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康生、江青之流的诬陷,许多从井冈山时期就和谭震林一起工作过的老同志并不相信。肖克质问道:“说谭震林是‘叛徒’,请把他‘叛变’的时间、地点,‘投降’敌人的哪个部队、交了多少枪给敌人等情况,详细讲一讲。”
当审查小组的同志在人民大会堂亲耳听到江青大声宣布:谭震林是个大叛徒,并说有确凿的证据时,他们大吃一惊,还真的以为她掌握着什么新的材料,过几天必定会转给专案组的。谁知大会过后,直到1976年10月6日“四人帮”垮台,江青也未能拿出什么“确凿的证据”来。后来,专案组的同志弄清,原来江青在大会上宣布的所谓“有确凿的证据”,只不过是她看过的那封检举信而已。
继陶铸之后,谭震林成为又一个全国性的重点“打倒”对象。那时,谭震林一家还住在中南海庆云堂二院。就在离谭家二三百米处的中南海西大门口,安了大喇叭,日夜广播所谓谭震林炮打“中央文革”等“罪状”,高喊“打倒谭震林”的口号。1967年4月4日,在“中央文革”的授意下,一伙造反派冲进谭家,进行了抄家,并把谭震林的子女逐出了家门,六个子女被一个一个地逐出了北京城。造反派还把谭震林的夫人葛惠敏单独押走了。从这天起,中南海原来的家里,只剩下谭震林一个人,在所谓“专案组”派来的警卫人员监管下单独生活
人物评价
谭震林同志,是共产党杰出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把自己的一生全心全意的奉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他跟随共产党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同志,为壮大革命武装力量、创建革命根据地、夺取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建立了不朽的功绩。谭震林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军事领导人,还是一位严师益友。他十分关心干部和士兵,对下属从不用命令教训的口吻说话。但他批评起人来却非常严厉,有时会叫被批评者下不了台。有时批评得不对,你与他争论,过后他从不记账,从不背后给人穿小鞋。对谭震林的脾气,陈毅元帅曾经说过:“他若朝你发脾气,你可能受不了。可是一转身呢,他又在说你的好处了……”谭震林也非常乐意接受来自下级的批评,也勇于承担责任。
历史难忘
“谭老板”称谓的来历
1940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东南局和新四军军部发电给中共江苏省委称:现为加强东路工作,已调谭震林同志去组织军政会,以统一党军指挥,不日出发。
这份只有几十字的电报,引出了许许多多的故事。
当时,谭震林正在安徽省的泾县。他的妻子田秉秀(葛惠敏)已经是怀孕9月有余,眼看就要临盆。军令如山倒,妻子一边为他整理行装,一边抹眼泪。他只能安慰说:“你放心,我很快就会回来的。”
妻子理解他,他也很为自己不能在妻子身边而感到内疚——这毕竟是新婚刚一年,而且是自己第一次做父亲啊!
“你身体不好,自己要注意。”妻子嘱咐他。他患肺病尚未痊愈,还不时咳嗽。
谭震林没有时间儿女情长,他匆匆告别妻子,乘着月夜上路了。
此行的目的地是“东路”,即津浦路东段的“苏太常”、“澄锡虞”地区(苏州、太仓、常熟、江阴、无锡一带的简称)。
坚持苏南抗战,是有着重大战略意义的。它西有日本侵华派遣军司令部及汪伪政府所在地南京,东临早已沦陷的上海市,中间是国民党江苏省政府所在地苏州。要在这一带发展抗日武装,坚持抗日斗争,确实责任重大。
为了确保安全,谭震林和随行人员都进行了一番伪装。谭震林化名林俊,身份是上校衔的国民党“三战区参谋主任”。“从今以后,谁再叫出谭司令,我就不客气噜!”谭震林这样说。
他的两个警卫员,一个化装为马夫,一个是挎盒子枪的。而随行的廖海涛化名廖涛,是林俊的“秘书”,俞炳辉化名张德标,职务是“侍从副官”。
他们用特殊手段,制作了通行证,堂堂正正写好,去东路“检查工作”。这个“国民党三战区”的“检查小组”,行色匆匆,奔走在皖南到江苏的路上。行程是异常艰辛的。从皖南到苏南,本来并不算远的路程,走了整整18天。到达新四军江南总指挥部水西村后,他们稍事停留,又匆匆赶路。
此时,谭震林的衣着打扮已经是“鸟枪换炮”了。——雪白的衬衣,毛料西裤,外披哔叽长衫,头顶黑色礼帽。走路时前呼后拥,俨然一派“大老板”的神气。这还不够,他还借用延陵镇一家绸布店老板的名字搞了良民证,证上的名字是:李明。
谭震林甩甩衣袖,对同行的同志说:“我走几步,你们看看,像不像老板!”说完,迈起四方步,把肚子挺一挺,摇摇晃晃,逗得人们大笑不止。
“笑什么?像,还是不像?”
“像是像,就是有点太摆架子。”
“不摆架子怎么行,我看很像。”
……
同行的吵吵闹闹,谭震林却说:“像不像三分样。我尽量摆出老板的样子,有什么破绽,你们替我弥补着点。”
“老板”的正式称谓,自此而始。直到全国解放后,连毛主席见了他也叫他“谭老板”。
伟大的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统筹与指挥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华东野战军16个纵队、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和地方武装共60万人,于11月6日发动淮海战役。
辽沈战役后,国民党统帅部为避免徐州之部队重蹈卫立煌集团全军被歼的覆辙,决定将刘峙集团主力收缩到津浦路徐州生蚌埠段两侧,采取攻势防御阻止解放军南下,必要时放弃徐州,凭借淮河抗击,确保南京、上海。以徐州为中心的国民党部队有5个兵团、共约80万兵力。
1948年11月8日,国民党第59军、77军,在第三绥靖区副司令何基沣、张克侠率领下,在淮海前线驻地台儿庄地区举行起义。第59军、77军原为冯玉祥西北军旧部。张克侠、何基沣皆为中共地下党员。为组织起义,周恩来与叶剑英曾分别对张克侠和何基沣做过指示,经过张、何二人的工作,该部在淮海战役开始前已做好了起义准斋。同年11月6日,战役打响。8日凌晨,何基沣、张克侠等人宣布起义,下午该部按计划撤出防地,向运河北岸开进。9日,起义部队从台儿庄一线北渡运河。10日进入峄县解放区。张、何起义为解放军创造了全歼黄伯韬兵团的有利条件。
11月11日,美军副参谋总长魏德迈与同民党代表、民社党的蒋匀田1948年在华盛顿研究中国战场形势,为蒋军设计了一个防守方案,他对着中国地图说:“如徐州失守,惟有退保中国东南与台、澎地区。照地理的形势说,自福州至昆明三角地带,较易防守,所以我划一条代表战略地带的红线。惟四川省的经济价值甚高,不应轻易放弃,所以我划一条虚线,以为试守之计。”“现在美国海军尚固守青岛基地,目的即在支持平、津三角地带傅作义的守军,使能牵制中共军队,不能即刻大批南进,盼拖长时间,以便布置防守东南半壁的战略基地。”
11月22日,蒋军第七兵团司令黄伯韬,在淮海战役碾庄战斗中被解放军击毙。黄伯韬祖籍今广东梅州市梅县区,1900年生于天津,1918年入陆军第九混成旅学兵营,后又进江苏军官教育团第五期学习。历任营长、师参谋长、副旅长、师长、军令部高参、军长等职。孟良崮战役时,任第1兵团第4纵队司令,74师被全歼,受到“撤职留任”的处分。在苏北和豫东作战中颇为努力,博得了蒋介石的信任。9月,升为新组建的第7兵团司令,所部被解放军包围于碾庄地区,全军覆没。
1948年11月29日,正当双堆集地区的战事紧张进行之际,国民党第85军110师5000余人,在师长廖运周率领下,举行战场起义。110师原为冯玉祥西北军旧部,廖运周是中共地下党员。淮海战役开始后,110师所在的第12兵团于11月24日被解放军包围在安徽宿县双堆集地区,廖运周和其他中共地下党员决定乘突围之机举行起义,并把起义计划和有关军事情报通知了解放军。28日,廖运周向全师宣布了起义计划。29日,110师按解放军事先指定的路线开到解放军的阵地上,起义成功。这一行动打乱了黄维兵团的突围计划,使其全部被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