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士成简介-人物

renwenyishuadmin 提交于 周三, 2018/06/13 - 02:46
分类

七月初,聂军与联军交战时,义和团到聂家抓害聂士成的母亲、妻子及女儿,聂士成派兵追赶,而其部下有一营新军其中有很多士兵与义和团串通,大叫聂军造反并开枪射击聂军,使聂士成腹背受敌,身中数弹。七月九日,聂士成在城西八里台中炮阵亡。义和团本要戮聂尸,因联军追至才幸免,后来德军扯来一条红毯子,盖在聂士成破碎的身体上。并让士兵把聂士成的遗体交还给清军。

聂士成阵亡后,清廷朝议赐恤,载漪、刚毅力阻,后来清廷下诏称聂士成“误国丧身,实堪痛恨,姑念前功,准予恤典”。

应聂士成故旧周馥等人请求,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二月,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代为聂士成请恤,称其“秉性忠贞,践履纯笃,事亲极孝,居官极廉。驭众严而有恩,遇事勇而有断,沉毅果敢,威望绝伦。” 朝廷上谕以聂士成追赠太子少保,著照提督阵亡例赐恤,加恩予谥,谥号忠节。生平战功事迹及死事本末,宣付国史馆立传。并准于立功省份、死事地方及及原籍芦台、天津、合肥建立专祠。建立专祠。聂士成阵亡后,其灵柩由部属护送回安徽原籍安葬。1911年(宣统三年),聂士成次子聂宪藩为其改葬于宣城。

个人著作

聂士成虽是武将,但也粗通文墨,颇通史书,为人礼贤下士,较之于当时同级别的清军将领,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从《东游纪程》的记载来看,聂士成曾读过《史记》、《汉书》、《唐书》和薛福成的《出使日记》。有《东游纪程》、《东征日记》及诗文数篇传世。

历史评价

文廷式:“淮军一聂士成,津人一曹克忠,号称能战,于诸将中为优。”

黄遵宪:“天苍苍,野茫茫,八里台作战场,赤日行空尘沙黄。一弹掠肩血滂滂,一弹洞胸胸流肠,将军危坐死不僵。聂将军名高天下闻,虬髯虎眉面色赭,河溯将帅无人不爱君。”

袁世凯:“该提督秉性忠贞,践履纯笃,事亲极孝,居官极廉,驭众严而有恩,遇事勇而有断,沉毅果敢,威重绝伦。”“前岁拳匪事起,环球震动,仓促用兵,以身殉难,迹其苦战授命,武臣中实惟该故提督一人。”

陈左高:“清代武将工翰墨,而有日记传世者推聂士成。”

蔡东藩:“聂、马二军门,良将也,以仇匪而致败,聂且甘心殉难。”

《清史稿》:“联军之占津、海也,长驱而入,唯士成阻之;俄兵之侵龙江也,乘隙以进,唯寿山拒之:固知必不能敌,誓以一死报耳。”

据八国联军随军记者记载,“华军虽众,皆不足虑,所可畏者,聂军门所部耳;盖聂军有进无退,每为各军之先;虽受枪炮,前者毙,后者又进,其猛处诚有非他军所可比拟者”,又称聂军“所带军械均系极佳之毛瑟快枪,并有极好炮队,该兵士即将新式各炮安置于天津城内炮台上……租界房屋无一处不被击毁者……自与中国交兵以来,从未遇此勇悍之军。”

后世纪念

1905年清政府立碑纪念,花岗石砌筑基座,高2.4米,位于天津八里台以南(今天津市南开区紫金山路与卫津南路交叉口)。谥号“忠节”。高2.4米。碑正面刻“聂忠节公殉难处”,两侧立柱上刻“勇烈贯长虹,想当年马革裹尸,一片丹心忍作怒涛飞海上;精诚留碧血,看今日虫沙历劫,三军白骨悲歌乐府战城南”,横额为“生气凛然”。

1984年复立时,碑文仅留“聂忠节公殉难处”七字。

2000年是其为国捐躯100周年,天津市政府在原聂公碑所在地建了一个高4.18米的聂士成铜像以示缅怀,镌刻:将军驱骑刀光寒,一跃桥头此生瞻。聂公当年激扬处,多少青松配雨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