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蝶影寻踪
来源:南方都市报 日期:2017-11-01
广州最佳观察蝴蝶的地方,包括白云山黄婆洞水库、龙洞水库、帽峰山沙田水库附近以及从化石门森林公园、从化溪头村等
广州又进入一个寻蝶赏蝶盛季。广州有哪些特有的蝴蝶种群?广州哪些地方是观赏蝴蝶的最佳场地?蝴蝶成虫的活动规律是怎样的?研究蝴蝶对人类的生存有何意义?资深野外蝴蝶观察者刘广、陈锡昌老师揭秘野外观蝶,“广州最佳观察蝴蝶的地方,在白云山黄婆洞水库、龙洞水库、帽峰山沙田水库附近以及从化石门森林公园、从化溪头村等。”
寻迹
观察并辨识植物种类 对野外观察蝴蝶非常重要
从白云山西门出发,途经蜜蜂世界后,走向右延伸的一条岔路,进入蝴蝶观察区域。据了解,这里是目前白云山蝴蝶生存环境最优的地区之一,能观察到非常丰富的蝴蝶群,是广州市蝴蝶多样性调查的重要样区之一。“蝴蝶的幼虫食性比较专一,通常只吃一个科或者一个属甚至一个种的植物,这类植物便被称为蝴蝶的‘寄主’。”刘广说,观察并辨识植物种类,对野外观察蝴蝶非常重要。
据悉,种类不同,蝴蝶产卵的地方也不同,有的产在叶子正面,有的产在叶子的背面,有的幼虫会钻到花蕾中进食,在花表面会留下一个小洞,如亮灰蝶幼虫就会钻到豆荚里进食。除了植物上的线索外,其他动物的出现,也会暴露蝴蝶的踪迹。比如螳螂多的区域较难发现蝴蝶幼虫,因为螳螂会以此为食物;相反蚂蚁多的地方易发现灰蝶幼虫,蚂蚁最爱吃灰蝶幼虫的蜜露。
资深野外蝴蝶观察者推荐,广州最佳观察蝴蝶的地方在白云山黄婆洞水库、龙洞水库、帽峰山沙田水库附近以及从化石门森林公园、从化溪头村等。要选择天然林丰富,树木生长“像一个西兰花一样”的地区,比如在龙洞水库附近的山谷里长着耳叶马兜铃,那里可能有中国最大的蝴蝶之一———“裳凤蝶”。据悉,石门森林公园有200多种蝴蝶,而白云山最高纪录只有170多种。
养蝶
饲养蝴蝶不仅仅是做个“铲屎官”这么简单
刘广介绍,观察蝴蝶成虫需要保持安静,并且对照图谱,仔细记录,如遇到合适的蝴蝶卵或幼虫,有条件及学过相关知识的市民,可以收集少量带回家饲养。同时,要记住这株寄主植物的所在地,方便随时回来采摘叶片,如玉斑凤蝶,也可以用柠檬叶或金桔叶作为替代食物。
收集蝴蝶卵的工具很简单,主要是100-200毫升的密封塑料盒和密封塑料袋。采到蝴蝶卵和幼虫以后,应同时用密封袋装些寄主植物,回家放到冰箱蔬果盆中,一般可保存十天。孵化过程中,每天都要更换新鲜叶子,清理粪便。等到化蛹时,将蛹转移到更大的盒子中。大的空间有利于其羽化,以便翅膀展开。在整个饲养过程中,盒子要保持密封状态,不然叶子水分流失、变干,幼虫就无法进食,盒子内空气足够幼虫呼吸。羽化成蝶的时间一般在清晨,这是最佳的观察时间。
蝴蝶在交配后的2-3天后开始产卵,大多数寿命在半个月以上,越冬斑蝶寿命较长。南方蝴蝶周期比较短,快的话,20天就有一个世代。“饲养蝴蝶不仅仅是做个‘铲屎官’这么简单,从蝴蝶卵、幼虫、化蛹到成虫,不同阶段对食物和温度都有不同要求。有的蝶种饲养需要恒温箱,家养难度较高。”刘广说。
追踪
希望能够有更多人参与到蝴蝶监测中
在过去,白云山常见的蝴蝶有巴黎翠凤蝶、迁粉蝶、矛翠蛱蝶等,如今很难说这一地区还留有过去常见的蝴蝶品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上白云山,一天能见到几百只蝴蝶,蝴蝶成群在花上吸蜜,现在一天最多只能看到几十只。”中国昆虫协会蝴蝶分会理事陈锡昌说。蝴蝶种群减少与人对自然的介入关系密切,林相改造是这一地区蝴蝶品种更迭的原因之一。
陈锡昌介绍,白云山过去都是上世纪50年代种植的马尾松,上世纪90年代中的林相改造,重新种上了许多其它的植物,当中引入了许多外来植物。白云山上的植物现在70%是外来物种,导致蝴蝶种类也随之改变。“过去在白云山没有发现檗黄粉蝶,直到山上种了黄槐木,这种蝴蝶一下子多了起来。1999年我们在黄婆洞考察,一天能在路边发现7000多个蝴蝶蛹。”此外,为了减少让人过敏的松毛虫,白云山公园会定期喷洒农药,这些都会影响蝴蝶的生存。
去年国家环保部发起了为期十年的“全国蝴蝶多样性观测调查”,广东设立了龙门南昆山、粤西大雾岭、乳源南岭三个样区,定期进行观测调查。“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人手不足。”参加过中外蝴蝶调查的交流活动,陈锡昌感叹道,他负责前两个样区的调查,而这个团队只有他和刘广、杨骏3个人。他希望能够有更多人,参与到蝴蝶监测中来。除了蝴蝶生物多样性调查,越冬斑蝶迁飞的标记跟踪也十分重要。据介绍,国内通常是用油性笔在蝴蝶翅膀上写下编号,这种方法看起来原始,但国内外目前没有更好的方法,只能通过标记然后人工观察。追踪蝴蝶十多年,陈锡昌到现在还没能看到被他们标记过的蝴蝶在异地被别人发现并记录到。
知多D
蝴蝶是检测环境的指标生物
1987年,艳妇斑粉蝶曾出现在广州市少年宫,而现在只能在从化石门森林公园内海拔1000米以上才能发现它;1990年,串珠环蝶从它最早被观测到的海南岛,迁徙到广州,成为广州最常见蝴蝶之一;2007年,在广州发现栖息在更南边的灵奇尖粉蝶;2013年,在番禺大夫山发现小豹葎蛱蝶两雌两雄四个个体,2015年发现它们在白云山出现,而这种蝶于上世纪90年代在电白存有记录,2004年还只分布到了珠海。
通过近30年的观察发现,蝴蝶在随着广州附近地区的气温升高而北迁。“蝴蝶是检测环境最好的指标生物”,陈锡昌说,由于蝴蝶是变温动物,对温度敏感,温度变化会促使蝴蝶迁徙,且寄主单一,植被变化会影响蝴蝶对栖息地的选择。“对温度敏感的生物还有几种,但多数飞蛾只在夜里出来,不好观察;蜻蜓比较适宜用来检测水生环境。”
面孔
野外如何识别蝴蝶
他们写了“蝴蝶故事”
刘广,资深野外蝴蝶观察者,小学科学老师,从教初期喜爱野生植物的辨识和拍摄。2005年开始进行蝴蝶饲养,并在校内开设蝴蝶饲养选修课程。他是个“蝶痴”,坚持每周上山进行蝴蝶观察,时常将蝴蝶卵或幼虫带回家饲养,至今养过了400余种蝴蝶。他由最初个人对野生植物的辨识和拍摄,转变为在海珠实验小学内设立蝴蝶饲养选修课程,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喜欢蝴蝶、喜欢自然观察的行列中来。
10月24日,“云山蝶友”成立15周年,陈锡昌去参加了聚会。15年前,陈锡昌和另外7人在白云山鸣春谷成立了“云山蝶友”,这是广州地区最大的蝴蝶爱好者组织。追踪蝴蝶40年,陈锡昌已经能分辨广东500多种蝴蝶,也十分擅长分辨花纹相似的蝴蝶,哪种蝴蝶的白纹间隙大,哪种蝴蝶翅膀背后有凸起,他都一清二楚。1993年4月和7月,他分别新发现了两种蝴蝶,其中一个在1996年以他的名字命名,为“陈氏何华灰蝶”。“陈”的拉丁文为就是cheni,全称是Howarth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