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清明节由来的4种说法

renwenyishuadmin 提交于 周三, 2018/06/13 - 03:06
分类

  一说源于清明风。古人把黄道附近一周天平分为十二次,太阳运行到某次就为某节气,春分后十五日,太阳到达黄经15°,即“指乙”,是为清明风起。早在春秋时代成书的《国语》上就说,一年中共有“八风”,其中“清明风”属巽,即阳气上升,万物至此,“齐而巽”。在八风中,唯独清明风被定为“三月节”。后来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也说:“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岁时百问》上解释道:“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二说为了纪念介子推。此说较为普遍,春秋时代介子推曾割下腿上的肉烤熟送给重耳充饥,帮助晋文公重耳复国,功成身退,隐居绵山。为了逼迫子推出山做官,文公于清明前夕焚山烧林,不料介子推宁愿抱树焚身。相传留下血诗一首,其中有“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等句。文公读罢子推遗诗,伤心之至,规定每年到了介子推死的那天(即清明前夕)都要禁火三日,不吃烟火食,“以志吾过,且旌善人”。从此清明前夕有“寒食节”,而寒食活动延续到清明日,这样,寒食节与清明节并称,都成了祭祀扫墓,怀念先辈的节日。

  三说是民俗积渐而成。今人罗启荣、阳仁煊在《中国年节》一书中提出,清明节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节气,二是指节日。在二十四节气中,俗演为节日的只有清明。马宏智在《年节趣话》中也说:清明和寒食是两个不同的节日,清明,既是节日又是节气,“在遥远的周代已经流行了”。
  另有研究者考证,清明,起初表示天清地明的意思,可谓第四说。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商朝末年,纣王乱国,周武王起兵伐纣,牧野一战,大败商师,平治天下。《诗经》上歌颂道:“牧野洋洋,檀车煌煌……肆伐大商,会朝清明。”《毛书传释》:“不崇朝而天下清明。”为此,周朝在制订历律、确定二十四节气时,将三月节命名为“清明”,标志天地清朗明净,既明物候,又扬政绩,届时焚火庆祝,春耕开始。
  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