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营养 2019-05-17
营养不只是“吃”那么简单
— 营养的经济学原理 —
保证一个人的营养必须要从最基本的吃喝入手,也就是从食物和生活方式入手,分析这些生活因素是否满足一个人的健康需求。
这里就离不开实物消费,说到食物消费一定要有食物生产,没有生产出来的食物一定没有办法消费。
食物生产又离不开自然系统,没有大自然就没有办法培育出供给人类饮食的食物。
这就出现了营养经济学的三个系统:自然系统、市场交换系统和食物消费。
营养不只是“吃”那么简单
— 经济学的三大系统如何协调 —
食物生产在宏观层面上和整个自然系统相统一,人们需要在自然系统投入,生产出整个消费系统所需的食物,这个系统把我们食物消费和生态结合在一起。
与此同时,食物生产和消费通过市场机制来进行调解,生产出来要通过市场进入消费者,消费者进行食物的消费使得人力资本增长,也就是在就业市场上取得收入,拿收入买食物,这是一个基本的循环,中端的就是食物生产系统和消费系统的流通。
中国因为人口众多,属于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低的这一类。因此,在思考中国的营养健康问题时,就避不开同时需要考虑国家食物安全和环境生态安全这两个问题。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应该首先考虑营养需求,在满足营养需求的基础上,再逐渐考虑生态需求,这也正是大部分与我国资源禀赋类似的国家早期生产和消费的状况,也可以说几乎是以破坏生态为代价做出来的。
随着经济发展,营养健康状况越来越得到满足,甚至出现了营养过剩,生态的平衡就成为一个重大的问题,生态的问题会变得更加重要。
营养需求主要从需求角度来考虑,当我们把需求和一个国家资源供给能力相结合就产生了食物安全,食物安全就是一个国家能生产多少食物,老百姓又能不能买得起的问题。
因此,要兼顾人民群众的营养需求和农业生态的平衡,就需要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率,对公民进行营养健康教育,也要充分利用国际市场,降低国内供需压力。
1.营养干预
【 平衡消费个体与产业发展的警灯 】
解决了食物生产和消费的供需矛盾,就要考虑在食物生产过程中,市场调节能否满足健康需求的问题了。
中国的营养问题非常复杂,城乡差距大,消瘦和肥胖并存。
早期经济欠发达购买力不足,买不起健康的食物。后来购买力提升了,人们还是会有一些消费的习惯和惯性,消费者对于健康认知的不足,导致收入上升了缺没有能力选择健康的食物。
同时整个食品行业的利润趋使下,食品行业会首先满足消费者口感,将营养放在较次的位置,某种程度上,食品工业和营养健康选择的理念是不一致的,这十分挑战消费者的理性选择。
这有一个原因,就是对于消费者个体而言,今天的效用远远大于明天的健康,同时,也因为健康效果显现的滞后性。
解释起来就是食物是当时就吃下去的,但我们营养状况很长时间之后才会显现出来。一个不健康的食物并不像药物,能够快速的对健康产生影响,同样的一个健康的食物也是如此,因此消费者最容易轻视食物的影响。
对此,一个有效解决办法就是要灌输一个外部因素,对消费者个体而言,就是打破错误的消费,这就是营养教育(营养干预);对生产者而言,则要重视标准、制度等的建设,使其利润最大化的选择有一定的约束,保障其产品的营养供给。
2.科学的营养干预
做好针对个体的健康教育
制定符合不同人群需求的健康政策
突破中国正面临的多重营养问题
营养健康要“从娃娃抓起”,这不是一句玩笑,要培养儿童自主选择食物的能力,养成健康的口味和习惯,才能从根本改善饮食行为,为日后成长打下基础。
全民的健康既要做好单个个体的营养健康教育,也要从宏微观制度设计同时着手。
中国经济发展存在消费差距巨大的问题,例如农民工总数达到2.7亿,留守儿童与打工子弟健康问题凸显,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老龄人群的饮食健康也需要关注,这些问题都需要综合考虑。
科学的营养干预政策不仅要充分考虑生理生化机理,还需要思考如何让全民都接受干预方案,这就需要充分理解市场中每个主体的行为,经济学家、心理学家在营养干预方面应该充分的参与,从而使得很多营养干预政策更加有效,从根本上提高公民营养健康意识,解决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