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小吃】中国著名的地方风味小吃之一种,历史悠久,至迟在明清时代即已形成自己的风格,而后又有所丰富和发展。小吃食品源于民间,与人们的生产劳动、节令习俗有着密切的关系。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早已摆脱自炊自食的家庭范围而走向社会,成为市场商品。山东小吃,用料多取自当地物产,以食用方便为特征。其制作方法则有蒸、煮、烙烤、煎、炒、炸、焖、烩诸种;其品种则有各类面食、汤粥及成甜油炸食品。山东小吃品类繁多,不胜枚举,但以面制品最有特色。其制面技术就有擀、切、抻、压、捏、揉、搓、包等种种;仅其饼类花样之多,即足以令人咋舌:“家常有客,和面作饼,或厚或薄,其名不一。厚者数分,曰家常饼,内和以油,曰油饼;油葱并加,曰葱油饼;薄如纸,谓之单饼;内卷以生猪油及葱,作成长形,熟而断之者,曰油糊饼;更有形似日月,有咸有甜,有厚有薄,有粘芝麻者,有起酥者,概曰烧饼”。而“以面作寸许厚,中径尺余之圆饼,烙而熟之,外焦黄而细白,谓之锅饼”。内含有馅,谓之馅饼,加油盐蒸而熟之,谓之千层饼,就烤鸭而食者,谓之荷叶饼,还有将面抻为极细条卷起油烙而熟的清油盘丝饼,等等。这些既是民间常食,又是集市食摊和城市小吃店的经营品种。其经营方式也多是现做现吃,现做现卖,新鲜方便。制作时也多采用明堂亮灶,能眼见耳闻。如著名的山东抻面的操作,几乎成为吸引顾客、增加食欲的一种手段,而且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制面艺术。山东小吃以其品种多样,做工精细,技术高超,经济实惠而闻名于世。同时也为丰富人民的饮食生活,提供经济方便的食品发挥了作用,从而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猪肉灌汤包】济南风味名吃。济南普利街东首的草包包子铺制作灌汤包已有50多年历史,堪称猪肉灌汤包之代表。
“草包”是店主开店时的绰号,“草包”姓张,济南洛口镇人。原在镇上一家饭馆学徒,30年代初到城里太平寺街开了一家小包子铺,取名叫“草包包子铺”。结果“草包”包子竟比济南当时有名的大观园“狗不理”、后宰门的同元楼等包子铺,更风行一时。太平寺街原是条有名的水胡同,道路终日泥泞,却不妨碍草包包子铺生意兴隆。
草包包子选料严格,制作讲究,入馅猪肉肥瘦各半,半切半剁,加口蘑酱油、小磨香油、精盐、姜末、葱末、花椒水,拌入鸡汤或肉汁,包制时每个包子里再放入肉皮冻丁二三块,然后捏成菊花顶状,包口捏严,每个包子有褶20个左右。上笼沸水急火蒸约15分钟即熟。食之油汤四溢,鲜香味浓,肥而不腻,久食不厌。如今重建后的草包包子铺,每日顾客盈门,供不应求。
1985年,草包包子铺和天丰园饭店的猪肉灌汤包同时被评为济南风味名吃。
【烫面鸡肉包】成武县传统风味小吃。初创于清朝中期,辛亥革命后县城有崔、宋、陈三家经营,建国后曾一度绝迹。八十年代后,宋、陈两家恢复经营,由于保持了传统特色,天天供不应求。
其作法是:将去骨鸡肉剁成肉茸,将青菜(秋冬用白菜,春夏用西葫芦、笋瓜)切碎,挤去水份。再把肉茸加鸡汤搅打成糊状,放入青菜,并佐以适量葱姜末、花椒大料面、细盐、酱油和味精,拌匀成馅。临包时加入适量香油。其特点是用烫面作皮,用小笼蒸制,皮薄柔软,馅满而带汁,鲜香可口,热吃尤佳。
【水饺】亦称扁食,为大众化的著名小吃,山东各地都有。用料及制作方法,大抵相同,其名目以馅作为区别。
三鲜水饺,其馅多以海参、虾仁、肥瘦猪肉为主料,以葱姜末、精盐、料酒、好酱油、香油为调料。猪肉水饺,以猪肉为主料,用上述调料调好,也可加少许韭菜、白菜心或蒲菜。羊肉水饺,以羊肉为馅,为清真食品。制馅时,宜用嫩羊肉,除去筋皮,剁肉成馅,加花椒水及香油以去其膻,别有滋味。也有以牛肉为馅者。素水饺,多以细粉丝、韭菜或白菜、鸡蛋为主,也有加少许虾皮者。宜多加香油,用盐、味精、葱姜调味。素水饺清香爽口,易消化,有其独到之处。这种素水饺目前一般餐馆多不经营,仅在大宾馆、餐馆宴席当作水点心的一种入席。
此外,博山的石蛤蟆水饺也很有名。石蛤蟆水饺因其店主绰号石蛤蟆而得名。始于本世纪30年代,近年又有发展。特点是配料讲究,皮薄馅饱,操作严格,有“博山风味推第一”之赞誉。
【长清大素包】又名清素大包,清代末年已成为长清传统名吃。特点是包皮柔软,馅多松散,素淡清香,稍带胡椒辣味。用料有精粉、粉条、豆腐、菠菜、胡椒粉、芝麻油等。将豆腐切片油炸,再切成骰子块放在锅里加酱油、花椒、茴香等焖煮,同粉条、菠菜、胡椒粉放在一起,用芝麻油拌匀为馅,以精粉为皮,上笼蒸熟。
素包各地皆有,以长清素包最为有名。1956年被济南饮食服务公司定为名吃。1985年,被评为济南市地方风味小吃。长清素包传入济南已有多年历史。现长清、济南有多家饭店经营。在对外接待中,长清素包颇受外宾欢迎。
【锅贴】济南著名小吃。以“便宜坊”的锅贴为最著名。创于30年代。是煎烙而成的馅制品小吃。
制法:用上等白面粉和成冷水面团。另将肥瘦猪肉剁碎,把切碎的蔬菜(如白菜心、蒲菜等)挤去水分,加绍酒、酱油、葱姜末、花生油、香油调成馅。把面团放案上,搓擀成皮,包入馅料,中间捏拢,两端开口,整齐地放在大圆平鏊子里,焖烙而成。
【张鲁烧麦】莘县风味名吃。因源于张鲁镇而得名,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别有风味。
其制作方法:将半膘羊肉剁成泥,加酱油、盐、花椒水、葱姜末、新鲜蔬菜、香油调成馅。将面粉用开水烫匀,揉匀,晾凉后掐成四钱一个的剂子,用烧麦油擀成面皮,加上馅,包成石榴嘴形,上笼急火蒸15分钟即成。
【炉烤枣包】单县风味小吃。现城镇恒隆食品店所产枣包,制做精细,久负盛名。其制作方法:将上等红枣洗净煮熟,去皮、核制成枣泥,加白砂糖、南桂、青梅、桔酱、油炸瓜子仁及油炸核桃仁等辅料调和成馅。用精白面粉和适量油酥面,反复揉搓,擀制成皮,然后加入馅料,把包子做成橄榄形,放在双层炉中适度烘烤而成。
枣包造形美观,顶面洁白,底呈金黄,皮酥里软,香甜可口。
【金丝面】安丘传统风味名吃,始于景芝镇,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与三页饼齐称景芝风味佳品。金丝面颜色淡黄,细如金丝,软硬适度,清香可口,食者无不交口称赞。
金丝面以精细面粉、鸡蛋为原料。先把鸡蛋打入盆中调匀,再加入精面粉和适量细盐和为硬面,擀成透明薄皮,切为细丝,煮熟捞出放入鸡汤内,加适量食醋、芝麻油、虾米、胡椒面、香椿末、香菜或嫩韭菜。入口多味交融,饭后泛气带香。
【福山拉面】福山传统小吃。俗称福山大面,即闻名全国的“抻面”。现流传华北各地。
拉面的操作技术较难掌握,其工序有和面、打条(也叫摔条)和拉条。把面和匀,稍饧就可打条。打条时把面团搓成长条,握两端,于面案上摔打,并不断对折,直到把面团整理得顺了筋,才能拉条。拉条要握住面的两端,既抻又拉,使面条上下翻舞,如蛟龙翻舞,每拉抻一次再对折两端,为一扣,出条多少和粗细以扣数多少而定。一般的拉面,拉五、六扣就可以吃,“龙须面”须拉至九扣以上。这种“龙须面”1斤面粉可出条1024根,每根长约5尺,细如银丝。熟练的面案厨师,拉一次面仅需1分钟。面拉成后,掐去两端面头,将面条投入开水锅内煮熟,用笊篱捞到盆里,经凉水一过,捞到碗里,浇上卤料即可食用。
拉面按条形分扁、圆两大类。扁条的有韭菜扁、一窝丝扁、灯草皮、柳叶条、带子条、绡条等;圆条的有粗、细匀条、匀条、绿豆条、大条、个子条等。按面条分,福山拉面又分常行面(普通面)和特制面(筵席面)。常行面有热汤面、温卤面、麻汁面、半汤面和油盐拌面。特制面有大卤面,炸酱面、口蘑面、鸡丝面、肉丝面、三鲜面、虾仁面等十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