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简介

renwenyishuadmin 提交于 周三, 2018/06/13 - 02:58
分类

海南大学(Hainan University),简称海大,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海南省会海口市,是海南省属综合性重点大学,是海南省、教育部和财政部共建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入选高校,是“中西部高校联盟”主要成员。由天津大学对口支援海南大学。

2007年8月,学校由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与原海南大学合并组建而成。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创建于1958年,与创建于1954年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紧密结合,并称“热作两院”,被誉为我国热带农业科教领域的“双子星”。

截至2016年4月,海南大学有海甸、城西和儋州三个校区,海甸校区为主校区,校园总占地面积5200余亩(约341.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31.80万平方米),图书331.7万册。学校在校生40737人,其中全日制学生37101人(博士研究生174人,硕士研究生3179人,本科生33748人),成人学历教育学生3390人,国际留学生246人。

1947年初,由宋子文、陈策、颜任光、梁大鹏 等具有社会影响力

的仁人志士发起,联合当地社会名流和一些琼籍爱国侨胞共同成立了私立海南大学筹委会,开启了海南历史上创建高等教育的先河 。

1947年11月,海南农业学校改建为私立海南大学,私立海南大学成立。

私立海大学校在前后三年多的办学时间里,艰苦创业,为当地培 养了近2000余名人才。

1949年8月中旬,国民政府教育部正式批准海大立案。1950年4月,海南岛解放,随即私立海大撤销,在原址上建起了南方大学海南分校 。1952年南方大学撤销。

1958年,在海南儋州市宝岛新村成立了华南热带作物学院。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紧密结合,并称“热作两院”,被誉为中国热带农业科教领域的“双子星”。

1996年,华南热带作物学院更名为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

1983年5月,位于海口海甸岛上,原海南大学成立。在原海南师范专科学校、海南医学专科学校和海南农学院的基础上合并而成的,初设师范部、医学部、农学部。校名由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亲笔题写。

1986年和1989年,师范部和医学部相继独立,脱离海南大学并分别成立海南师范学院和海南医学院。

2007年8月14日,由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与原海南大学合并组建新的

海南大学,新海南大学的历史以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的创建时间为起点(1958年)。

2007年11月,新海南大学成为海南省与教育部共建的高校 。

2008年12月,海南大学获准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 。

2012年2月,海南大学列入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重点建设的14所院校之一。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据学校官网2014年8月信息显示,学校在编教职工2442人,其中专任教师1674人、高级职称教师98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28人。拥有双聘院士、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教学名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特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等各类优秀专家300余人。 此外,还聘请了“两院”院士、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欧元之父”蒙代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博螯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等310多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或客座教授。

两院院士(4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宗道(专职)、林浩然(双聘)

中国科学院院士:袁承业(双聘)、谢华安(双聘)

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2人):

李庆孝(2011年)(兼职)、唐晓艳(2011年)(兼职)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李建保(1993年)

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人)何朝族(2010年)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李建保(1996年)

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人)谭兵(2007年)、王崇敏(2011年)

院系专业

海南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专业、科类、计划、录取批次表。

教学建设

据学校官网2014年8月信息显示,学校有16个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西方经济学),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1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园艺(2007年)、食品科学与工程(2007年)、水产养殖学(2007年)、法学(2008年)、植物保护(2008年)、农林经济管理(2008年)、农学(2009年)、农业资源与环境(2010年)

国家精品课程(2门):《城市生态学》(杨小波) 、《民事诉讼法学》(谭兵)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西方经济学》(蔡东宏)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海洋生物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植物学课程群教学团队(杨小波) 、民法学国家级教学团队(王崇敏)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个):热带特色海洋药物芋螺素资源的研究与利用(罗素兰)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1个):探索适应国际旅游岛建设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卓越计划项目(2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年)、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2012年)

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个):“海南大学法学教育实践基地”(2013年)

学科建设

据学校官网2014年8月信息显示,学校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博士后流动站1个,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7个专业学位点。

国家重点学科(2个):作物遗传育种、植物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农业部重点学科(2个):作物遗传育种、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海南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4个):化学工程与技术、法学、作物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海南省一级学科重点(培育)学科(4个):应用经济学 、植物保护 、园艺学 、中国语言文学

海南省二级学科重点学科(6个):水产养殖、材料物理与化学、旅游和管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农业经济管理

博士后流动站(1个):作物学 生物学 】

一级学科博士点(5个):作物学、法学、生物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生态学

一级学科硕士点(24个):作物学、法学、植物保护、信息与通信工程、农业资源利用、应用经济学、畜牧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园艺学、水产、药学、工商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生态学、风景园林学、软件工程、草学、美术学、中国语言文学

专业学位(7个):法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农业推广硕士、工程硕士等

对外交流

截止2013年10月末,学校与境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95所海外友好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关系,有校际交换学生项目、中外人才培养项目、SAF项目、海外带薪实习项目、假期游学项目等多种形式的联合培养计划,每年选派上百名优秀本科生、研究生前往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新加坡、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高校学习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