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读懂城市轨道交通

renwen 提交于 周三, 2019/03/27 - 23:40
分类

  第四节:地下铁道

  地下铁道,顾名思义就是修在城市地下的铁路,它因为轴重相对较重,属于重轨交通系列,采用钢轨钢轮系统,单方向高峰输送能力每小时在3万人次以上。地铁根据城市的特殊需要,大部分采用地下,但是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采用地面或高架形式。地铁的站间距较密,采用电力驱动,线路全封闭,信号自动化控制,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时、舒适、污染少、节约城市土地资源等优点。缺点就是建设费用高,一旦发生火灾等自然灾害,乘客疏散较困难。地铁也可以划归到普通铁路的范畴,但是它和常规铁路的最大区别就是专门输送旅客。除此之外,地铁的供电系统也和常规铁路不同,不用架设接触网,而是采用第三轨供电的方式,电压采用直流750伏特到1500伏特。由于地铁具有速度快、发车密度高、时间间隔短等特点,它的信号控制系统从原来的的地面信号发展成为采用自动闭塞、计算机联锁、列车自动监控系统、自动防护系统以及自动运行系统保证安全运行。在列车控制方面,它又和高铁的列控系统非常相似。

  地铁因为位于地面以下十几米甚至几十米,需要设置通风和环境控制系统来满足旅客乘车的需要。因为地铁空间是一个封闭的管道系统,除了进出口通道,整个与大气隔绝,列车运行与乘客换乘会产生大量的热能无法释放,久而久之空气就变得闷热污浊,严重影响旅客的舒适度。同时,一旦地铁发生火灾,浓烟不能及时排出,就会造成窒息致死事件发生。通风环境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地铁风亭、防排烟系统、阻塞通风和空调通风设备等。

  国内地铁的轨道与常规铁路类似,都是采取1435毫米轨距,钢轨采用重型钢轨,道床为随时道床或者采用混凝土浇筑的道床。地铁车站作为整个地下交通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要根据当地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旅客的切实需要来设计。车站的站间距与公交车站差不多,车站的建筑和结构以满足使用为主。因为地铁不同于商场购物中心等建筑,后者是人流汇聚之地,地铁是人流疏散的场所,不允许乘客长时间坐卧停留,因此将地铁站装修的奢侈豪华没什么实际用处,乘客也没时间欣赏浏览。当然国外很多地铁站都作为艺术品去建设,是和当地国情有关,我们没必要一味模仿,节省投资做更多实用的事情才是正道。地铁车站按照运营性质可分为中间站、尽头站、换乘站与折返站,按照结构形式可分为地下、地面和高架车站。车站内的旅客乘降站台分为侧式站台和岛式站台,一般还是以岛式站台为主,上下行的地铁停靠在站台两侧,可以方便旅客换乘和集散。

  地铁的车辆都是电动车编组,属于装备电机能够自动走行的车辆,列车的驾驶室在列车两端,编组辆数为4~8节,车厢宽度3米。要求地铁车辆具备加减速快、停车制动距离短、运行速度高等特点。车厢采用难燃或者阻燃材料制成,不容易发生火灾。

  第五节 城市轻轨

  轻轨、地铁和现代有轨电车是很容易被混淆的概念,即使作为城市轨道交通技术专家,对这三种交通方式的划分也观点不一。普通大众经常将地铁与轻轨混淆,而专家们则经常将轻轨与有轨电车归为一类。其实三者之间还是有一些区别的。地铁大部分在地下,小部分高架。轻轨大部分高架,小部分在地面。而有轨电车除了立交、河流跨越之外,大部分位于地面上。这是以三者的建筑结构形式来区分的。还有一种区分方法就是根据单位小时的客运量来分,前面已经提及。如果按照车型来区分,一般划分为A、B、C型,A型车宽3米,B型车宽2.8米,C型车宽2.6米。A、B型车用在地铁上,C型车在轻轨上使用。实际上,三者标准在实际建设中经常被打乱,有的城市建设轻轨就用地铁高标准,也没什么问题。所以为了方便,在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都存在的城市,干脆将其统称为“轨道交通”。比如上海市就是这么做的。

  轻轨是在有轨电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电气牵引,轮轨导向,列车或车辆编组运行在专用行车道上,属于中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轻轨的运行速度可达30公里/小时,输送能力介于地铁和有轨电车之间,每小时为1.5~3万人。轻轨的名称来源于1978年3月国际公共交通联合会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的一次会议,会上确定了轻轨英文为“Lig小时t Rail Transit”,简称“轻轨”,英文缩写为LRT。轻轨最突出的优点就是投资较小、运输量大,建设快,管理也较地铁系统容易,其适应性很强。既可作为中小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主干线,也可作为大城市或特大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补充,发展前景广阔。

  因为轻轨和地铁非常相似,它采用标准轨距1435毫米,桥梁上铺设有道砟的轨道,牵引供电需要在高架桥一侧架设接触网,通过轻轨车辆顶部的受电弓接受电力、列车信号控制系统和地铁大同小异。轻轨车站一般都设高架站,大多数采用侧式站台,旅客乘车需要上下高架站。轻轨车站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桥梁式结构和框架加桥梁式结构。其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适合于用地范围大、车站规模大的地段,可做成2到3层。桥梁式结构适用于用地范围小、客流量小、车站规模不大的地段。

  目前,在我国已经投入运营的城市轻轨有长春轻轨,这是我国第一条轻轨,2002年开通运营。天津的津滨轻轨,2003年开通运营。大连轻轨分三号线和七号线,分别于2003年和2009年开通使用。因为轻轨具备很多优点,又比地铁省钱,国内其他很多城市也在筹划修建中。

  第六节:现代有轨电车

  有轨电车出现的时间也很早,在20世纪初曾经风靡一时。不过早期的有轨电车技术落后,运行速度慢、车体颠簸、噪音大,很快就被异军突起的汽车给打了个落花流水,消失在城市居民视野有半个世纪左右。随着城市内部汽车无限制的增加,拥堵和污染问题让大家不约而同想起了有轨电车的好处。在新技术的推动下,现代有轨电车横空出世,以其低廉、环保、舒适、方便的优点得到了城市的认可,成了一种死而复生的新型交通工具。

  有轨电车是一个由电力牵引、轮轨导向、单车或两辆铰接运行在城市路面线路上的中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它是一种地面公共交通工具。按照车辆的地板的高低可分为高底板,低底板有轨电车。低地板有轨电车的底板与路面基本持平,方便老年人和残疾人上下车。按供电方式分为接触轨和架空接触网式有轨电车。接触轨有轨电车的供电是通过轨道作为回流线进行,架空接触网式有轨电车是在下路一侧架设接触网,通过车辆的受电弓给车辆供电。按照轮轨制式分为钢轮钢轨和胶轮导轨有轨电车。

  现代有轨电车的运输能力介于轻轨和公交车之间,能达到每小时1.0~1.2万人,属于中运量的城市公交系统。有轨电车的爬坡能力强,最高可爬上千分之六十的陡坡,同时转弯半径小,最小转弯半径小于30米,大大增加了电车行驶的灵活性。有轨电车的车辆采用模块化设计,技术更先进。所谓模块化设计,指的是车辆设计标准化,根据需要可以将多辆车辆铰接在一起,延长列车的长度,增加客运量,同时车辆的检修维护也更加容易。在满足运量,提高运行安全的基础上,有轨电车实现人性化设计和服务,实现旅客的舒适度与环境的友好性的完美结合。相对于地铁来说,新型有轨电车造价每公里造价仅为地铁的1/6,为轻轨造价的1/3左右,而且运营费用较低,初期投资少、获取的效益高。现代有轨电车采用电力牵引,环保并且能耗低,仅为小汽车的1/9,公交车的1/4。

  现代有轨电车的建设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比起地铁和轻轨更加灵活,比如可以采取改造原有有轨电车线或废弃铁路作为有轨电车的线路,属于废物利用,变废为宝。这种方式不但既有资源,通过比较小的投资就能较好地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第二种方式就是新建有轨电车线路。新建的有轨电车线路技术标准一般较高,造价不低,但比起地铁和轻轨还是节省很多投资。新建成的有轨电车能很好地与城市周围的环境相协调,在承担运送旅客任务的同时,还可以作为城市的风景,为环境增添光彩。第三种建设方式是与干线铁路共享轨道。这样可大大提高铁路系统的可达性,使之延伸至城市内部,解决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有轨电车系统的服独轨交通务范围也扩大到城市周边,增加了客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