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斯坦因简介-人物

renwenyishuadmin 提交于 周三, 2018/06/13 - 02:46
分类

免职被俘

尽管曼施泰因从不怀疑希特勒最高统帅的地位,但他却也认为最高统帅只需要关心政治、外交、局势、策略,对于在战场上战略战术性的问题,只需交付给将领即可,尤其是他对于希特勒的静态硬性防御政策,完全无法认同。继续跟希特勒争论有关在东线的总体问题。曼施泰因主张有弹性的机动防御战略。他准备放弃领土,企图迫使苏军要么过于分散,或者前进的装甲矛头可以在两翼反击,以到达围歼他们的目标。希特勒忽视曼施泰因的意见,继续坚持静态战。在所有阵地上,德军必须捍卫到最后一人。由于这些频繁的分歧,曼施泰因公开主张希特勒放弃对军队的指挥和交由战争的专业人士管理,首先是建立东线战场总司令一职。但希特勒多次拒绝了这个想法,他担心这样会削弱他在德国拥有的权力。

这种争论也惊动一些希特勒最

亲密的伙伴,如赫尔曼·戈林、约瑟夫·戈培尔、海因里希·希姆莱,他们都并不准备放弃任何权力。希姆莱开始公开质询曼施泰因的忠诚,他旁敲侧击地向希特勒进言,曼施泰因是唯心主义者和失败主义者,不适合指挥部队。曼施泰因的频繁争吵再加上这些指控,导致了希特勒于1944年3月31日决定解除曼施泰因的指挥权。

1944年4月2日,希特勒任命莫德尔,一位坚定的支持者,代替曼施泰因为南方集团军司令。尽管如此,曼施泰因得到橡叶带宝剑骑士铁十字勋章,这是德国军队中第三个最高的荣誉。他被撤职后,曼施泰因进入了一所在布雷斯劳的眼科诊所进行切除白内障的手术。他在德累斯顿附近休养,然后完全退出兵役。虽然他没有参加在1944年7月企图刺杀希特勒的行动,但他在1943年左右已从亨宁·冯· 特雷斯科等人中知道有关的阴谋。尽管曼施泰因也同意这种改变是必要的,但他拒绝加入他们的行列,因他仍然认为要遵守自己的职责。他还担心,一场内战将随之而来。虽然他没有参加策划行动,他也没有背叛他们。

1945年1月下旬,他从他的家园集合了他的家人,把他们疏散到德国西部的格尼茨。他于1945年8月23日向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投降,被英军逮捕。

晚年时期

曼施泰因被英军逮捕之后,送到战俘营关押,后被转到纽伦堡。1946年秋,他被转到英国的德国高级军官关押所,并于1948年回到德国。 1949年8月,曼施泰因作为战犯被审判,判处18年监禁。1952年,由于健康原因而提前释放。他先后出版了他的战争回忆录《失去的胜利》、《士兵的一生:1887-1939》。1956年,他成为了一个政府组建的联邦德国国防部的军事顾问,同战时的西方敌国站在一起共同对抗苏联的威胁。1973年6月10日,86岁的曼施泰因逝世。

军事成就

指挥战役

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德波战争爆发。在曼施泰因的策划下,德军南方集团军连续围歼波军主力,很快包围波兰首都华沙。9月28日,波军投降。波兰战役后,曼施泰因多次修改制定了著名

的“曼施坦因计划”,准备入侵法国。该计划充分展现了闪击战的思想和创造力的精髓。按照他的想法,德军将集中使用装甲兵部队穿越阿登森林,突破色当,迅速攻占马斯河的桥头堡,向东进攻,绕过马其诺防线,将法军切断在北部。希特勒采纳了这个计划。1940年2月1日,曼施泰因担任德军第38军军长。在法国战役中德军装甲集群洪流滚滚席卷而下,英法联军全线崩溃,英军从敦刻尔克狼狈撤回英国,法国很快沦陷。

1941年2月,曼施泰因担任装甲军第56军军长。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曼施泰因指挥的第56军在5天内前进320公里,几乎冲进了列宁格勒。9月,曼施泰因成为南线德军第11集团军司令。他的集团军成功进入克里米亚,俘虏43万苏军。1941年冬,曼施泰因顶住了苏军的冬季反击,继续向南前进。1942年7月1日,曼施泰因的军队攻克了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同日,曼施泰因晋升为德国陆军元帅。随后,第11集团军被转到北线,加入北方集团军群。8月,曼施泰因负责指挥围攻列宁格勒。11月,曼施泰因担任重新组建的顿河集团军群(包括第4装甲集群、第6集团军、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其中的第6集团军和部分第4装甲集群被包围在斯大林格勒。曼施泰因的任务就是解救这些被围困的军队。

曼施泰因于1942年12月12日指挥军队发起进攻,到1942年12月24日,德军前进至距斯大林格勒仅50公里的地方,但由于苏军的顽强阻击,曼施泰因的顿河集团军群被挡住了,被迫后撤200公里。1943年2月,曼施泰因被任命为德国南方集团军司令,在哈尔科夫反击战中重新攻占哈尔科夫和别尔哥罗德,这是德军在二战中最成功的一次反击战,也是德军在东线最后的胜利。

从1943年7月至8月,在库尔斯克会战中爆发的大规模坦克会战,德国党卫军第2装甲军损失惨重。此后,曼施泰因的南方集团军被迫节节撤退。1944年2月中旬,曼施泰因违抗希特勒的命令让第11军和第42军从“切尔卡瑟口袋”突围。

军事特点

二战期间,曼施泰因被认为是德国陆军

中最优秀的将领。对于各种战术运用自如。曼施泰因具有极高的战略天赋,擅长组织计划周密的闪击战。曼施泰因第一个主张陆军建立突击炮兵种。

最能体现他战略水平的是对法作战的“曼施泰因计划”。二战中,整个法国战役都是按照这个计划为蓝本执行的。“曼施泰因计划”简单明了,击中要害。它针对盟军的战略部属,出其不意的反主攻方向从北方的B集团军群转到A集团军群。因为这就要求主攻装甲部队穿越密林覆盖的阿登山地,而当时坦克部队从来没有尝试过在这种地形前进。而且突破之后主攻部队的南侧翼完全暴露,这里赌的就是法军主力已经在北方穷于应付,南方则被钉死在马其诺防线,没有实力攻击A集团军群暴露的南翼。这是典型的“有算计的冒险"。但是曼施泰因本人并没有作为A集团军群参谋长参与与法国战役的指挥,他在开战前从A集团军群参谋长调任步兵第3军军长。后来的事实明,曼施泰因赢了。

人物评价

总体评价

曼施泰因是被西方军事家捧为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之一,他

与古德里安、隆美尔齐名,英国人认为曼施坦因出身贵族,受过良好的军事教育,早年是一个优秀的参谋军官,对战术,战役,战略都有自己比较成熟的观念,由于参与制定了进攻法国等完善的作战方案,他在德国享有“伟大战略家”的声誉是说得过去的,但除此以外,他在战略和军事思想上的贡献并不引人注目。

曼斯坦因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陆军中最优秀的将领,他的战略思想深邃而可怕,他所策划的每一次战役几乎都是杰作,总是令对手举止失措,胆战心惊,他是那种能够将现代化的机动观念和传统的运动战思维巧妙地融为一体的专家,同时对于各种战术运用自如,是一位真正的军事天才。

名人评价

英国军事历史学家利德尔·哈特在评价时说“他对作战的可能性独具慧眼”。并说:“曼施泰因元帅已经证明了是德国陆军中作战能力最强的军事指挥官,他们都希望他能够胜任德国陆军总司令一职。”

个人著作

家庭生活

父母

生父母:爱德华·冯·李文斯基、海伦·冯·希普林。

养父母:乔治·曼施泰因、赫德韦格·冯·希普林(姨父母)

妻子

1920年,曼施泰因和一个西里西亚地主的女儿,尤塔·西贝丽结婚,婚姻一直维持到1966年她去世时为止。

儿女

女儿名叫吉赛拉;长子吉罗生于1922年12月31日,1942年10月29日于东线北方战场阵亡;次子名叫吕迪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