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文简介

renwenyishuadmin 提交于 周三, 2018/06/13 - 02:57
分类

7)石鼓最终被弃置荒野而其诗不见流传后世与“焚书坑儒”案有紧密关联等认识和看法。

由于篇幅所限,不能详尽之处请参阅国家社科项目刘星、刘牧著述《石鼓诗文复原译释》 。

拓本流传

石鼓文的拓本,唐代就有,根据唐代诗人韦应物题赞石鼓文的诗句“今人濡纸脱其文,既击既扫黑白分”和韩愈的“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都证实了这一点,而且拓本的质量很高,但没有流传下来。到了宋代,唐拓本已经不太容易找到,而且原石阅世已久,残缺过半,造成了后世的拓本字数不一。如欧阳文忠公见四百六十七字本,赵夔见四百一十七字本,胡世将见四百七十四字本,孙巨源见四百九十七字本,吾丘衍见四百三十字本,此后的拓本基本多为三百字本。安国所藏石鼓宋拓本,在道光年间,锡山安国后人分产时,于家中折售的藏书阁——天香阁的房梁上面发现了一共石鼓文拓本十册,其中就有被明代藏书家兼印刻家“桂坡老人”安国称为“神物获得,垂诸百世”的三大拓本,其中《先锋》本最古老,《后劲》是北宋大观建贡本,时间晚于《先锋》,而《中权》是北宋政和二年赐本,时代最晚。抗战前,此三本被民国秦文锦售给日本东京财阀三井银行老板河井荃庐氏。此外,社会上所流传的早期拓本有北宋的《先锋》、《中权》、《后劲》三种,其中天一阁藏北宋拓存四百二十二字本为最。由清代乾隆年间张燕昌摹刻后,才被人熟知。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原拓本毁于兵灾,失传,现只能见到郭沫若30年代在日本收集的此三种拓本的照片。安国所藏的宋拓本《先锋》本,旧商务印书馆、文物出版社有影印本,收在郭沫若所著《石鼓文研究》一书中。

上海艺苑真赏社、日本鳹 堂有《中权》本影印本。中华书局、日本二玄社出版的《书迹名品丛刊》中,有《后劲》本影印本。上海书画出版社《书法》1984年第三期,也刊有石鼓文的宋拓影印本。

石鼓为中国第一古物,亦为书家第一法则,具有很高的文史价值和艺术收藏价值。

传承

石鼓文对后世的书法与绘画艺术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不少杰出的书画家如:

杨沂孙、吴大澄、吴昌硕、朱宣咸、王福庵等都长期研究石鼓文艺术,并将其作为自己书法艺术的重要养分,进而融入进自己的绘画艺术之中。

历史研究

石鼓与石鼓文之历史与研究概况(附石鼓歌)(之一)

唐代石鼓研究(附石鼓歌)

石鼓,唐贞观时期发现于宝鸡陈仓。然上无年代款识,也无作者姓名。加之诗文缺文少字,以及文字古奥难识,诗意含蓄隐晦等诸多原因。人们均不知所写为何,产生于何时,所作何用。于是,学者纷纷发表了各自的见解。

贞观时之吏部侍郎苏勖称赞道:“世言笔迹存者,李斯最古,不知史籀之迹,近在关中”。高宗时的书法家李嗣真在其《书后品》中也说:“史籀堙灭,陈仓藉甚”。开元年间的书法家张怀瓘在《书断》中道:“按籀文者,周太史史籀之所作也”,“其迹有石鼓文存焉,盖讽(—作叙)宣王畋猎之所作。今在陈仓”。他赞美石鼓书法曰:“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苍颉之嗣,小篆之祖;以名称书,遗迹石鼓”。历史上,苏勖第一个认为石鼓文是史籀留下的笔迹。这一看法得到李嗣真的附和,张怀瓘的论证。于是“石鼓”、“石鼓文”从此便得了名,文字被判定为史籀所写,石鼓便被认为是讽谏周宣王畋猎而刻制的东西了。

唐肃宗至德时之书法家窦臮《述书赋》上下二篇,其兄窦蒙为之作注。云:“史籀,周宣王时史官。着大篆,教学童。岐州雍城南,有周宣王猎碣十枚,并作鼓形,上有篆文,今见打本”,“即其文也。石寻毁失,时见此本,传诸好事者”。窦臮所记之“雍城南”,是言石鼓发现的地方。“猎碣”的称呼,即源于此。而文中所言“打本”即是石鼓拓本,说明了至德时已有石鼓文拓本流传于世。

诗人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苍颉鸟迹既茫昧,字体变化如浮云。陈仓石鼓久已讹,大小二篆生八分。秦有李斯汉蔡邕,中间作者寂不闻。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苦县光和尚骨立,书贵瘦硬方通神。惜哉李蔡不复得,吾甥李潮下笔亲。尚书韩择木,骑曹蔡有邻。开元已来数八分,潮也奄有二子成三人。况潮小篆逼秦相,快剑长戟森相向。八分一字直百金,蛟龙盘拿肉屈强。吴郡张颠夸草书,草书非古空雄壮。岂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郎丈人行。巴东逢李潮,逾月求我歌。我今衰老才力薄,潮乎潮乎奈汝何。”诗中有“陈仓石鼓久已讹,大小二篆生八分”句,这大概是石鼓发现后,文人对石鼓发现地最早的看法。

此后,德宗时之诗人韦应物专为石鼓文写了一首《石鼓歌》:“周宣大猎兮岐之阳,刻石表功兮炜煌煌。石如鼓形数止十,风雨缺讹苔藓涩。今人濡纸脱其文,既击既扫白黑分。忽开满卷不可识,惊潜动蛰走纭纭。喘息逶迤相糺错,乃是宣王之臣史籀作。一书遗此天地间,精意长存世冥寞。秦家祖龙还刻石,碣石之罘李斯迹。世人好古犹法传,持来比此殊悬隔。”诗的开头“周宣大猎兮岐之阳,刻石表功兮炜煌煌”,便提出对石鼓之产生年代与制作原因的看法。将张怀瓘之“盖讽宣王畋猎”说,改为了大猎“刻石表功”说。开创了“周宣大猎刻石表功说”之观点,也开创了后世以《石鼓歌》的形式咏颂石鼓之先河。自唐以后各代多受其影响,不少著名诗人和学者均有赞颂石鼓的“诗”或“歌”留传于世。

受韦应物之启发与影响,唐代著名的古文学家韩愈也写了一首《石鼓歌》:“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周纲陵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搜于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雨淋日灸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科。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斫断生蛟鼍。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金绳铁索锁纽壮,古鼎跃水龙腾梭。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嗟予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双滂沱。忆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称元和。故人从军在右辅,为我度量掘臼科。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毡包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载数骆驼。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贴平不颇。大厦深檐与盖覆,经历久远期无佗。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媕婀。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着手为摩挲。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方今太平日无事,柄任儒术崇丘轲。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辨口如悬河。石鼓之歌止于此,鸣呼吾意其蹉跎。”

诗中有几点值得注意的地方:

①诗人完全接受了韦诗之观点;

②作者曾研读过石鼓文,但遇到篆文与剥蚀不清等之困难,未再对石鼓诗进行深入研究;

③安史之乱后,石鼓能再现于世,是得其友人帮助寻找、挖掘后才运回凤翔的;

④诗人曾向朝廷举荐过石鼓,但未受恩准;

⑤诗中所言“臼科”,说明发现时《作原》鼓就已被凿为臼;

⑥第一次向世人强调了石鼓作为历史文物的重要价值与意义。韩愈此诗后人选入了《唐诗三百首》,具有重要的史料与文学价值。

总的来看,唐代二百七十九年间对石鼓文化的贡献是:

一、完整地发现了十只石鼓,较为妥善地对石鼓作了保护与安置。

二、石鼓文字受到了唐代书法家的广泛重视,高度赞扬与肯定,石鼓得以以拓本形式流传至今。

三、石鼓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基本得到了肯定。

四、杜甫、韦应物、韩愈的石鼓诗歌,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