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医生诊断癌症 靠谱不?

renwen 提交于 周六, 2019/03/02 - 23:09
分类

AI医生诊断癌症 靠谱不?

来源:南方都市报 日期:2018-12-17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镜医生在为患者做检查,“AI医生”在收到相关照片后反馈病人患癌概率。


蓝色为肿瘤区域,“AI医生”勾勒出恶性食管肿瘤范围。通讯员供图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称,研发的人工智能系统诊断胃癌食管癌准确率达98.5%

  61岁的李仪(化名)患了早期胃癌,因癌症位置隐蔽,在做胃镜的过程中,很容易被医生忽略,导致漏诊,但AI医生却立刻诊断了出来。

  12月14日,记者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了解到,该中心研发的上消化道肿瘤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可在内镜医生检查时,辅助医生诊断胃癌、食管癌,确率高达98.5%。

  据悉,该系统是首个由医院自主研发的上消化道癌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并具有完整知识产权。

  AI医生获得照片后

  1秒给出患癌概率

  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镜科贺龙君医生提供的视频案例中,医生将内窥镜从口腔,伸入到了患者的食管,随后进入胃部,试图探查癌症乃至其他疾病的存在。

  此时与医生的眼睛同时工作的,还有“A I医生”。

  内镜每秒拍摄20多张食管、胃部照片,传输到人工智能系统,1秒后,系统给出即时反馈病人患恶性食管肿瘤的概率,这与医生判断一致。“A I医生”还精确地将癌症区域画出了一个蓝色的圈。

  一旦提示为恶性肿瘤,病人可通过活检等手段,进行检查确定癌症分期,进行治疗。

  这套上消化道肿瘤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自主研发,目前可辅助医生诊断食管癌、胃癌。

  61岁的患者李仪患了早期胃癌,因癌症所处位置隐蔽,在做胃镜过程中,很容易被医生错过,导致漏诊,但A I系统却立刻给出了70%的患恶性肿瘤概率。“早期胃癌相比早期食管癌更难发现,需要很高水平的医生,但机器却发现了,非常不容易。”贺龙君说。

  我国内镜医生数量严重不足

  上消化道癌早诊率不到10%

  或许是与饮食习惯有关,中国的消化道癌症素来高发。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镜科主任徐国良介绍,全球有50%的上消化道癌发生在中国,包括食管癌、胃癌、肠癌等。超过85%的患者在确诊时,已是中晚期,死亡率居高不下。

  拿食管癌、胃癌来说,目前没有明确的肿瘤生物标志物可以用来检测,做胃镜是发现和诊断的“金标准”。

  数据显示,在中国,每年有1.2亿患者需进行消化道内镜检查,但现实是,中国的内镜医生少,检查耗时长,高水平医生做一次胃镜也需要半小时。“3年前,中国的内镜医生是3万多,现在最多也不超过5万。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徐国良说。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中国上消化道癌早诊率低于10%,这一数据在日本则是70%。“如果按照韩国、日本的方式做筛查,我们可能缺了60%到70%的医生。”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院长说。

  不仅如此,让医生们讳言的是,内镜医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像李仪这样的早期癌症患者,如果是基层医生诊断,漏诊时有发生。“内镜医生,一点小差都不能开。”徐瑞华称。

  或可节省医生一半时间

  未来将拓展到其他肿瘤

  如何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效率?从今年年初开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信息科、内镜科及内科等各部门通力合作,开始着手研发A I系统。

  徐国良介绍,团队耗时几个月,对5万多份完整上消化道肿瘤病例数据及图片进行整理,标记恶性病灶。通过对这些精确标记数据,以及包括中心在内的4家医院的2万多个病例、近60万份图像的学习,建立起了上消化道肿瘤诊疗相关多场景、多模态的人工智能诊疗模型和应用系统。

  现在,系统已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应用,当医生为患者做胃镜时,“A I医生”能实时辅助诊断肿瘤,并直接提示恶性肿瘤存在的概率。做完胃镜后,“A I医生”还会出具一份诊断报告,提供检查结果供医生参考。

  徐瑞华说,根据应用系统在试用初期的数据分析显示,在临床试用中恶性肿瘤识别准确率已达到98.5%,“这是按照活检病理诊断的金标准来算的准确率,已经相当于高年资医生的水平了”。

  “内镜医生一天要看数小时的胃肠内部视频,还要寻找细微的病变,也是很痛苦的差事。”因为A I诊断快速即时,徐国良估计,在临床中应用系统可以至少为内镜医生缩短一半的时间,“相当于医院的内镜医生增加了一倍”。

  徐瑞华说,目前系统只在胃癌、食管癌中应用,未来可拓展到其他肿瘤。

  或将推广至基层

  提高诊疗能力

  2017年9月,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牵头,携手14个省份64家医院,成立泛中南地区肿瘤专科联盟。12月14日,泛中南地区肿瘤专科联盟“上消化道肿瘤A I早诊早治项目”也已启动。

  徐瑞华说,A I医生目前已学习60万份图像,他希望能与各大联盟医院共享数据,让机器学习更充足的图像,建立高精度、高可靠的A I应用,“争取图像量达到300万到1000万张,到时这个A I系统肯定是全世界最大、最完备,也是功能最强大的”。

  “我认为这个系统,能下到县乃至乡镇,只要做内镜的地方,就能应用,辅助医生诊断。”徐瑞华说。

  观察

  “狂欢”中的AI医疗面临哪些忧虑?

  优质数据难求,技术仍是最大壁垒

  “AI+医疗”的发展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全力支持,成为资本涌流的风口。广东多家三甲医院正紧锣密鼓布局AI医疗。同时,BAT等互联网“大咖”也争相涌入AI医疗领域。

  “狂欢”中的AI医疗,前景有多大?业界在“狂奔”的同时,对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仍有诸多忧虑。

  徐国良说,医疗影像是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应用热门中的热门。其中,在医疗大数据中,超过80%的数据来自于医学影像,海量数据是建模的基础。

  但目前,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真正落地到临床使用的并不多,主要是因为目前缺乏多维度真实世界大数据,缺乏诊疗全流程的系统研究,且以科研报道为主,缺乏临床应用。“在消化道领域,此前没有一个人工智能成果能落地到医院。”

  目前,医疗人工智能的优质数据难求,技术仍是最大壁垒。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钱大宏曾对南都记者表示,人工智能的训练,需要大量优质数据样本进行“喂养”,然而这些优质数据却往往难求。此外,AI医疗的算法确实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未来不仅需要追求高准确率的结果,还需要进一步揭开AI的思维。

  多家AI医疗企业表达了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加快审批流程的愿望。“在AI医疗发展的过程中,政策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钱大宏说,国家需要去制定一套准入标准,检测各种不同的AI医疗软件,分辨好坏。“但药监局中检院刚刚开始准备标准测试数据库,进入审批流程还需要很大的工作量和时间。”

  未来,跨过技术关和商业关的AI医疗,是否能够完全取代医生完成独立诊疗?钱大宏认为,至少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当中,AI医疗只能作为工具介入诊疗过程,辅助医生工作,而不能取代医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