 一字多意之同时合用

二 乾 体用之名

三 泰《泰》为人中之说

四 蛊 干蛊之解

五 观 神道设教

六 噬 噬嗑为相反相成之象

七 颐 口舌与口腹

八 大过 男女歧视不齐

九 睽 睽有三

一○ 损 互文相足

一一 姤 豕象食色

一二 革 息兼消长两义——革为反象以徵

一三 震 苏苏与簌簌

一四 艮 注疏亦用道家言——欲止于背

一五 渐 征夫不复与荡于不归

一六 归妹 比喻有两柄亦有多边

一七 击辞(一)无可名与多名

一八 击辞(二)天不与人同尤

一九 击辞(三)知几

二○ 击辞(四)洗心

二一 击辞(五)修辞兼言之例

二二 击辞(六)物同理同

二三 击辞(七)屈以求伸

二四 击辞(八) 物相杂成文

二五 击辞(九)祸福倚伏

二六 说卦(一)“前”“后”“往”“来”等字互训

二七 说卦(二)天地拟象

毛诗正义六○则

一 诗谱序 诗之一名三训

二 关睢(一)风之一名三训

三 关睢(二)声成文

四 关睢(三)声与诗

五 关睢(四)兴为触物以起

六 关睢(五)丫叉句法——辗转反侧解

七 卷耳 话分两头

八 桃夭 花笑

九 芣苢 乱离不乐有子

一○ 汝坟 匹与甘

一一 行露 修辞之反词质诘

一二 摽有梅 重章之循序前进

一三 野有死麇 吠龙

一四 柏舟 鉴可茹

一五 燕燕 送别情境——《诗》作诗读

一六 击鼓“契阔”诸义

一七 谷风 夫妇与兄弟

一八 旄丘 耳聋多笑

一九 泉水 舟车皆可言“驾”

二○ 北风“莫黑匪乌”之今谚

二一 静女 尔汝羣物

二二 桑中 诗作自述语气非即诗人自陈行事

二三 淇奥《正义》隐寓时事——诗文中景物不尽信而可徵——“君子”亦偶戏 谑

二四 硕人《诗〉《騒》写美人——“无使君劳”可两解

二五 氓 叙事曲折——“士”“女”钟情之异

二六 河广 诗文之词虚而非伪

二七 伯兮《伯兮》二章三章之遗意——心愁而致头痛

二八 木瓜 投赠与答报

二九 君子于役 暝色起愁

三○ 采葛 身疏则谗入

三一 叔于田 韩愈文来历

三二 女日鸡鸣 憎鸡叫旦

三三 有女同车 形容词之“情感价值”与“观感价值”——“都”犹“京样”

三四 狡童 含蓄与寄讬——《诗〉中言情之心理描绘

三五 鸡鸣 憎闻鸡声又一例

三六 敝笱 云无心

三七 陟岵 己思人乃想人亦思己、己视人适见人亦视己

三八 伐檀 诗之象声——风行水上喻文

三九 蟋蟀 正言及时行乐

四○ 山有枢 反言以劝及时行乐

四一 绸缪“良人”

四二 驷铁“媚子”与佞幸

四三 蒹葭“在水一方”为企慕之象徵

四四 衡门 慰情退步

四五 泽陂“风人体”——古人审美

四六 隰有苌楚 无情不老

四七 七月“伤春”诗

四八 鸱鸮 鸟有手

四九 四牡“忠孝不能两全,

五○ 采薇 刻划柳态

五一 杕杜 借卉萋鹳呜以写思妇

五二 车攻 以音声烘托寂静

五三 正月 鸟为周室王业之象——跼天蹐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