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炎热,世界杯期间,啤酒、海鲜成为许多市民餐桌上的美食。但是,日常食用的扇贝、贻贝、蛤等双壳贝类可能有毒!近日,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食品安全预警,市民应注意预防贝类毒素中毒。
贝类毒素中毒可引呼吸麻痹
据广东省食药监介绍,贝类毒素主要由浮游藻类产生,贝类滤食有毒藻类后,毒素会蓄积在其体内。当海水里的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出现赤潮时,生长在相应海域的贝类所含毒素可能会迅速增加,造成贝类毒化。
贝类毒素有多种类型,其中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是麻痹性贝类毒素,其存在于扇贝、贻贝、蛤等双壳贝类中,通常在其内脏中含量较高,常规的蒸煮烹调加工方式不能将其去除。
专家表示,麻痹性贝类中毒潜伏期较短,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初期症状有口部及四肢麻痹、剌痛,肠胃不适如呕吐、肚泻,严重者会出现吞咽及发音困难,甚至因呼吸麻痹而是死亡。目前还没有针对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的特效解毒剂。
加工烹饪贝类应除肠腺
夏秋季节是贝类毒素中毒的高发期,目前天气炎热,为了防止贝类毒素中毒,省食药监局提醒市民,加工新鲜贝类时要去除肠腺等内脏;最好不食用蒸煮贝类的汤汁;尽量避免一次食用大量贝类;食用贝类后如出现疑似中毒表现,要尽快就医;发生食物中毒的,应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对于对食品生产经营者,食药监部门提醒,注意海洋与渔业局等相关部门发布的海域赤潮信息,不要捕捞、销售有毒赤潮海域内的贝类;加工贝类时,要去除其中肠腺等内脏;餐饮业加工贝类时,最好弃掉蒸煮贝类的汤汁。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发生食用贝类中毒的应及时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
知多D
防贝类中毒妙招
1.要到信誉良好的市场或食肆购买和食用海鲜,尽量不要到路边小摊上食用,而且要选购鲜活贝类,不要购买已死亡的贝类。
2.买回贝类后,应将其在清水中浸养一段时间,并定时换水,使贝类自行排出体内毒素。食用前还要使用清水漂洗,使毒素溶于水中,从而去除或减少贝类毒素含量。
3.由于贝类毒素主要集中在肠腺,因此,在加工贝类时必须清除肠腺等内脏。烹煮时一定要彻底煮熟,水温达到沸点后,虽然不能把耐热的毒素完全消灭,但会大大减低微生物污染所造成的风险。
4.食用时应该只吃贝肉中呈圆形的部分,那是贝类身体中的外展肌,避免食用周边发黑的部位,那多是其内脏、生殖器及卵子。而且一次不要吃太多贝类。