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说:
近日,广州日报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院和白云山管理局联合主办“岭南名医云山大讲堂”,请该院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刘凤斌教授开讲如何防治肠道疾病。
刘教授透露,世界上每年死于肠胃病的人数都在1000万以上,仅因腹泻死亡的人就高达400多万。作为常见高发病,肠胃病不仅使人承受机体痛苦,而且还会在体内堆积毒素,阻断人体营养来源,使人体免疫力下降,并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病、肝胆疾病、贫血……这应了中医的一句古话:脾胃受损,百病由生。不过,运用中医的理念综合防治,想远离肠道疾病的困扰也不是不可能的。
高蛋白高脂肪吃得多
结肠癌风险明显增加
为什么现在患有肠道疾病的人越来越多?
“这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改变有关。”刘凤斌说,这种改变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如进食过于精细、高蛋白、高脂肪食,很少吃粗粮等,导致食物对肠道的刺激和蠕动减少,而进食生冷食物、或冰箱污染的食物,导致肠道蠕动过快;其次,暴饮暴食或吃得过快,加上久坐少动、工作压力大、紧张等也可使肠道蠕动过慢;再则,过于精细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对肠道刺激易引起炎症。这种饮食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肠道蠕动过快或过慢等都会引起肠病,过快会引起腹泻,过慢会引起便秘等。
美国和英国的研究人员联合做过一项调查,他们把美国人的食物和南非国家的日常食物进行了比较,发现进食高蛋白、高脂肪食物两周左右,结肠癌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
中医辨病
四大因素导致肠病
“中国人很幸福,不仅有西药,同时患有中医。优势和疗效可以互补。”刘凤斌从中医的角度分析说,导致肠病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体质不足:这是发的内在因素。平素体弱多病、或久病之后,或长期过度劳倦等因素是导致体质不足的常见原因。
外感因素:人的腹壁比较薄,腹中脏器比较多,很容易受外邪侵袭,特别是风寒湿邪或暑湿之邪的“突袭”。
饮食因素:饮食生冷、煎炸、油腻肥甘、辛辣刺激、不干净的食物也是导致肠病的重要的原因。
情绪因素:心情抑郁恼怒、容易烦躁,工作或生活紧张、工作或生活压力比较大都是情绪因素,容易引起胃肠疾病。肠易激患者尤甚,这类人经常是情绪一紧张,就想上厕所排便。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以上几大原因易使人们出现不同的脾虚、寒湿、湿热、热毒、瘀血、痰浊等体内病理变化而导致肠道疾病的发生。
防治支招
生活起居调理
刘凤斌支招:运用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日常注意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生活起居调理:
平心静养: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
运动健养:适度做些运动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如太极拳、八段锦、慢跑、羽毛球等。
保暖护养:在昼夜温差变化大的时节里特别要注意胃肠的保暖,夜晚睡觉盖好被褥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或加重旧病。晚餐后不要喝茶,喝水也要适量,以免兴奋或夜尿过多而干扰睡眠。睡前用热水泡脚或用中药泡脚也有利于促进胃肠功能和睡眠。
粗粮要配搭细粮合理信用
饮食原则
一日三餐七八分饱
“一日三餐,吃个七八分饱就可以了。”刘凤斌建议,日常少吃零食,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粘的食物,更忌暴饮暴食,戒烟禁酒,遵守以下几大原则,想远离肠道疾病的困扰也不是不可能的:
有规律:避免饥一顿饱一顿,或者好吃就多吃,不好吃就少吃,应该定时、定量。
不偏食:粗粮、细粮、蔬菜和肉蛋类要合理搭配,不可偏废。对于一些生冷、辛辣、肥甘油腻,适可而止,不可过食。
多吃鲜:多吃些清淡、新鲜、容易消化且富含营养的食物。
放宽心:吃饭时心情要放松,饭后略作休息再工作。饭后不要立即躺下休息,但更不能立刻做剧烈运动,可适当地站立或者慢走。
食疗贴士
黄芪炖鸡
生母鸡肉1000g,党参20-30g,黄芪30-50g,生姜3片,大枣5枚。参芪炖鸡补中益气、健脾强身,适用于脾胃虚弱,久病体虚者。
薏米红豆粥
薏米与红豆按1:1比例,再加等量大米,吃20多天后,可变为薏米和红豆之比为2:1,另一半是大米,粥熬至不稠不稀,胃肠湿热者。
土茯冬瓜汤
连皮冬瓜500克、土茯苓50克,加精瘦肉250克,清炖,功用清利湿热。
另外,胃肠积热者,平时宜食性寒凉,具清胃火、泻肠热作用的食物,如木耳、绿豆芽、苦瓜、冬瓜、白菜、芹菜、茭白、西瓜、香蕉、枇杷、梨等;而瘀血体质者,则宜食海带、紫菜、萝卜、山楂、醋、乌梅、佛手等具有活血散结、行气疏肝解郁作用的食物,少食肥肉;痰湿体质者饮食清淡,除少食肥肉及甜、油腻食物外,应多吃温补脾胃,化痰祛湿的食物,如陈皮、紫苏、砂仁、薏米、山药、黄豆、蚕豆、白扁豆、赤小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