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毒伞”是此次事件的罪魁祸首,它会对肝功能造成严重损害。
近期,江门雨水充沛、气候和暖,为各类蘑菇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也让毒蘑菇误食中毒事件进入高发期。昨日,南都记者从新会区疾控中心获悉,近日两名湖南人在新会区圭峰山上误摘毒蘑菇,并将其带回家中煮食。随后两人均出现中毒症状,目前病情危重。
饭后两人出现腹痛呕吐
记者从新会区疾控中心了解到,此次中毒的两人均为湖南籍,上周五结伴前往圭峰山游玩,并在山路边摘取了一些野蘑菇回家煮食。吃完后,两人均出现腹痛、呕吐等不适症状,于是分别前往新会人民医院、新会中医院就诊。随后,病情加重,分别转到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和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治疗,目前两人仍在救治中,病情危重。
新会区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两人当时采摘毒蘑菇的地点,位于玉台寺一条上山的路边。“事发后,我们曾上山找过这种野蘑菇。可能最近天气晴好,山上环境湿度较低,导致毒蘑菇枯萎,所以并没有在现场找到。”该负责人告诉记者。
中毒类型为肝脏损害型
“这次致使他们中毒的蘑菇基本确定为致命白毒伞,这种毒蘑菇会对肝功能造成严重损害。幸亏他们吃得不多,不然就救不回来了。”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急诊科主任张黎辉告诉记者。据了解,毒蘑菇中毒的类型可分为胃肠类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脏损害型、呼吸与循环衰竭型和光过敏性皮炎型等6个类型。此次致使两人中毒的蘑菇属于肝脏损害型,初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1—2天后中毒症状消失,进入一种假愈期。但在1—3天后,病情又突然恶化,出现肝脏肿大、黄疸、肝功能异常,出现广泛性出血,烦躁不安,甚至昏迷、抽风、休克等。会损害肝、脑、心、肾等,但以肝脏损害最为严重,一般病程2—3周,病死率高达95%。
怎么预防
勿贪吃野生蘑菇
民间方法不可靠
新会区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春夏季天气变暖,空气湿度加大,是菌类生长的活跃期,提醒市民切勿采食野生蘑菇,以免引发中毒事件。
如何分辨野生蘑菇是否有毒?专家表示,鉴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需要专业机构和人员帮助,目前并没有简单易行的鉴别方法,民间流传的一些识别方法经证明并不可靠。
市疾控中心表示,预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办法就是不要采食野生蘑菇。在有采食野生蘑菇习俗的地区,切勿采集未食用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一旦食用野生蘑菇后出现中毒症状,需立即催吐,并尽快就医。
话你知
广东常见毒蘑菇有这些
灰花纹鹅膏
毒性:剧毒。湖南、江西等地曾有人误食此菌,发生多起多人死亡的恶性中毒事件。
另外还有簇生沿丝伞、粘盖包脚菇等均为广东常见的毒蘑菇。
致命鹅膏
毒性:剧毒。又叫致命白毒伞,对人体肝、肾、血管内壁细胞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极严重,死亡率高达95%以上。
黄盖鹅膏白色变种
毒性:剧毒。是目前我国已知毒性最大的4种剧毒鹅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