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古代文化名人简介

renwenyishuadmin 提交于 周三, 2018/06/13 - 03:40
分类

1898年首次发现了甲骨文,并第一个将其考订为商代文字。不到一年,搜集甲骨1500余片,为甲骨的收藏研究作出开创性的贡献。著有《汉石存目》、《南北朝石存目》等十几种著作。1900年八国联军侵逼北京,他任京师团练大臣,竭尽全力保卫京城,城破,投井殉国。

孙中新(1852~1930) 山东博兴县人。少年从师学艺,精通 “皮簧”、“梆子”、“扽腔”等剧种,并能司鼓、操琴,是当地影响很大的艺人。1890年,把京剧“锣鼓经”和表演艺术运用到“上妆扬琴”中,并创作、改编、移植《三打》、《四劝》、《三贤》等十几个剧本,形成了新剧种—— 吕剧。后经他授徒、搭班和继续创作剧本,吕剧趋于成型。

杨以增(1787~1855) 清代藏书家,聊城 “海源阁”创始人。字益之,又字至堂,晚号东樵,谥端勤。嘉庆二十四年(1819)举人,道光二年(1822)进士,即用为贵州知县,后历官松洮直隶厅同知、兴义府知府、广西左江道、两淮盐运史、甘肃按察使、陕西巡抚、江南河道总督,卒于官。宦迹遍黔、桂、冀、鄂、豫、陕、甘等地,为搜集古籍善本提供了方便。道光二十年,仿“天一阁”规制,在家乡聊城创建“海源阁”藏书楼,藏书达3680余部,24600余卷,专藏宋元珍本。海源阁与常熟瞿绍基“铁琴铜剑楼”、吴兴陆心源“丽宋楼”、钱塘丁丙“八千卷楼”并称为四大藏书名楼。海源阁的创建,改变了私人藏书多集中于江南的局面。杨氏一生的藏书业绩,对保存我国古代文物典籍作出了贡献,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曾辑印《海源阁丛书》。

马国瀚(1794~1857) 清代著名学者和古籍编纂家。字词溪,号竹吾,原籍山东章丘县,其曾祖父时迁居历城县南权府庄(今南全福庄)。清乾隆、嘉庆年间,其父马名锦在山西省任汾州府经历。马自幼随父在山西读书,阅读了大量经史等文化典籍。19岁中秀才。3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被分发陕西任知县。道光二十四年,升任陕西陇州(今陇县)知州。早年因痛惜珍贵古籍的散失,遂致力于辑佚工作。道光二十四年,《玉函山房辑佚书》巨著已基本完成。全书分为经、史、诸子3编,700 多卷,共辑佚书594种,并作序录冠于每种之首。此书搜罗丰富,卷帖浩繁,为辑书史上的空前成就。道光二十九年,又写成考订经义的读书札记《目耕帖》31卷。传世作品还有《竹如意》、《红藕花轩泉品》、《玉函山房文集》、《玉函山房诗集》等。

吴式芬(1796~1856) 清代金石学家。 字子苾, 号诵孙, 海丰(今无棣) 人。道光十四年(1834)进士,官光禄大夫、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历官至浙江学政。酷嗜金石,所交多金石学家。长于音韵训诂之学,能以金石、经史互证,故其收藏虽不甚富,但其金石考订之详、鉴别之精,著述之丰,不让诸大家。博取诸家金文著述、载录,以六书考订文字,编为《捃古录金文》9卷。还搜集关中、临淄等地新出土的汉代封泥,以为可证两汉制度,与陈介祺共同精拓成册,加以考证,成《封泥考略》10卷,为封泥著述之始。????

杨作质 清末针灸名医。字义亭,青城(今高青)人。习岐黄,善针灸。清光绪年间邑人杨立泉氏充曲阜四氏学校教授。衍圣公偶染时疫,医无效。杨立泉推荐杨作质为之针灸,结果手到病除。衍圣公赠授郓城屯官,升郓城百户厅。他因生性淡泊,懒于仕进,力辞而归,仍以针灸术济世活人,时称 “神砭”。

丁守存 清代官吏,兵器制造专家。字心斋,号竹溪,日照人。1835年中进士,授户部主事,后调任军机处章京。鸦片战争后,他苦心钻研蒸汽机、火炮、地雷等制造原理,试制成功火炮和自动启动的地雷。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后,他曾制成 “手棒雷”谋害太平军首领,未能得逞。又在山东制成石雷、石炮,阻止太平军北伐援军与在直隶的北伐军会师。1860年他在日照创设石雷堡垒,对赖文光所率太平天国余部和捻军一部,造成惨重损失。清政府因其镇压农民起义用力,授予湖北督粮道,署按察使等职。后告老还乡。还曾设计用竹筒引水灌田新方法,将江水引注围中,以减轻农民劳动强度。著有《造化究原》、《火法本论》以及《旷视山文集》等。

臧应詹 清名医。字枚吉,诸城人。早年作莒州训导,后因母亲多病,立志学习秦越人医臧术,晚年益精,远近闻名,以治疗内科杂病见长。有 “南藏(枚吉)北黄(元御)”之称。有《伤寒论选注》、《类方大全》、《外科大成》等医书传世。75岁卒。

吴浔源(1824~1902) 清末史学家、书法家。字棠湖,宁津人。咸丰十一年(1861)副贡。光绪元年(1875)举人。学识渊博,尤致力于历史典籍和古代文物的研究。且工书画金石,所书隶篆,遐迩闻名。 平生著书甚丰, 主要有:《畿辅河渠志》、《宁津县县志》(12卷)、《东光县县志》(12卷) 、 《晋王羲之年谱》(1卷)、《埙谱》(1卷)、《笛谱》(1卷)、《汉隶十六种》、《石经音义校诠》(1卷)、《重排石古残字》及诗集等。

都兰桂(1881~1960) 潍县(今潍坊市寒亭区)人,8岁从父学习核雕技艺,其作品被省评为甲等。 核雕《北京马拉轿车》 , 曾获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一等奖。解放后,作品不断改革创新, 1957年被国务院授予 “全国老艺人”称号。同年被选为省政协委员。

杨万东(1882~1958) 潍县(今潍坊市寒亭区)人,生于木版年画世家,自幼专攻木版年画。以戏剧、民间故事为题材,创作木版年画百余幅,以《四郎探母》、《七月七》、《长坂坡》为代表作。其画版雕刻精细,独树一帜,作品畅销国内外。

倓虚(1875~1963) 佛教天台宗近世传人,当代中国佛教界著名法师。原青岛湛山寺方丈。法号隆衔,俗名王福庭。河北省宁河县人。1894~1900年在东北营口开药店兼行中医,业余参加宣讲堂义务宣传员。后转向佛学研究。1917年于河北省涞水县瓦宅村高信寺出家。不久,在浙江宁波观宗寺受具足戒,并拜天台宗第43代传人谛闲法师为师学习3年。1925年被正式接纳为天台宗第44代法嗣。同年,代表中国佛教出席了在日本召开的 “东亚佛教联合会”。后到我国北方先后创建了营口楞严寺、哈尔滨极乐寺、长春般若寺、复兴沈阳般若寺、天津大悲院等。在北京弥勒院开办了佛学院,并住持北京古刹法源寺。 1931年在西安大兴善寺任住持并传戒办学。 1932年到青岛创建湛山寺并任住持。 1935年创办了湛山寺佛学院,海内外有许多高僧出其门下。他在山东足迹遍及即墨、平度、龙口、烟台、济南等地,世称为 “湛山老人”。1949年到广州主持复兴光孝寺,后移锡香港。1950年当选为香港佛教联合会第一会长。

他在出家后的前30年中,宣讲佛经200多座,应聘到17处寺院主讲,听众达10万余人;创建十方丛林4座,筹办佛学院13所,创办世俗中、小学各2所,佛经印刷出版处2处;门下受业学生千余人,受其启示、度化而出家的僧尼约600人。一生主要著作有《阴阳妙常说》、《金刚经讲义》、《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讲义》、《大乘起信论讲义》、《天台传佛心印记注释要》、《始终心要又记》、《普门员讲录》、《影尘回忆录》等,已出版24种。

王祝晨(1882~1967) 教育家。名世栋,字祝晨,绰号 “大牛”。山东齐河县人。清末山东优级师范学堂毕业。1912年任省提学司科员,后任省教育报主编。1913年秋,同刘冠三、鞠思敏、于丹绂创办私立正谊中学,并任义务教员。1915~1918年任聊城省立第二中学校长。1918年秋当选省议会议员。曾捐献私产,在齐河创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