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隶属福建省,地处福建省北部,武夷山脉北段东南侧,位于闽、浙、赣三省交界处,俗称“闽北”,东北与浙江省相邻,西北与江西省接壤,东南与宁德市交界,西南与三明市毗连,介于北纬26°15’—28°19’,东经117°00’—119°17’之间,幅员面积2.63万平方千米,占福建省的五分之一; 革命战争年代,福建省委曾经几度驻在闽北,被誉为“红旗不倒”的红土地。
2015年,南平辖2区5县3县级市;总人口319.86万;2015年,该市地区生产总值1339.51亿元。境内山峰耸峙,低山广布,河谷与山间小盆地错落其间,具有中国南方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特征,
南平是福建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东汉时期,南平、建瓯、浦城等便建县;“福建”之名即来自福州、建州(今建瓯市)各取首字而来。 南平是闽越文化、朱子文化、武夷茶道文化、齐天大圣文化、太极文化的发源地,被誉为“闽邦邹鲁”和“道南理窟”;曾涌现2000多位进士和17位宰相;拥有一级至三级旅游资源实体180多处,武夷山是全国仅有的4个“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之一。
南平素有“福建粮仓”、“南方林海”、“中国竹乡”之称。 拥有京福高铁、鹰厦铁路、外福铁路、横南铁路,205国道、316国道过境;还有武夷山机场,闽江干流、建溪、富屯溪等航线及航道。
汉建安初(196年-205年)境内始置汉兴(浦城)、南平、建安(建瓯)、建平(建阳)4县,属会稽郡。
三国吴永安三年(260)置建安郡,治所建安(今建瓯)。
晋元康元年(291年)属江州。
南朝陈永定初(约557年)属闽州,后属丰州。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郡为县,属泉州(州治今福州),大业三年(607年)属建安郡(郡治今福州)。
唐武德元年(618年)以原建安郡地置建州,天宝元年(742年)复置建安郡,乾元元年(758年)改为建州,属江南东道。
五代闽龙启二年(934年)属闽。
天德三年(945年)改建州为永安军,旋改忠义军。
南唐保大四年(946年)置剑州,州治剑浦(今南平)。
宋开宝八年(975年)改忠义军为建州,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改剑州为南剑州,五年(980年)置邵武军,治所邵武,端拱元年(988年)改建州为建宁军,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改建宁军为建宁府,属福建路。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邵武军为邵武路,十五年(1278年)改建宁府为建宁路,改南剑州为南剑路,大德六年(1302年)南剑路改为延平路,均属江浙行中书省福建道宣慰使司(至正十六年即1356年为福建省)管辖。
明代境内并置建宁、延平、邵武3府。清亦同。
清末为延建邵道(驻南平),领3府。延平府领南平、顺昌、将乐、沙县、尤溪、永安6县和上洋厅,建宁府领建安、建瓯、建阳、崇安、浦城、政和、松溪7县,邵武府领邵武、光泽、泰宁、建宁4县。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制,为北路道(驻南平,领16县)。
民国三年(1914年)为建安道。
民国十四年(1925年)废道,直属福建省。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1月为“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延建(闽上)省,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境内为第三、第九、第十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改为第二、第三行政督察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水吉特区为县。
1949年5月至1950年2月各县相继解放,为第一、第二专区,1950年3月第一专区改建瓯专区(9月改建阳专区),第二专区改南平专区。
1956年建阳专区并入南平专区,划入闽清、三明2县,增设南平市,撤销水吉县,共辖南平市和南平、顺昌、建阳、建瓯、沙县、邵武、浦城、崇安、光泽、松溪、政和、建宁、将乐、古田、尤溪、泰宁、屏南、闽清、三明19县。
1959年划出闽清、松溪、政和3县。
1960年南平县并入南平市,三明县划归三明市,松溪、政和县合并为松政县。
1962年撤销松政县恢复松溪、政和县。
1963年划出古田、屏南2县。
1964年增设建西县。
1970年划出尤溪、沙县、将乐、泰宁、建宁5县,增入松溪、政和合并的松政县,撤销建西县,南平专区迁驻建阳,改为南平地区。
1971年改为建阳地区。
1975年松政县复为松溪、政和2县。
1983年邵武撤县设市。
1988年建阳地区迁驻南平,改名南平地区。
1989年撤崇安县设省辖县级武夷山市。
1992年建瓯撤县设市。
1994年建阳撤县设市,同时撤销南平地区,设省辖地级南平市,原南平市改为延平区。
2014年5月2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南平市行政区划调整,同意撤销建阳市,设立南平市建阳区。
行政区划
2014年5月,辖2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5个县。 政府驻建阳区南林大街36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南平市位于福建省北部。东北与浙江省江山、龙泉、庆元等县(市)相邻,西北与江西省资溪、铅山、广丰等县(市)接壤,东南与福州市闽清县及宁德市古田、屏南、周宁、寿宁等县交界,西南与三明市泰宁、将乐、沙县、尤溪等县毗邻。 介于东经117°00′至119°25′,北纬26°30′至28°20′之间。东西最大间距约230千米,南北最大间距约230.4千米。最北端为浦城县官路乡际洋,最南端为延平区漳湖镇马林坑,最东端为政和县镇前镇峰岔,最西端为光泽县李坊乡头坑隘。辖区土地总面积为2.63万平方千米,折3983万亩,是福建省往北的咽喉要塞之一。
地形地貌
南平市境内地形地貌受构造运动的影响强烈、构造地貌特征相当明显,山脉多呈东北--西南走向。低山丘陵分布广,河谷地形呈峡谷或“V”、“U”状镶嵌该市各地,山间盆谷地沿河交替分布,山地切割明显,高差悬殊,以断裂为主的断块山,山峰陡峭,断层崖、断裂谷等断层地貌分布广。中山集中分布于西北、东北和西南部,由武夷山、杉岭、仙霞岭、鹫峰山4大山脉构成地形走势。中部和南部以低山丘陵盆地为主。土地总面积2.63万平方千米,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的土地占总面积12.09%,海拔500-1000米的占44.03%,海拔300-500米的占21.38%,海拔300米以下的占22.50%。
南平市境内有武夷山、杉岭、仙霞岭、鹫峰山四大山脉,组成福建省北部第一大山带。境内千米以上山峰绵亘不断,1300米以上山峰就有209座,其中浦城65座,武夷山41座,政和36座,建瓯22座,光泽17座,邵武16座,建阳7座,南平2座,顺昌2座,松溪1座。武夷山位于南平市的西北部,北接仙霞岭,向西南延伸,为闽赣边境。其主峰黄岗山海拔2158米,不仅是全省最高峰,也是中国大陆东南部的最高峰。杉岭系武夷山脉的支脉,从武夷山北向的桐木关向西南展布,至背岗、诸母岗折向南延伸至延平。武夷山和杉岭组成南平市第一大山带。仙霞岭处于南平市的西北部,其山脉呈南北走向,沿闽、浙边界延伸。鹫峰山处于南平市东南部,山脉呈北走向,沿政和、建瓯与闽东交界处展布。
水文
南平市境内河流都是外流河,河水来源于降水,受地形、气候和植被
的影响,具有源短流急、暴涨暴落、水量充足、季节性变化大、河道坡降陡、含沙量少,山绿水清等特点。全市多年平均径流深1040毫米,径流的分布一般随流域高度而增大。全市多年平均陆面蒸发量为720毫米,水面蒸发量为1000毫米,蒸发的地理分布差异不大,大致与年降水、径流的趋势相反,即西北小、东南大。光泽、武夷山与江西资溪一带形成一个闭合区,所以武夷山脉主峰附近径流深可达1960毫米,为福建省之首。建溪多年平均径流深1080毫米,富屯溪多年平均径流深为1100毫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