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简介

renwenyishuadmin 提交于 周三, 2018/06/13 - 02:58
分类

中国美术学院(China Academy of Art)是中国第一所综合性的国立高等艺术学府,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也是最早实施设计学的高等学府,是中国最早的艺术革命团体发祥地,中国唯一一个美术学国家重点学科所在地,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唯一承认学历的中国美术类大学。

中国美术学院建于1928年,时称“国立艺术院”;1929年,更名为“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1938年,改名为“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50年,成为“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1958年,改名为“浙江美术学院”;1993年,更名为“中国美术学院”。

据学校网站2016年5月信息显示,中国美术学院占地1000余亩,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地跨杭、沪两市,拥有南山、象山、张江三个校区;共有在校学生9000余人,其中本科生6500余人,研究生800余人,留学生100余人,专科生1900余人;教职工约千人,其中教授110人,副教授196人。

初创期

1928年,教育家蔡元培选址杭城西子湖畔,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综合性的国立高等艺术学府——“国立艺术院”。

1929年,更名为“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校址位于杭州孤山,校舍包括西湖罗苑、照胆台、苏白二公祠等。

1937年7月,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11月,上海沦陷,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向西撤退,途经诸暨、江西贵溪、湖南长沙,最后到达湖南沅陵。

1938年,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址在沅陵沅江老鸦溪,学校租用当地民宅、并筑造木房作临时教室,恢复上课。

1938年,为避战火,学校西迁云南昆明。初借昆华中学、昆华小学校舍上课。

1939年,学校复迁呈贡县安江村。

1940年,学校迁至四川璧山,吕凤子接任校长。

1942年,吕凤子因病辞职,陈之佛接任校长,学校迁至重庆沙坪坝磐溪。

1946年暑假,学校师生复员回杭。

新生期

1950年11月,学校更名为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由华东文化部领导;同年,中国画系与西画系合并为绘画系。

1952年10月,撤消实用美术系,并入中央美术学院,后又以此系为基础创办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1954年,附属中等美术学校成立,夏子颐为主任,学制四年。

1955年9月,正式撤消绘画系,建立彩墨画、油画、版画三系。

1956年,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改建为杭州美术学院。

1957年6月,学院从外西湖18号迁至南山路现址;同年12月,彩墨画系改为中国画系,分人物、山水、花鸟三个专业。

1958年3月,筹建工艺美术系,分设染织与装潢设计两个专业。

1958年6月,学校更名为浙江美术学院;同年,在民间艺术研究组的基础上成立民间美术系。

1960年,增设陶瓷专业;民间美术系并入工艺美术系。

1967年,受“文化大革命”影响,学院被撤销。

1971年,学校迁至桐庐县阳普大队,在农村办学。

1976年,“文革”结束,学院获得了新生。

开放期

1980年,邓小平改革,学院复校。

1987年,以美术理论教研室为基础成立了美术史论系。

1993年,更名为“中国美术学院”。

1996年6月,设计类系科调整为视觉传达、染织与服装、工业设计与陶瓷、环境艺术四系;同年9月,学院上海教育基地开始办学。

1997年,上海教育基地改名为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艺术分院。

1999年,南山路校区开始整体改造。

2000年以前隶属文化部管理,2000年成为浙江省人民政府与文化部共建高校。

2001年,成立书法系。

2002年,成立新媒体系;同年,于转塘象山建立中国美术学院视觉艺术学院。

2003年9月,南山路新校舍落成,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史论、新媒体各系及行政部门回迁,滨江校区为设计分院。

2015年,中国美术学院入选浙江省第一批重点建设高校。

2016年1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文化部、教育部三方签署《关于共建中国美术学院的意见》,中国美术学院成为三方共建院校。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学校网站2015年5月信息显示,中国美术学院共设有造型艺术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开设16个专业;此外,该校还设有继续教育学院、社会科学教学部、专业基础教学部、实验教学管理部以及实验教学管理部。

师资力量

据学校网站2015年5月信息显示,中国美术学院共有专任教师700余人,其中教授116人,副教授170余人。研究生学历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0.12%,其中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博士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17.78%。教师中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1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1人,全国百名青年文艺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文化部优秀专家2人,浙江省“百人计划”入选者1人,浙江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浙江省教学名师1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7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8人;省级教学团队6个,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1个,浙江省高校创新团队4个。

省级教学团队(6个):绘画教学团队(张远帆、杨参军)、美术史教学团队(张坚)、当代中国本土建筑学教学教学团队(王澍)、书法篆刻教学团队(祝遂之)、产品设计教学团队(吴继新)、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团队(张杰)

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1个):人文动画理论与实践创新团队(许江)

浙江省高校创新团队(4个):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团队、传媒动画创新团队、中国画系山水画工作室创新团队、设计艺术学创新团队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高世名

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1人):许江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王澍

全国优秀教师(4人,不全):吴海燕、杨劲松、范景中

浙江省功勋教师(2人):许江、范景中

浙江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吴海燕、杨奇瑞、王澍、王赞

浙江省高等学校“钱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杭间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王澍、高世名

浙江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1人):陈汉

浙江省优秀教师(1人):李梅

浙江省“钱江人才”支持计划(5人):单增、管怀宾、卓旻、汪正虹、倪献鸥

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1人):邓冰

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3人):李振鹏、邓冰、林海钟

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12人):李振鹏、赵爱民、苏夏、邵健、高世名、林海钟、郑巨欣、邓冰、邱志杰、卢勇、沈浩、韩璐

教师名录参考资料:

学科建设

截至2014年3月,中国美术学院共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浙江省重点学科3个、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一级学科3个;拥有3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

国家重点学科(1个):美术学

浙江省重点学科(3个):公共空间艺术、戏剧与影视学、建筑学

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一级学科(3个):美术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

硕士学位授予一级学科(3门):艺术学、美术学、设计艺术学

博士学位授予一级学科(4门):博权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戏剧与影视学

博士后流动站(3个):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

教学建设

据学校网站2015年5月信息显示,中国美术学院共有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8门、浙江省优势专业8门、国家级特色专业6门;截至2010年,中国美术学院拥有省级精品课程25门,其中4门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截至2014年9月,中国美术学院拥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