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美术学院简介

renwenyishuadmin 提交于 周三, 2018/06/13 - 02:58
分类


  
  城市与环境艺术研究院涉及领域:
  1.城市街区与地段景观设计
  2.室内外空间环境创造
  3.国土与区域景观规划
  4.新城镇与社区规划设计
  5.景观与城市管理
  6.科技园区与校园规划设计
  7.综合地产开发规划设计
  8.风景与遗产地规划设计
  9.户外游憩景观规划设计
  10.景观建筑设计
  11.城市与区域生态基础设施规划设计
  12.雕塑设计
  13.高端家具设计
  14.职业教育培训


  院长:贺丹晨
  副院长:田勇、赵建国、王润强
  办公室主任:石广文
  办公地址:成都美术学院五教学楼A305

文化传统

校训校徽

活动

学院学生课余活动丰富多彩,尤其纯艺术和设计类展览等活动丰富,学院拥有的相关社团、场所众多。

目前状况

目前,图书馆藏书已逾8万册(盘)。固定资产近3000万元。实现了办学的高起点和高效率运转。非同寻常的办学进程与业绩,受到四川省教育厅、四川音乐学院及社会各界的好评、也受到众多媒体的极大关注,深得广大学生及家长的欢迎。

学校领导

马一平

成都美术学院创始人、首任院长,现为成都美术学院名誉院长。

马一平院长在首届开学典礼上曾慷慨激昂地说:"我们是从零开始,但是我们要办的是一所高起点、高效率运转的专业美术学院,我们走的是一条新的办学路子,深信通过我们多年持续努力,一定会办成一流的美术学院,并促成四川艺术大学的早日建成。"这番掷地有声的演说道出了他的誓言,目标的超常注定了实践难度的超常。因此马院长永远是不知疲倦,终日繁忙。他不但承担着繁重的行政工作,而且还兢兢业业地上好安排的课程并亲自参加全院教学检查。面对办学初期极难避免的急剧的外部风云和内部动荡,马院长始终从容不迫、泰然处之;如今学校即将步入第四个年头,马院长肩上的担子更重了,终生和画笔打交道的他,在一次次艺术和人生的变奏中,感受着快乐与忧伤,经历着迷失和自省,满怀信心和激情,描画着丰富多彩的人生历程。

马一平,男,1941年生,浙江龙游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家、艺术家,成都美术学院创始人和首任院长,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四川省巴蜀画派促进会会长。196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油画专业并留校任教,1987年晋升教授。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赴加拿大、美国、日本、新加坡、阿尔及利亚、南斯拉夫、韩国、越南等国展览,曾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一等奖、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重庆市金奖等。曾任重庆市政协常委、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成都美术学院院长等职。

个人履历

1954年9月―1958年7月, 西南美专附中读书。

1958年9月-1962年7月, 四川美术学院学习。

1962年10月, 毕业并留校任教于四川美术学院。

1993年―1998年, 任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

2000年9月至2015年,川音成都美术学院院长。

2015年起,任成都美术学院名誉院长

2艺术历程

1965年,油画《南来北往》参加全国美展。

马一平画作《2010桃源》

1972年,油画《重庆谈判》参加四川省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三十周年美展。

1975年,水粉年画《聘请辅导员》参加全国年画、连环画大展。

1977年,油画《翻身农奴迎亲人》参加全国双庆美展。

1977年,油画《难忘的征途》参加四川省纪念建军五十周年美展。

1979年,油画《雷电颂》《心血》参加建国三十周年全国美展,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未设等级)(二人合作,分别为第一、二作者)。

1981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早安》《摇篮里的强巴》参加四川省美展,前者获优秀作品奖(未设等级)。

1982年,油画《小街》 深圳.四川油画展。

1982年,油画《回春之曲》等五幅 四川美院赴京油画展。

1984年,油画《旗》 四川省美展。

1984年,油画《阳春三月》等五幅 四川美院第二届赴京油画展(二人合作

马一平画作《新绿回归》

,第一作者)。

1985年,油画《乡村艺术家》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获优秀作品奖。

1987年,油画《乡村木匠》等十四幅参加多伦多“中国现代画展”。

1989年,大型丙稀壁画《血与火的洗礼》参加第七届全国美展(本人设计并主持制作),获银奖,同年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1989年,油画《四月》赴南斯拉夫展

1990年,油画《寄梦》参加“纪念黄遵宪国际书画大展”,同年参加七五期间国家教委重点项目《艺术教育学》写作组,撰写其中美术教学部分。

1992年,油画《回归.新绿》广州.中国双年展。

1994年,大型壁画《世界艺术墙》参加全国第八届美展,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未设等级)。

1995年,油画《青纱颂》参加四川省纪念反法西斯胜利五十周年美展一等奖,同年任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

1995年,油画《小芳》新加坡.四川美院油画展

1995年,油画《往事》 赴韩国“中国油画展”

1997年,油画《虎门销烟》参加庆祝香港回归中国书画大展(二人合作,第一作者)。

1998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称号。

1999年,油画《大地无言》11#等二幅参加中越油画联展。

2000年,出版教材“廿一世纪艺术教育丛书”之一《色彩》 西南师大出版社。

2001年,出版教材“当代美术教育范画集”《油画风景》 西南师大出版社。

2003年,油画《大地无言》第23号参加“携手新世纪中国油画展”及北京该次展览的“精选作品展”。

2003年, “台湾20周年—中国名家油画经典展”。

马一平画作《祥和之家》系列

2003年,论文《这仅仅是个开始》《改革需要实验》发表于院刊《大艺术》。

2007年6月,《1976-2006乡土现代性到都市乌托邦:“四川画派”学术回顾展》 中国文化部对外交流中心中外博艺画廊。

2007年6月,《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画展》 四川美术馆。

2007年,作为主讲教师申报省级精品课程——《色彩》并获通过。

2007年,应湖南美术出版社邀请编写《油画风景教学》,2008年1月出版。

2012年10月:“问道”:马一平艺术教育50年师生同仁作品展

2012年11月24日:CCTV10《大家》栏目以“马一平·美的使者”为题对马一平教授从事艺术教育五十周年进行报道

成就及荣誉

设计并主持制作的大型丙烯壁画《血与火的洗礼》于1989年全国第七届美展获银奖,同年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曾参与国家教委“七五”期间重要项目《艺术教育学》撰著工作。

作品在国内外重要专业刊物《美术》《美术观察》《江苏画刊》、香港《美术学》、台湾《雄狮美术》等发表,并为藏家收藏。

人物言论

1.巴蜀画派是四川的文化品牌,将其推广出去不仅对四川艺术的发展有推动作用,也符合国家提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策略。

马一平画作《动地长歌》系列

2.艺术作品对人的精神有两个作用:一是激励人生,二是抚慰心灵,而风景画就有着明显的抚慰心灵的作用。我把风景当成人物去画,能让焦躁不安的灵魂得到净化。

3.我的生活态度是,做事一定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当担子落到身上时,都要尽最大努力去做好它。

4.人生中总是有遗憾的,我承认遗憾,但我不习惯后悔。有得有失,这是人生的常态,我只是力争得大于失,尽量去多得到一些就好。

5.作为年长的人,能多关心年轻艺术家,多为他们创造一些有利条件,多支持他们的创作,那就算是尽到了我们本分。

6.画画是我最大的快乐,跟年轻老师出去旅行时,我都会带着画箱,他们去玩漂流,我就画风景。这么多年过去,我都没有办过自己的个展,等以后有了时间,办个展的愿望应该就能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