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中国-科学为你解疑释惑 2019-06-03 作者:李泽楠
临近毕业季,不少高校大学生都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少人内心都会产生一种焦虑感。对于焦虑,很多人常常有一种误解,甚至将焦虑与严重的精神疾病混淆。那么,焦虑到底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有效缓解焦虑呢?
美国焦虑症协会给予焦虑症的定义是:焦虑是一种不愉快的、痛苦的情绪状态,同时伴有躯体方面的不舒服的体验。很多时候我们常会因生活中的种种压力而产生焦虑感,但其实,这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应激情绪,而非病理状态。
那么,正常应激情绪和病理状态之间的界限在哪里呢?我们首先要分辨自己的焦虑是否“过多”“长期”和“不必要”;其次,我们也要判断这种焦虑情绪是否对自己的日常生活造成了较严重的负面影响,如导致不能上班、上学等。当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时,焦虑才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但焦虑毕竟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情绪,如果这种情绪持续的时间过长,也会影响健康,甚至引发一些疾病。北京中医院身心科姜默琳医生表示,忧愁和焦虑会影响脾胃健康,具体表现为食欲不振,胃痛胃胀,且反复发作,这其实就是典型的心身疾病——异常情绪表达为躯体症状。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缓解焦虑呢?有以下三种策略可以参考:
从“关注情境”的策略来看,可以采取“主动应对”的方式,即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改变我们身处的环境,以这样的方式来达到我们想要的情绪状态。例如,假想自己对于当前环境有一定的控制力,这会极大地减少我们的压力和焦虑感。
从“关注认知”的策略来看,可以进行有效的“认知重评”,即用一种可以改变你情绪反应的方式来思考诱发负面情绪的事件。例如,可以将他人的不友好评论理解成“我猜他今天又心情不好了”,而不是“人们都不喜欢我”。
从“关注反应”的策略来看,一方面可以采用“释放情绪”策略,即去体验此时此地的感受,并将这些感受完全表达出来,但这一策略不宜过度使用,这是因为在处理好情绪的同时,不能够完全保证其它工作高效完成。另一方面,还可采用体育锻炼的方式,这也是最成功的应对策略之一。但需要注意的是,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心境,但极端剧烈的运动会让人心情变差。此外,只有坚持参加体育锻炼才能获得相应的益处,而单独一次的锻炼并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本文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304)医院八一大楼门诊部主任、兼心身医学门诊主任、资深心理咨询与治疗师彭国球进行科学性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