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抓早癌 每年筛出逾500例胃癌

renwen 提交于 周六, 2019/03/02 - 23:10
分类

AI抓早癌 每年筛出逾500例胃癌

来源:南方都市报 日期:2017-11-13

  南方医院消化科每年筛出逾500例早期胃癌,投入AI减轻医生七成工作量

  在广东排名前十的高发癌症中,肝癌、大肠癌、食道癌、胃癌这些消化器官癌,就占据了2、3、4、6名的位置。往往早期没有症状,一发现就是治疗成本极大却效果极差的晚期癌症。昨日上午,由省科协主办、省肝脏病学会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承办的第十五届广东省科协学术活动周大型义诊在该院举行。来自消化内科、肝胆外科、普外科、肿瘤科、放疗科及中医科20余位知名专家在为市民讲解消化道肿瘤的诊断、治疗科普时,也重点提及到了源自消化道癌症的早期筛查。该院消化科主任刘思德教授表示,目前南方医院消化内科团队已启用人工智能辅助系统,帮助医生进行阅读影像资料片,同时加强对医生的早期癌筛查培训,一年中已筛查出逾500例早期胃癌,既挽救了患者生命,也节约了大量的医疗资源。

  害怕做肠镜

  可使用胶囊内镜

  为了减少市民、患者对肠镜、胃镜这些消化道内镜检查的恐惧心理,临床一线和设备研发团队一直在做技术上的改进和努力。“对消化内镜那种侵入检查恐惧的市民,现在也可以通过胶囊内镜的检查方式来完成检查”。

  检查对象只要吞下去一颗能在人体消化道里游走、拍照的胶囊大小颗粒,就能在辅助设备的帮助下完成全部的检查。“这一胶囊在完成消化道内测拍摄的使命后,能随着正常排便排出体外,不会给检查对象带来不适。”

  但胶囊内镜也有一个不太好的地方,那就是它在人体消化道里转悠了一圈,拍下的照片数量非常庞大,往往超过5万张以上。“如果一个成熟的消化科医生来看这些照片,一天下来什么事都不干,也只能看两个患者的资料”。

  AI系统软件

  移动设备也有安装

  为此,刘思德所在的消化内科团队特意从该院20多万例消化肿瘤数据库中,选取了消化道肿瘤的纹理、轮廓、颜色加上图片和图片之间的互相信息量这四大特征值,输入到了人工智能里,已经开发出了一套初具规模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影像早期筛查、识别系统。

  “用了这个AI后,医生的阅片工作量减少了70%以上。”刘思德表示,将这一AI系统软件安装在移动设备上后,消化科医生甚至在家里也能阅片。“我们中心应该是全国做胶囊内镜最多了,一年要做2500例。由此产生的海量图片信息,都是在人工智能辅助的情况下,完成了阅片。”

  得益于这一人工智能的帮助,医院消化科团队每年能够筛查出近500例早期胃癌。而在此前,由于早期胃癌的隐匿性特别强,只有非常有经验的医生才能发现、诊断。刘思德表示,目前这一人工智能系统在南方医院消化科领域已经得到全面应用。下一步,该系统有望向全省、全国的消化科医生团队进行推广。

  数据

  全省的医疗保险支出 近四成用在晚期肿瘤上

  刘思德表示,根据肿瘤检测部门公布的恶性肿瘤年报和公开数据显示,广东省最为高发的恶性肿瘤当中,肺癌、肝癌、大肠癌、食道癌和鼻咽癌排名前五。而这些恶性肿瘤中,源自消化道的就占据3位,发病率、死亡率还在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消化道肿瘤,是广东最为高发的恶性肿瘤”。

  消化道恶性肿瘤,有早期隐匿性强的特点。“患者往往早期无察觉,出状况了上医院一诊断,往往就是中晚期,治疗效果不好不说,还严重耗费医疗资源,患者的经济压力也非常大。”刘思德透露,广东省的医疗保险支出中,有37%以上用在了治疗效果不好的晚期肿瘤上,患者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都非常沉重。源自胃、肠、食道以及肝脏的消化道癌症虽然高发,但这些癌症往往又是可防控,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能够彻底治愈的癌症。“如果早期发现食道、胃、肠癌症,甚至在癌前病变阶段就发现腺瘤,不让肿瘤体发展、扩散,目前的总体治愈率是能够达到95%以上的。”

  提醒

  防治消化道癌症 关键在于早期筛查

  消化道肿瘤可防可控,但只靠医生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还需要居民增强早诊意识,积极对早期癌症进行筛查。只要及时筛查,依靠现有医疗技术手段已经可以发现极早期癌症甚至癌前病变。年龄是消化道肿瘤的第一风险因素。“胃癌在40岁以上,食管癌、大肠癌在45岁以上,发病率就直线上升。”刘思德建议,适龄人群应关注食管、胃的癌症风险,40岁一定要做一次胃镜筛查,45岁一定要做一次肠镜筛查,如果发现萎缩性胃炎、息肉、增生等癌性病变,要及早处理。

  刘思德表示,目前广州市已经开始免费为适龄市民、常住居民开展大肠癌免费筛查工作。项目从2015年启动至今,为一大批高危、早期癌症患者筛查出了风险因素,并及时进行了干预。“但筛查后必须使用肠镜这一手段加以确诊,这让很多市民对筛查的依从性降低了不少。”刘思德表示,其实相对于筛查出早期癌症的巨大获益而言,肠镜这一检查项目带来的轻微不适是可以忽略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