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改变孩子的“小气” - 关于孩子的知识

renwen 提交于 周日, 2023/04/02 - 00:47
分类

孩子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小孩唯我独尊,通俗一点就是“小气”,我的东西别人不能动,自己的东西就一个人玩。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什么也不缺,可越来越小气呢?其根本原因就是孩子不会分享,不会有福同享,以至于越来越独,越来越自私。

孩子“小气”看似不是大的毛病,但对其以后健康人格的塑造影响深远。当今社会,人们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协调配合,甚至共享。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不懂得分享,独断专行,那么,就很难形成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更谈不上立足于社会。

所以说,我们应该帮助孩子改变“小气”,要让孩子懂事,避免蛮不讲理,要培养孩子谦让、沟通、真诚等优良品质,心里想着别人,这样才有可能共享欢乐,互利互惠,从而健康成长。

策略一:避免围着孩子转。

溺爱是祸根,有的家长买回好吃的东西,看到孩子兴奋异常,父母往往感动万分:你自己吃吧!我们不舍得吃。就是这种不舍得,久而久之,便没有别人的份了,你家长不吃,那只有我吃了。为什么我们当父母的,不多花一点钱,买回同等数量的东西,让孩子主导分配呢?

策略二:加强感恩教育。

孩子理解别人,富有同情心,需要一个过程。首先要从孝敬父母开始,这需要创设情境,尤其在家里,不要老把孩子当孩子,是独苗百依百顺不说,什么也不让孩子去做,缺乏体验。正确的做法应该让孩子做家务,全家人一起共事,这样,孩子的内心就会感到,我爸爸很累,妈妈对我付出很多,都是为我好……只有内心产生触动,才能产生孝心。

其次,多引导孩子参加情感体验,比如主动打扫楼院卫生,孩子就会体验到清洁工人的辛苦,炎热天出去走走,孩子就会感觉到交警的劳累……等等,这种体验就是让孩子产生共鸣,从而懂得感恩。

策略三:训练分享。

有的孩子不愿意把自己的东西拿出来给小朋友玩,主要是担心怕丢失了,或被别人抢去。应该说,这种心理是正常的,要纠正的话,其核心就是要让孩子感受到互利,所以,家长要有意识引导孩子先奉献自己的“好东西”,然后约定,下次别人来的时候,也要拿着自己的“好东西”,或者提前约定,来的时候带着,这样,大家取长补短,互相见识,就很容易产生快乐。

策略四:家长的榜样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言行直接影响孩子的思想。自私、小气、狭隘、算计的家长,显然对孩子是有感染的,所以,家长要注意生活细节,孝敬双方老人,有好吃的首先想着老人,经常陪伴,洗衣做饭……所有这些,孩子肯定看在眼里,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