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窗”之称。善画梅竹兰石,多藏书法名画。一生著述甚多,有《齐东野语》20卷,多记江南宋史事,名“齐东”,意不忘中原。《癸辛杂识》所记多见闻杂录,部分内容为掌故,价值较大。著此书时作者居临安(今杭州)癸辛街,故名。《武林旧事》10卷,为作者入元后追忆南宋都城临安旧事所作,记宋代官本杂剧段数280余种,为研究宋代戏曲的珍贵资料。另著有《浩然斋雅谈》3卷,《苹洲渔笛谱》,又名《草窗词》2卷。还编有《绝妙好词》7卷,选录宋南渡以后张孝祥等132家词作近400首。
贾鲁 元代水利家。字友恒,高平(今微山县西北)人。至正四年(1344),黄河在金堤决口,五年(1345),又在济阴(今菏泽)决口,八年(1348),又在济宁决口。至正十一年(1351)贾鲁被任河防使。他循行河道,考察地形,往复数千里,把握了水情要害。当年4月开工,7月疏凿成功, 8月水归故道,9月舟楫通行,11月全部竣工。共浚故道280里,凿渠34里,修复决口107处。后被召还京,拜为荣禄大夫集贤大学士。撰有《至正河防纪》。
杨桓(1234~1299) 元文字学家。字武子,号辛泉,兖州人。诸生,中统四年(1263)补济州教授,后招为太史院校书郎。至元三十一年(1294)拜监察御史,不久擢为秘书少监。对古文字有专门研究,精于篆、籀之学,成就卓著。所著《六书统》20卷,以六书统诸字,又依六书各分其例,字体排列先古文、大篆,次钟鼎文、小篆。虽多臆说,然于六书理论亦有所见识。另著《六书诉源》12 卷,《书学正韵》36卷。参修过《大元一统志》。
张养浩(1270~1329) 元散曲作家,文学家。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自幼聪明好学,早负文名,被荐为东平学正,后曾任县尹、监察御史、礼部尚书等职。直言敢谏。曾上疏谏元夕内廷张灯,深感宦途险恶,于英宗至治元年(1321)弃官归隐。文宗天历二年(1329),关中大旱,他应召出任陕西行台中丞,致力救灾,到官4月,倾囊以赈饥民。因勤劳公事,病死于任所。著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是元代有别集流传的少数散曲作家之一。他的散曲,多表现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对宦途生活的厌恶,或对民间疾苦的同情。如小令《登汇波楼》、《大明湖泛舟》等,对家乡湖光山色的描绘生动明丽,颇具美感。他的诗文创作,成就也较高,有《归田类稿》等传世。
杨朝英 元散曲家。号澹斋,青城(今属山东高青县)人。曾与贯云石交游。所作散曲传世者不多。编有乐府新编《阳春白雪》10卷,《朝野新声太平乐府》9卷,元人散曲赖以传世者不少。他自作的曲,除二选集所收者外,亦见他种选本中,共存20余首。
高文秀 元戏曲作家。约元宪宗元年前后在世。山东东平人。府学生员。早卒。所作杂剧今知有 32种,数量上仅次于关汉卿,时人称为 “小汉卿”。喜谈水浒事,写黑旋风李逵剧多至8种。其杂剧现存《双献功》、《遇上皇》、《(左“讠”+右“窣”)范睢》等3种。《谒鲁肃》仅存曲词一折。现存杂剧《渑池会》,一说也是高作。
王祯 元代农学家及活版印刷术的改进者。字伯善,山东东平人。元贞元年至大德四年(1295~ 1300),在安徽旌德、江西永丰做县尹时,提倡种植桑、棉、麻等经济作物和改良农具,并撰写《农书》37卷(现存36卷)。分《农桑通诀》、《百谷谱》、《农器图谱》3大部分,是从全国范围内总结农业生产经验的第一部农书。在当时已有木活字的情况下,他设计转轮排字架,将活字依韵排列,排版时转动轮盘,以字就人。大德二年(1298)曾用木活字排印《旌德县志》。所著《造活字印书法》附载在《农书》之末,是最早系统地叙述活字印刷术的文献。
康进之 元戏曲作家。棣州(今山东惠民)人。一说姓陈。元钟嗣成《录鬼簿》把他列为 “前辈已死名公才人”,可知他是元代前期作家。所作杂剧今知有2种,现存《李逵负荆》1种。
于钦(1284~1333) 元代历史地理学家,文学家。字思容,益都人。由助教累官兵部侍郎。著《齐乘》60卷,可视为山东现存最早的省级地方志书。《四库全书提要》称其为叙述简核而淹贯,最有古法。《齐乘》记载了除鲁西南以外今之山东大部分地区的情况,包括沿革、分野、山川、郡邑、古迹、亭馆、风土、人物等8门,是重要的地方文献资料。
董养性 字迈公,号毓初。元乐陵董家人。平生潜心理学,对四书五经均有注释。著有《四书订疑》22卷、《易经订疑》15卷、《易学启蒙订疑》4卷和《春秋订疑》14卷等。一说董为清朝人。
王诏 明机械家。历城人。嘉靖中,任定州知州。他看到百姓贫困,无力买牛,便仿武侯木牛法,造木牛,用来耕地,相当半个牛。后升开封府,同知朱仙镇。黄河在金相寺决口时,为筑孙继口至清河口大堤,计划需银17万两。在筑堤时,他身先徒众,并改进施工工具,3月而成,花费不足万两。
白英(1363~1419) 明代民间水利家。字节之,山东汶上县人。早年曾受聘设教,充当过运河河工,在治水通航方面经验丰富。永乐九年(1411)工部尚书宋礼奉命率领民工16万人,疏浚元代开凿的从东平至临清间的一段大运河会通河,以利漕运。但会通河水源不足。白英献策以汶水作水源,筑坝引水,西注 “南旺水柜”(水柜即水库)。并建水闸38座控制水量,六分北流至临清,接通卫河,四分南流至济宁,下达泗、淮。完工后,较好地解决了运河航道水量不足、长期阻塞的问题,使大运河在明代200多年间对南粮北运起了很大作用。
谢榛(1495~1575) 明文学家。字茂秦,号四溟山人,山东临清人。 “后七子”之一。初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以他为首,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见《列朝诗集小传》)。后为攀龙等排斥。客游诸藩王间。其诗以律、绝见长。有《四溟集》、《四溟诗话》。
李开先(1502~1568) 明代戏曲家,通俗文学家。字伯华,号中麓,章丘埠村东鹅庄人。嘉靖八年(1529)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曾上疏抨击朝政,罢官家居近30年。以诗文、散曲见称。同王慎中、唐顺之、陈东、赵时春、熊过、任瀚、吕高等并称 “嘉靖八才子”。喜藏书,重视通俗文艺。作有传奇《宝剑记》和院本《园林舞梦》等。一说传奇《断发记》亦系他所作。另有《词谑》,评选了一些散曲和杂剧的曲文,也辑录了一些明代戏曲史料。诗文集有《闲居集》等。解放后曾辑印他的作品,名《李开先集》。
冯惟敏(1511~1580) 明散曲家。字汝行,号海浮,临朐人。嘉靖举人,官至保定府通判。与兄惟健、弟惟讷都能诗文。其散曲风格爽朗,题材亦较广泛。部分作品反映了当时的民生疾苦,对封建官僚的贪婪横暴有所讽刺。有散曲集《海浮山堂词稿》、《山堂辑稿》。
李攀龙(1514~1570) 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字于鳞,号沧溟,历城人。嘉靖进士,授刑部主事,官至河南按察使。为当时诗坛领袖,与王世贞同为 “后七子”首领。他继承“前七子”的复古旗帜,主张“文必西汉,诗必盛唐”,认为文自西汉,诗自盛唐以下,都无足观。所作诗也多摹拟古人。其诗以声调胜,散文粗率生硬。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暴露,较有艺术感染力,著有《沧溟集》、《古今诗删》、《白雪楼诗集》等。
戚继光(1528~1587) 明抗倭名将、军事家。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蓬莱人。出身将家。初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嘉靖三十四年(1555)调浙江,任参将,抵抗倭寇。他见旧军素质不良,至义乌招募农民矿工,编练新军,为抗倭主力。嘉靖四十年在台州大胜。次年援闽,捣破倭寇在横屿(宁德城外海中)的老巢。四十二年再援福建,升总兵官。两年后与俞大猷剿平广东倭寇,解除东南倭患。隆庆元年(1567)被张居正调到北方,镇守蓟州,加强战略,在镇16年。居正死,被排挤而去。他对练兵、治械、阵图等都有创见,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止止堂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