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古代文化名人简介

renwenyishuadmin 提交于 周三, 2018/06/13 - 03:40
分类

温子升(495~547) 北魏文学家。字鹏举,济阴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曾任侍读兼舍人。东魏末年,高澄引为谘议参军。后元仅等作乱,高澄疑子升同谋,下晋阳狱,饿死狱中。能诗善文,在当时北方文人中颇有名望。著有《文集》35卷,又撰《永安记》3卷,并传于世。明人辑有《温侍读集》。

王籍(?~547) 南朝梁文学家。字文海,琅玡(今临沂)人。籍自幼擅文,博涉有才,为当时名士任昉、沈约所赏识。他的诗受谢灵运的影响较大。《南史 ·王籍传》称“时人咸谓康乐之有王籍,如仲尼之有丘明,老聃之有庄周”。他在会稽任职内,畅游云门、天柱山等名胜,寄情山水,多有佳作问世。其中诗《入若邪溪》尤为当时文人击节称赞。他的诗句中“动中有静”的表现手法对后世颇有影响。萧绎曾集其文为10卷,已佚。今存诗两首,被逯钦立辑入《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颜之推(531~约590以后) 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字介,琅玡(今临沂)人。初仕梁元帝为散骑侍郎。江陵为西魏军所破,投奔北齐,官至黄门侍郎、平原太守。齐王入周,为御史上士。隋开皇中,太子召为学士,以疾卒。有《颜氏家训》传世,以儒家传统思想为立身治家之道。

徐叔向 南朝刘宋大将军参军。东莞(今沂水)人。南朝时名医。对针灸、杂病、小儿、妇科均精。积一生临床经验,著有《针灸要钞》1卷、《本草病源合药要钞》5卷、《杂疗方》22卷、《疗少小杂方》29卷、《疗脚弱杂方》8卷、《杂病病源》3卷等医书13种,共130卷。

王叔和 魏晋间医学家。名熙,高平(今微山)人。曾任太医令。精研医学,重视诊脉,收辑前代诊脉文献,结合自己的体会,编成《脉经》10卷,是现存最早的脉学专书。又搜集散佚的汉张仲景《伤寒卒(杂)病论》,并加以整理,使这些医学文献得以保存。

崔鸿 北魏史学家。字彦鸾,鄃(今山东平原)人。仕魏为中散大夫,以本官修辑国史。后迁黄门侍郎, 加散骑常侍、 齐州大中正,孝昌年间(525~527)死。曾修孝文、宣武两朝起居注。所撰《十六国春秋》100卷,附序例、年表2卷,以传记体例记述十六国割据政权事,颇具史料价值,北宋时佚。清人有《十六国春秋辑补》。

贾思勰 我国古代农学家。益都(今寿光)人。曾任北魏高阳郡(治今淄博市临淄西北)太守。具有广泛的农事知识。他以文献中搜集到的资料和访问老农及自己观察、试验的心得,写成《齐民要术》一书而知名于后世。

展子虔 隋画家。今惠民县人。历北齐、北周,入隋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善画台阁、人物、鞍马。人物描法甚细,以色晕开面部,神采如生,为唐代人物画法开辟途径。画马立者有走势,卧者则腹有起跃势。亦工山水,得远近之势,为唐李思训父子所取法。曾在洛阳、长安、江都等地寺院作菩萨和八国王分舍利等壁画。存世《游春图》,金碧设色,景物秾丽,山峦树石空钩无皴,相传是他所作。

崔善为 唐初官吏。贝州武城(今武城县)人。精通天文历算。唐初傅仁钧撰《戊寅元历》,以唐高祖武德元年(戊寅年,公元618年)为历始。武德九年,崔善为等奉诏对此历进行校定,改正了该历疏误数十条。贞观初,天文学家、直太史李淳风又上疏指责该历有十几处错误。崔善为又奉诏考订傅、李二家之得失,采纳了天文学家李淳风的七条意见。校后是为《大唐戊寅历》,该历时期为公元619~664年。他还与刘林甫、颜师古等奉诏撰《武德律》。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完成《武德律》 12卷,《又式》14卷,《令》31卷,奏上。死后谥忠,赠刑部尚书。

储光羲(707~约760) 唐诗人。兖州(今属山东)人,一说润州(今江苏镇江)人。开元进士,官监察御史。曾在安禄山陷长安时受职,后被贬,死于岭南。其诗多写封建士大夫的闲适情调,原有集,已散佚。现仅存《储光羲诗》。

段成式(?~863) 唐文学家。字柯古,临淄人,家于荆州。以父(文昌)荫为秘书省校书郎,官至太常少卿。家多奇篇秘籍。博闻强记。著有传奇小说《庐陵官下记》二卷,已佚。诗多华艳,所作诗歌多散失,《全唐诗》只辑得56首,诗与李商隐、温庭筠齐名,清人辑有《段成式诗》。另撰有《酉阳杂俎》。晚年寓居襄阳,以诗书自娱。

胡旦 宋初学者。字周父,滨州渤海(今山东滨县)人。博学能文,宋太宗时举进士第一。历官右拾遗、秘书监。数上书力陈时弊,而多次被贬。著作有《汉春秋》、《五代史略》、《将帅要略》、《演圣通论》、《唐乘》、《家传》等,计300余卷。

王禹偁(954~1001) 北宋文学家。字元之,巨野人。9岁能文,才学过人。太宗时进士。任右拾遗,以刚直敢言著称,曾上《御戎十策》,陈说防御契丹之计。京城旱灾,上疏请减百官俸禄,节约开支, 减轻刑罚。 后屡以事贬官。真宗即位后,上书提出谨边防、减冗兵、并冗吏等事。旋以修《太祖实录》,直书史事,为宰相不满,出知黄州,后迁蕲州病死。他性刚直,虽屡遭贬官,不改其衷,有 “屈于身而不屈于道”之句(《三黜赋》)。他反对五代以来的浮靡文风,提倡平易朴素。于诗推崇杜甫、白居易,于文推崇韩愈、柳宗元。所作诗文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揭露,开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声。著有《小畜集》20卷、《承明集》10卷及《五代史阙文》等,并传于世。

石介(1005~1045) 北宋初学者、文学家。字守道,兖州奉符(今山东泰安东南)人。隐居徂徕,世称徂徕先生。官至太子中允。和孙复、胡瑗提倡 “以仁义礼乐为学”,并称“宋初三先生”。从儒家立场反对佛教、道教,标榜王权,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论据。主张文章必须为儒家的道统服务。曾作《怪说》等文,抨击宋初浮华的文风。著有《徂徕集》。

钱乙(约1032~1113) 北宋医学家。字仲阳,郓州(今山东东平)人。始以《颅囱方》(小儿科)著名。神宗时授翰林医学、擢太医丞。后告归乡里,带病为民行医。他博览医书,精于《本草》,但不墨守古法。所传《小儿药证直诀》,为其学生阎孝忠收集整理其医学论述而成。其辨证用药多根据藏象理论,书中载述的五脏补泻诸方,后世颇多采用。另有《伤寒指微论》,已佚。

晁补之(1053~1110) 北宋文学家。字无咎,号归来子,山东巨野人。元丰进士。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官等职。主张以军事力量收复石敬瑭献给辽政权的幽蓟十六州。10余岁其文才即受苏轼赞赏,与黄庭坚、张耒、秦观同为 “苏门四学士”。散文流畅,其论政,论史之作,比较注意“事功”,对迂腐不切实用之论,有所嘲讽。对《楚辞》研究颇具功力。也工诗词,富有真情实感。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

成无己(约1063~1156) 宋医学家。山东聊城人。世代行医,无己尤精。著有《注解伤寒论》 10卷、《明理论》3卷和《论方》1卷。对汉张仲景的 “辨证与方议”有所阐发。是最早注释《伤寒论》的医家。

李清照(1084~约1151) 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人。父李格非,母王氏,皆博学善文。早期生活优裕,与其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 “别是一家” 之说,反对以诗文作法作词,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人物。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对散文、书法、绘画、音律都有所造诣。著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佚。后人辑有《漱玉词》,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