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中国-智慧女性 2019-04-18
黄疸是新生儿中最常见的临床问题。很多宝妈由于初为人母,对黄疸不了解,所以看到“黄宝宝”就一脸忧愁,不得安神。其实60%的足月儿、80%的早产儿都会有黄疸,并且是生理性黄疸,会自行消退,无需治疗,不需过分担忧。只有少数宝宝会患需要及时就医的病理性黄疸。而分辨新生儿黄疸是生理性或病理性的方法比较简单,凭黄疸出现时间即可作基本判断——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第2-3天出现、病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24小时内出现。
生理性黄疸是怎么来的呢?新生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下,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坏。胎儿出生后,血氧压力突然升高,红细胞破坏很快,产生较多胆红素。这时候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肝酶活力低,无法清除过多胆红素,因而发生黄疸。生理性黄疸轻者皮肤呈浅黄色,仅局限于面部,巩膜(白眼珠)亦可染黄,一般7-8日就可恢复正常;重者颜色较深,可波及躯干,但一般不过肘和膝,皮肤黄里透红,巩膜以蓝为主微带黄色,2-3周消退,检查肝功能正常。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一般会比足月儿较重,持续时间也较久,可延长至2-4周才能消退。生理性黄疸属正常现象,在孩子没什么不适的情况下没必要过于担心。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由许多原因组成的一组疾病,如溶血性黄疸、感染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等,它们有各自的形成原因,也有共同的特点,即都在出生24小时内出现。并且,病理性黄疸不论何种原因,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这种情况除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