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偏方辨毒蘑菇不靠谱

renwen 提交于 周日, 2019/06/02 - 22:53
分类
来源:信息时报 日期:2015-04-01

  信息时报讯 (记者 郭苏莹 通讯员 张雅馨) 进入春季,气温回暖、湿度回升,正是菌类生长旺盛期,也是蘑菇中毒的高发季节。继广州市食药监发布食品安全提醒后,昨日,广东省食药监再发提醒,“民间偏方”分辨毒蘑菇不靠谱,不乱吃来源不明野生蘑菇才是预防关键。

  数据:98%蘑菇中毒“杀手”为白毒伞

  根据数据统计显示,春夏季节的误食毒蘑菇中毒事件最多,甚至不乏中毒死亡。其中,广东98%的毒蘑菇中毒死亡案例均是源自吃了白毒伞。约50克的白毒伞即可使50公斤的成年人致命。白毒伞的毒素主要为毒伞肽和毒肽类,在新鲜的蘑菇中其毒素含量甚高。

  提醒:勿食野蘑菇 警惕中毒“假愈期”

  据了解,白毒伞中毒属于肝脏损害型,这是引起毒蘑菇中毒死亡的主要类型。其中毒发病过程可分为潜伏期、胃肠炎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精神症状期和恢复期等6个时期。

  专家建议,对来源不明的野生蘑菇做到不采摘、不买卖、不食用。同时,由于白毒伞引起中毒潜伏期长达24小时,一般为8~10小时。误食后主要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急性胃肠炎症状。如有市民食用蘑菇后出现相关症状,要高度怀疑毒蘑菇中毒,须立即前往医院就医,千万不能拖延,否则容易引起昏迷乃至死亡等严重后果。自我急救可采用催吐方法,将未消化的毒蘑菇排出体外,但如果患者出现昏迷,则不宜进行人为催吐,否则容易引起窒息。

  值得注意的是,食药监提醒,食用毒蘑菇中毒的部分病人在1~2天后会进入“假愈期”,经治疗后,急性胃肠炎症状逐步缓解甚至消失,给人以病愈的感觉,其实此时毒素正在通过血液进入肝脏等内脏器官,侵害了实质脏器,会在1~2天后病情迅速恶化,累及肝、肾、心、脑等脏器,以肝脏损害最为严重。所以,在中毒初期症状缓解时,仍应留在医院积极接受治疗,观察一段时间,确保病情稳定好转再出院。

  识别毒蘑菇 民间偏方不靠谱

  误传1:颜色鲜艳的,或外观好看的蘑菇有毒。

  误传2:毒蘑菇虫蚁不食,有虫子取食痕迹的蘑菇是无毒的。

  误传3:毒蘑菇与银器、大蒜、大米或灯芯草同煮可致后者变色;毒蘑菇经高温烹煮或与大蒜同煮后可去毒。

  误传4:受伤变色、流汁液者有毒。

  误传5:毒蘑菇往往有鳞片、黏液,菌杆上有菌托和菌环。

  知多D

  中毒后自我急救法

  1. 立即呼叫救护车赶往现场;

  2. 要立刻进行催吐,可先让误食者服用大量温盐水,5~10ml一次,然后用手指(最好用布包着指头)刺激咽部,促使呕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3. 孕妇慎用催吐;

  4. 如果中毒者出现昏迷,则不宜进行人为催吐,否则容易引起窒息;

  5. 加盖毛毯保温;

  6. 凡同食用过同样蘑菇者,无论是否发病,同样需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

  7. 食用过的剩余蘑菇,应留存以供检验,查明中毒原因。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